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三国

既然诸葛亮已经做出了决策,马谡为何还要违背恩师之命?

作者:Marshall2022-07-27      来源:爱上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守卫街亭时,马谡为何不听恩师诸葛亮的话,选择在山上扎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用兵其实非常老道,先是让赵云做疑兵,吸引了魏军的主力,之后枪头调转,立马带人杀进了陇右,打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整个陇右五郡,直接投降了三个郡,可以说,诸葛亮的开局打得非常漂亮!接下来只要拖住魏国的援兵,诸葛亮就可以蚕食剩下的陇右二郡,完成全据陇右的目标!

在防守魏军的人选上,诸葛亮力排众议,选择了马谡,结果最终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的表现非常差,不仅没能成功的拖住魏军的进军步伐,而且还扔下军队直接跑了,躲起来了,令众人愤恨!最终,诸葛亮在前期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迫撤退,因为街亭一丢,诸葛亮面临被抄后路的风险,只能撤退。

街亭之战后,关于此战的讨论,一直是热门话题,不少人甚至为马谡鸣不平,认为即便马谡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行事,也挡不住魏军的步伐,因为街亭这个地方无城可守,相对来说,上山的胜率更大!事实上,持这种看法的网友,就是典型的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来看了,在正史中,街亭这个地方是有城池的!

《三国志》: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大家注意三国志中的“不下据城”四个字,这就说明,在当时的街亭,是有城池可守的!而且就在两百年前,街亭附近曾发生了一场经典的守城之战!

两百年前的东汉,刘秀的手下来歙就在略阳城打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守城战,当时来歙的手下只有两千多人,而敌方有数万兵马,然而就是在这种差距悬殊的情况下,来歙却守住了好几个月,这就说明,当时的略阳城非常好守,且古代的攻城技术非常差!那么这个略阳城又在哪里呢?其实就在街亭不远处!

《郡国志》:略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

正是因为略阳城有成功的守城经验,所以诸葛亮才会派人去守卫街亭,而诸葛亮的手下也对此没有任何疑意,大家只是对守城人选的看法不同而已!这就说明,当时众人其实都认为只要好好据守街亭的城池,是完全可以拖住魏军的步伐的!马谡的军事谋略非常出色,连诸葛亮都对他赞叹有加,他不可能不知道街亭可以守住,不然他不会接受去守卫街亭的任务,那么为何当马谡到达街亭战场后,却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不据守城池,反而跑到山上去扎营呢?

关于马谡为何违背恩师诸葛亮的命令,跑到山上扎营,网上曾给出过许多不同的说法,今天本文便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为啥马谡会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决策?

一、诸葛亮有心提拔马谡

马谡是荆州人,他们一家五兄弟被称为“马氏五常”,非常有名气,诸葛亮在荆州也待过很长时间,所以他和马谡兄弟其实早就认识的。马谡的哥哥马良,在刘备手下任要职,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是非常好,不过遗憾的是,马良死于了夷陵之战。马良死后,他的弟弟马谡仍然在蜀汉,所以诸葛亮出于对好友遭遇的同情,对马谡照料有加,这一点,三国志也明确提到了!

《三国志》: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资治通鉴》: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非常好,且马谡确实有才能,经常有诸葛亮意想不到的计谋,所以诸葛亮对他非常看重,有心提拔马谡。当时蜀汉众人就守卫街亭一事,并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在守卫街亭的人选上,大家却看法不一,在不少人看来,守卫街亭应该派魏延、吴懿等人,而诸葛亮却违背众人的意愿,选择了马谡,足见诸葛亮对马谡的偏爱!

《三国志》: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诸葛亮力排众议,选择让身为参谋的马谡统兵前去守卫街亭,这其实就是诸葛亮在有心提拔马谡,街亭如此重要,要是马谡守住了街亭,这岂不是一个天大的功劳,到时候马谡加官进爵,岂不是更加顺理成章?

