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秦朝

秦朝至今沿用的郡县名

作者:Marshall2022-05-26      来源:爱上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第一次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秦始皇成为了第一位皇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后秦朝经秦二世而亡,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

距今2200多年的秦汉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岁月洗掉了不少历史碎片,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施郡县制,全境分设48郡(最初只有36郡),郡名至今还作为政区地名沿用的有19个。西汉既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又在部分地域恢复分封制,因而设置103个郡国(几经变化),其中有近40个郡国名称现今仍作为政区地名在使用。

两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地名沿用下来,其“长寿的原因在哪里,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分析沿用下来的这些地名,不难发现其沿袭存在的特点和规律性,初步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六点是显著性。

地名沿用至今的6个特点!

一.显著性。

九江、长沙、番禺等地名之所以能从秦汉沿袭下来就是由于它们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它们是当地自然环境中最有代表性的存在,既形象、显著、醒目、典型,又与别处、别物不同,很有独特的个性、特质,使人们易于识别,易于记住,易于区别。这样的地名,谁不愿意用呢?

二是恒久性。

地名不仅为当地人服务,也要为外地人服务,一般要求长久、稳定,不能随意改动,变来变去,否则就会给人们带来麻烦和不便,甚至扰乱人们的认识和判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易变的东西,不稳固的东西,容易流失的东西,一般都不能作为确定地名的依据,与此相反,名山大川具有恒久性、稳定性,不易移动、不易消失、不易毁灭,能长期存在,所以因其为名的比较多,如邯郸、太原、汉中等郡名能从秦汉沿用至今,大概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三是认同性。

广泛的认同性是地名长期存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认同包括地域特征认同、地理方位认同、人文景观认同、社会存在认同和价值认同。历史认同性强,地名长期沿用的可能性大;历史认同性弱,地名沿用的可能性小,弃之不用的可能性大。秦汉时期郡县地名沿用至今的,一般都具有认同性强这个特质,如咸阳、成都、南海等。

四是标志性。

地名是标志,是符号,是坐标。一个地方总会有不同于别处的鲜明标志,哪个最突出、最显著,哪个最能代表这个地方的特色,那么大家就会选它为这个地方的标志,选它作为符号。标志一般分为自然标志和人文标志,有的地名侧重人文标志,如长子(古时为尧长子丹朱的封地,故名)南郑(春秋时郑国遗民南迁至此,故名)等。

有的地名侧重自然标志,如桂林、济南等,以自身的自然地形地貌的特征而得名。

五是文化性。

地名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符号,是一门科学。没有文化的地名是不会有广泛认同性的,是缺乏丰富内涵的,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成不了著名政区的地名。好的政区地名往往是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它或记载历史事件,或铭记传奇故事,或敬仰名山大川,或推崇人文地理,等等,如敦煌、天水、酒泉等地名,之所以沿用几千年,能世世代被认同、被接受、被欣赏,核心就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是避讳性。

历史是人创造的,在阶级社会,人是分类、分等级的。自从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一个朝代更替为另一个朝代,一个集团赶走另一个集团的事变不断上演,因而阶级之间、朝代之间、集团之间少不了矛盾,少不了恩怨,少不了政治、思想冲突。凡是把这种矛盾、恩怨、政治思想反映在地名上的,很难取得广泛认同,往往都似流星,一闪而过。

其实,王莽新王朝改的那么多地名大都没有存留下来就是例证。

从秦汉沿用至今的地名,大都采取了一种避讳政治意识的办法,没有把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朝代痕迹、阶级痕迹、集团恩怨等反映在郡国地名中,而比较多地采用山川湖海、地形地貌、地理方位、自然景观、自然资源方面的经典词汇作为地名,如渤海、琅琊、武陵、玉林、长安、南阳等,这样争议少,认同度也高,较为平稳妥帖,因而能够沿用至今。

秦始皇 秦二世

上一个: 关于秦始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下一个: 秦兵马俑简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