首页 中国 清朝

多尔衮的去世之因是什么?真的与顺治帝有关?

作者:Marshall2021-09-09      来源:历史资料网

在历史上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程度绝对不亚于清朝任何一位帝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一本叫《十叶野闻》的书籍中曾记载,在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病故以后,多尔衮终日伤心,沉迷于酒色。当时的多尔衮虽然已有十多位妻妾,却没有一个儿子。这就说明多尔衮的身体,已经被酒色掏空了。

顺治七年十二月(1650年12月),清初政权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时年39岁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猎于边外”途中,坠马跌伤,并很快“薨于喀喇城”。多尔衮是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此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多尔衮一生并未当过皇帝,却在百年后被追封为帝。古代诗词中,不乏有对这位历史人物歌功颂德的。

睿智英明累红颜,谋勇兼备万世垂。

这句诗词的大意是,多尔衮在人们的心中是睿智的大英雄,面对朝廷政治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难看出,多尔衮确实是一位英明神武的政治人物。只可惜,天妒英才,多尔衮39岁就被红颜所累,最后丢了戚戚性命。

关于多尔衮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不论是官方记录还是稗官野史,多尔衮的薨逝版本很多,如上文所述,沉湎酒色就是版本之一。那么,正值壮年的多尔衮,真的是因相思红颜而亡吗,虽说可能,但不足为信。

01

多尔衮的死,众说纷纭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是继皇太极之后,爱新觉罗家族中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侵入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只因狩猎“坠马”跌伤,而不治身亡。

这个版本在《清实录》中有记载,只是粗略的描写并不详细。关于“坠马”而亡,谈迁的《北游录》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说的是顺治七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因为坠马,膝盖受伤,同时又由于太医傅胤祖用错了药,导致多尔衮病逝喀喇城。按照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应该就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伤口,导致了感染,从而使一代枭雄陨落。

这里疑点重重。清军属于马背上打天下,满族武士几乎都是马上好手,骁勇善战,更何况多尔衮还是远近闻名的将帅,怎么会“马失前蹄”,还有,多尔衮当时可是摄政王,掌握清初的大权,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太医用药前不得三思而后行吗?所以不论是坠马还是用错药,真实性都值得推敲。

另外一个版本是,多尔衮是被孝庄暗杀的。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先不说下嫁问题,孝庄暗算多尔衮,我觉得就是无稽之谈。

如果说孀嫂下嫁小叔子,仅凭这一点,就可以使全国震荡,引发动乱。多尔衮和孝庄是不可能冒这种天下之大不韪的。这很有可能是当时清政府的敌对势力南明政权所捏造,用来抹黑多尔衮和孝庄的,后来很多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两人的关系,史料记载更多的是多尔衮和孝庄太后只是一些政治方面的联系罢了,而且杀了多尔衮,孝庄也等于是自掘坟墓,因为当时福临还小,需要多尔衮出来撑场面。既然如此,孝庄太后暗杀多尔衮也不足为信。

如文章开头所述,关于多尔衮的死,还有第三个版本,那就是因为一个“色”字。1644年9月,7岁的福临正式在北京登基做了顺治皇帝,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如愿以偿做了摄政王。此时,孝庄为了幼帝下嫁多尔衮,而多尔衮仍然在四处挑选美女,供自己享用。

1649年4月,弟弟多铎死后,多尔衮一时间难以从悲痛中走出来,整日醉生梦死,虽然多尔衮有十多位妻妾,却没有一个儿子。这就说明多尔衮的身体,已经毁于酒色。由于私生活紊乱,加上国事操劳、日理万机,最后身体被拖垮,后来在一次围猎之时不慎从马上摔下,最后不治身亡。

对于以上几个版本,尚存争议。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分析多尔衮为何会突然暴毙,还原当时的历史,我们也许会从一些蛛丝马迹上拨开迷雾。

02

多尔衮“坠亡”,顺治帝波澜不惊却暗涌翻腾

我们来反推一下,把眼光往后挪一挪。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曾下了一道爵位晋封谕旨。当时的背景并不复杂。

《清实录·世祖实录》记载了多尔衮“柩车”运抵京城时,顺治皇帝的一些貌合神离的表现:

