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奕訢比奕詝更适合当皇帝吗

作者:Marshall2023-10-25      来源:爱上历史

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奕詝的弟弟。咸丰帝时期,内忧外患不断,虽然皇帝有心改革,期望能够重振纲纪,清除弊端,但面对强大的外敌,终是签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网上有种声音,称奕訢要比奕詝更适合当这个皇帝,难道如果让奕詝继位,他就能力挽狂澜,改变清朝衰败的局势吗?这恐怕也很难。只是在能力和眼界方面,奕訢似乎被很多人看好。

咸丰帝埋下“祸根”

虽然自古以来,强调女子不能轻易干政,不过在绝对权力面前,这些真的算不上什么。大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就统治大半个世纪。关于此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赞赏其政治手腕,一个女人执政江山这么多年,算是一个奇迹。

不过很多人对其嗤之以鼻,因为大清朝在她统治之下,国力日渐衰败。在慈禧太后统治期间,帝国主义逼迫清政府,签署好多卖国条约。就是出卖清朝利益,只是单纯换来自己一个好日子。

本身慈禧太后的发迹之路和武则天很像,从后宫一步步走到前朝,关键是老公身体不好。她在17岁时,进宫选秀成为贵人,一步步努力成为贵妃。关键是生下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同治帝,为日后登上权力巅峰,获得政治资本。

咸丰帝身体不是特别好,慈禧太后借机辅助帝王,参与朝政为,为后期主政积累经验。然而也滋长她对权力的欲望,引起朝臣不满。一开始面对帝国侵略,她也有过血性。反对咸丰帝逃亡热河,但遭到帝王拒绝。

然而随着清军在与帝国主义战争中,逐渐失利,她慢慢改变政策,一心求和。政局不是很稳定,处于内忧外患。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太平天国的运动,她不得不重要汉臣,借机稳定大局,并非想要发展,只是维持自己统治。

慈安太后和咸丰帝在世时,她还不敢放肆,等到他们都去世之后,基本上无人压制住她。清朝前半期八方来朝,然而到了晚期,局面来了一个大反转,丢掉大好江山。

备受期待的奕訢

客观上来讲,慈禧太后政治能力不错,只适合在太平盛世阶段。如果国家有了麻烦,真的无能为力,只能一味求和。这也导致大清国力,一步一步走到衰落。自然需要一个人跳出来,拯救大清,大家也是翘首以盼。

有人猜测为光绪帝,说真心话他真太年轻,根本斗不赢慈禧太后。历史上有一些小皇帝当权,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权臣鳌拜威胁到他地位。只能选择隐忍,等到攒够一定实力之后,才采取相关行动。

光绪帝这个时候很年轻,想要快些执政大权,有些急于求成。在实力不足时,就贸然来一场正面博弈,不仅没有成功,还把自己折了进去。看一下当年康熙和顺治怎么做,他失败在所难免。

如果说大清朝唯一一个有希望拯救局面人,不少人更看好恭亲王奕訢。这个人是道光帝儿子,从小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当年先皇有心想要册封其为太子,然而顾虑到他背后没有强大后族,最终选择咸丰帝。

积极接受外界事物

恭亲王奕訢在咸丰帝时,并不是很受重视,咸丰帝对这个弟弟有所顾忌,并没有对其委派官职。哪怕咸丰帝去世,都没有安排他当辅政大臣。若不是他后来,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联手,恐怕很难混到权力中心。

那时大清朝不少王亲贵族,对于外来事物一直持排斥态度,唯独恭亲王奕訢算是一个例外。那时清朝和外国关系,基本上都是他在管理,维持一个稳定状态。那时他管着内政和外交,权力可以说十分大。

本身他很有政治才华,思想上十分成熟,对于清朝发展有积极影响力。著名的洋务运动,在中央的支持者就是恭亲王奕訢,下面才是曾国藩等人。如果不是他在前面替他们“抗下”不少压力,否则哪能搞得如火如荼。

外交上力主和欧美大国保持稳定状态,学习外国技术,兴办军事和民国企业,促进中国近代化进步。算是强行让大清朝,继续维持了那么多年,赢得“同治中兴”局面,被后人赞誉。

不过恭亲王奕訢有自己“尴尬”,当初发动政变时,虽然被册封为议政王,但没有完全取得上位者完全信任。中间还被贬谪,不过并没有彻底退出,对于清朝影响力不减。

在戊戌变法过程中,恭亲王奕訢持反对,某种程度上让光绪失去皇亲贵族支持。对于维新人士提出君主立宪制,因为剥削清朝皇室的权利,这些也是恭亲王奕訢不能允许的。

恭亲王奕訢做这么做目的,希望大清朝快点强大起来,但是强调不能影响皇亲贵族的权力,最多只能像日本明治维新那般。这种只能是他痴心妄想,毕竟历史事实不可逆转,岂能是他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有一个贤明君王登上王位之后,对于大清朝来讲,确实有积极影响。但是却忽略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大清朝国力大不如从前,根本无法面对,外国的枪支弹炮。哪怕恭亲王奕訢能力再强,对于这种局面,恐怕也无力回天。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怎么生活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