二、众人对马谡的态度

刘备进入益州时,马谡的身份是荆州从事,之后马谡又多次升官,先后担任了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这种升官速度,其实是非常恐怖的!刘备让马谡做蜀汉首都的市长,可见他对马谡是多么的信任!

从马谡的履历来看,他的资历其实是非常老的,而且还是荆州一派的大才,应该是非常受大家尊重的,但是为何在众人讨论街亭守卫的人选时,大家却一致的没有推选马谡呢?这令人非常奇怪!按照马谡的资历和能力来看,不应该没人推选他啊?要知道,当年诸葛亮征讨南中,正是因为采用了马谡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策略,才成功的平定了南中,足见马谡这个人的军事才能,确实是值得称赞的!

马谡街亭之败后,诸葛亮想杀马谡,结果蒋琬劝谏诸葛亮,说马谡乃是难得的智谋之士,不能杀!

《资治通鉴》: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

从蒋琬的这番劝谏来看,虽然马谡战败了,但他仍然认为马谡是人才,不能因为一场战败就杀了。连蒋琬这等大才都如此评价马谡,足见马谡这个人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并非大家口中的草包!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马谡资历老,能力强,且是荆州一派的出名人物,为啥众人不愿意推举他去守卫街亭,反而需要诸葛亮力排众议呢?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因为刘备对马谡的打压!

三、刘备为何打压马谡

刘备临死前,专门把诸葛亮照过来,叮嘱他不可以重用马谡,这一点其实是令人非常疑惑的!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临死前并没有谈及其他人,反而特意叮嘱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这是为何呢?

《三国志》: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事实上,刘备临死前的这番话,基本算是给马谡定了基调了,那就是不能重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马谡在诸葛亮北伐的军中,只是个参军而已,并没有更高的官职,这和他之前的履历非常不符。而且刘备对马谡的定调,也很好的解释了为啥蜀汉众将对马谡的态度如此冷淡,不愿意推荐他去守卫街亭!刘备作为蜀汉的前任老大,他的临终遗言,谁敢去推翻?支持马谡,岂不就是反对刘备?没人会去干这种傻事吧?

看到这里,我们基本就可以将整件事情串联起来了,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为啥马谡会不听诸葛亮的话,跑到山上去安营扎寨!

马谡不据守城池,而是跑到山上安营,其实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战功,以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打破众人对他的误解!街亭有城池,守卫起来很简单,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份功劳乃是诸葛亮有意赠送给马谡的,守住了街亭的城池,迟滞了魏军的救援步伐,根本不足以证明马谡的能力!马谡要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必须获得更大的战功,在马谡看来,这份战功便是击溃魏军!

马谡认为,他扎营山上,占有地利,魏军前来攻山,必定要损兵折将,而如果魏军绕过此山,那么马谡就可以袭击魏军的后方辎重,所以在马谡看来,他这个“中心开花”的操作非常有效,可以最大限度的杀伤魏军,甚至可以击溃魏军!只不过他没想到,张郃也是一代名将,根本不中他的计,不直接派兵去攻山,而是截断了马谡的水源,让蜀汉军队不战自溃!

说白了,马谡之所以不听诸葛亮的命令,主要是因为刘备在临死前给他定了调,说他不堪大用,他为了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必须获取更大的战功,所以才会跑到山上去玩了这么一出“中心开花”的战术!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疑惑,刘备曾让马谡做过荆州从事、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为啥在临死前却说马谡不堪大用了,马谡究竟做错了什么,惹得刘备对他如此愤恨?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需要数千字来解释,限于篇幅,本文这里暂时不过多阐述,在本文的另一篇文章中曾有过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在这里本文直接就说一下结论,刘备之所以对马谡如此不满,乃是因为马谡缺乏担当,当年刘备让马谡前去平叛,马谡没去!在蜀汉最危险的时候,马谡缺乏担当,所以刘备再也不愿意重用他了!不然以马谡的资历来看,他在蜀汉将会有非常高的地位!

诸葛亮

上一个: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个: 为何诸葛亮要一次次北伐?他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