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他的仕途充满了起伏与波折,而蜀汉灭亡后,他的命运也经历了重大转折。
一、董厥在蜀汉的仕途
董厥的仕途始于刘备攻占汉中后,他开始在蜀汉政权中崭露头角。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开府治事,董厥有幸成为其麾下的一员,先后担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等职,协助诸葛亮处理政务。诸葛亮非常看重董厥的才能,称赞他是一个有周密思考能力的良才之士。
在诸葛亮去世后,董厥的仕途继续稳步上升。他逐渐晋升为尚书仆射,成为蜀汉朝廷的核心人物之一。后来,尚书令陈祗去世后,董厥继任尚书令,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景耀四年(261年),董厥更是被刘禅提拔为辅国大将军,与诸葛瞻共同负责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
二、董厥在蜀汉灭亡前的表现
然而,在蜀汉灭亡前的政治风波中,董厥的表现却备受争议。姜维在238年至262年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导致蜀汉国力严重损耗。董厥与诸葛瞻曾上表刘禅,要求撤换姜维的兵权,但并未能成功阻止姜维的北伐之举。同时,在处理宦官黄皓操控朝政的问题上,董厥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使得蜀汉的政治局势日渐动荡,国势逐渐衰落。
三、蜀汉灭亡与董厥的结局
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等人攻破蜀汉,刘禅无奈投降,蜀汉灭亡。在这场战争中,董厥奉命支援姜维,但未能阻止蜀汉的灭亡。他与廖化、张翼等人从东道投降了钟会。然而,董厥的投降并未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因为他在蜀汉时期所展现出的政治才能和忠诚品质仍然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蜀汉灭亡后,董厥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被司马昭任命为相国参军,前往魏都洛阳。在洛阳期间,他得到了司马昭的赏识,并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后来,董厥返回蜀地,慰问犒劳刚刚投降的当地官民,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建晋,董厥成为了西晋的大臣。在西晋朝廷中,他致力于维护蜀地的安宁与繁荣,赢得了西晋皇帝和朝臣们的尊重。他关注民生、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为蜀地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在外交方面,董厥也积极寻求合作,为维护西晋的疆土安全和国家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