上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出迎于东直门五里外。上亲奠爵。大恸。各官伏道左举哀。由东直门至玉河桥、四品以下各官、俱于道傍跪哭。至王第、公主福金以下、及文武官命妇、俱缟服、于大门内跪哭。

这阵势虽说是对死者的极高礼遇,也体现了多尔衮在朝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但更多的还是顺治皇帝的有意安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顺治帝随后又下了一道圣旨:

取摄政王府所有信符、收贮内库;取赏功册、收进大内。

这道命令让人匪夷所思。多尔衮尸骨未寒,顺治就立马下旨收缴代表其所得功绩、所做贡献、所获封赏的证明材料;立马收缴其和诸王公大臣们的往来信件,留作证据。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这算是对多尔衮的政治清算吗?还是对多尔衮多年打拼的功劳的彻底否定?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许在顺治帝看来,他已做足了善后工作,任凭外界放马过来。

反思一下,如果顺治不是算定了多尔衮的死期,他怎么可能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作出应急反应。

发生在这段历史之后,《清实录·世祖实录》中曾记载了四个字:

太白昼见。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所谓“太白昼见”,即太阳出现的早上,金星尚未落下,形成两星并现的奇特天象。根据古书记载,“金、火并为罚星”,一般代表“君主失误之处,大臣借此向君王提出建言”。直白点说就是,大臣对君王有所不满,对其做法表示怀疑甚至是反对,以这个具象来批评和暗讽皇帝做法。

如果说从这一点还不能看出顺治的心思,那么还有一道晋封圣旨便坐实了顺治皇帝是多尔衮“坠马”的幕后推手。

03

顺治一道圣旨,让真相浮出水面

八年正月,多尔衮薨于喀喇城,阿济格赴丧次,诸王夜临,独不至,召其子郡王劳亲以兵胁多尔衮所属使附己。丧还,上出迎,阿济格不去佩刀。劳亲兵至,阿济格张纛与合军。多尔衮左右讦阿济格欲为乱,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遣人于路监之。

《清史稿·列传四·诸王三》如实记录了顺治皇帝的这道圣旨。多尔衮新亡,福临便立马展开了对多尔衮一母同胞之兄长阿济格的重重惩治。其实这道圣旨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信息。

从圣旨的内容不难看出,多尔衮死后,哥哥阿济格有着发动武装政变,接管朝政大权的“谋逆大罪”。史料曾记载,多尔衮临终前确实曾遣派阿济格带兵三百返回京城,以做好接管朝政大权的安排。可没等阿济格返回京城,顺治皇帝就已经在济尔哈朗等人的协助下,做好了应对一切武装政变的安排,并在多尔衮灵柩到达京城的当天,便将阿济格的阴谋扼杀在摇篮里,顺利接过大权。

顺治皇帝是人,不是神,他可没有未卜先知的通天法术。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评说。多尔衮死后,顺治正是对外颁布亲政谕旨,除了做一些像其他开国新君常做的“大赦天下、减负惠民”等大政方针外,他还罕见地加封了一批王公贝勒。并且强调了往后政事的处理办法:诸王、议政大臣,遇紧要重大事情可即奏朕。其诸细务,令理政三王理之。

“理政三王”是谁?他们正是爱新觉罗·尼堪、爱新觉罗·博洛、爱新觉罗·满达海。请注意,这三位被顺治帝委以重任的皇室宗亲,可他们都跟随多尔衮“外出狩猎”。顺治八年正月,亲政谕旨发布不久,顺治皇帝又专门下发谕旨,晋封博洛、尼堪“俱为和硕亲王”;二月,顺治皇帝再度专门下发晋爵谕旨,将满达海、多尼封为“和硕亲王”;罗可铎、瓦克达、杰书封为“多罗郡王”。至此,当初跟随多尔衮外出边关狩猎的诸王公贝勒,几乎全部得到了爵位的晋封。

种种迹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多尔衮的死,与顺治皇帝脱不了干系。而且“理政三王”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满达海和博洛均被削除王爵,剥夺谥号;尼堪虽然为国捐躯,但也只能侥幸保留了爵位。这是不是又在告诉世人,顺治帝也上演了一出“兔死狗烹”的经典案例呢?

顺治 多尔衮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弘时犯了什么罪,为何会被削除宗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