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印度人为什么不信佛教

作者:Marshall2022-05-31      来源:爱上历史

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的一个王子在菩提树下得到神的旨意,创立了一个宗教,这个王子呢,就是佛陀释迦牟尼,这个宗教呢,就是佛教,它教导人们,这辈子苦行清修,百年之后就能到西方的极乐世界。

打这之后佛教在印度落地生根,不断向周边的国家传播,到了中国的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原,今天洛阳的白马寺,就是佛教刚进中国的时候开始修建的。

说回印度,从孔雀王朝开始,佛教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往外传播。往南走的通过海路传播,传到了现在的泰国、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这些地方。

往北走的又分为两个支系:一个经过西域,从新疆传到中国,也这是汉传佛教,后来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另外一支就扎根在我国的西藏和内蒙。也就是藏传佛教。

这俩怎么区分呢,庙里的念经的,汉传佛教被叫做和尚,穿黄色或者灰色袈裟。藏传佛教叫做喇嘛,一般穿红色袈裟,而且会露出一个肩膀。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佛教是最熟悉的宗教。大多数人从小就听过爷爷奶奶念诵《金刚经》或者《般若心经》,烧香念经求佛,似乎人一老就皈依佛门。

在中国历史上,南朝的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自称“三宝奴”,四次进庙里当和尚,让国家出钱把他赎回来。还亲自讲经说法。有句诗说得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总而言之,佛教传入中国以来,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比如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少林寺。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佛教为什么在印度发展不起来,在中国却如鱼得水,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公元12世纪,也就是宋朝后期,印度的佛教神秘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说明给大家科普一下,古印度的地盘和今天印度的地盘差别还挺大,释迦牟尼的老家是在古印度不假,但是那个地方,现在是尼泊尔的。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流域,现在是巴基斯坦的地盘。

佛教的衰落首先是内部因素,在释迦牟尼去世一百年之后,佛教发生了第一次大分裂,被叫做“根本分裂”。名实相副,这次分裂确实挺根本的,从此佛教分成了两大派别。

据说当时,东印度的比丘违犯了戒律,向人收取钱财。当时,西印度的长老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举行了七百比丘参加的佛教集会批斗东印度的比丘,断人财路的事,人家肯定不干啊,打这之后,支持东印度比丘的僧侣组成大众部,支持长老的人组成了上座部。

之后,在根本分裂的基础上,佛教又发生更多小的分裂,史称“枝末分裂”,佛教被越分越细,据史料记载,部派佛教共分出十八部。教派内部四分五裂,内讧不断,这种不团结的组织怎么可能办好大事儿呢?

除了内部不团结,印度的很多制度也是不适合佛教传播的。

印度自打吠陀时代开始,就产生了种姓制度。好比中国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印度也是四个等级,第一级是神职人员,第二级是官员武士,第三级是平民,第四级是奴隶。不同等级不能通婚,不能共同用餐,实际上就是把印度人分成四个隔离的版块。

直到现在,印度还深受种姓制度的毒害,更别说佛教盛行的时候。释迦牟尼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那就不能人分四级啊。但是种姓制度可是印度贵族的命根子啊,要众生平等,门都没有。喊了这么多年平等,顶多也就是在佛教徒之间能意思一下,实际上根本没法实现。

除了种姓制度,佛教还有两个竞争对手,印度土生土长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佛教起源的地方并不是印度,而是现在的尼泊尔。对印度来说,佛陀也算是外来宗教把。

婆罗门教是印度人自古就有的正统宗教,佛教兴起之前,它已在印度大地上流行了数百年,早已根深蒂固了,佛教在于婆罗门教的竞争中很难撼动它的正统地位

佛教在兴起之初除了不杀生、非暴力和众生平等之外,自身并没有提出多少新的内容:后来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争夺信众而形成的大乘佛教,搬出了很多神仙鬼怪来当偶像,结果与婆罗门教渐趋雷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最终被婆罗门教融合了。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普罗旺斯除了薰衣草还有什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