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祜禄·阿里衮,字松崖,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清朝显赫的钮祜禄氏家族。他是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曾孙、太师遏必隆之孙、内大臣尹德第四子,更是保和殿大学士讷亲之弟。在清朝中期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阿里衮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忠诚担当,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显赫家世,初入仕途
钮祜禄氏家族在清朝地位尊崇,人才辈出。阿里衮自幼深受家族氛围熏陶,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与抱负。乾隆初年,他以二等侍卫的身份开启仕途,凭借自身的勤勉与能力,很快被授予总管内务府大臣之职。此后,他历任兵部侍郎、户部侍郎等要职,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现出卓越的行政才能。
乾隆五年,阿里衮奉命与佥都御史朱必阶前往山东,监察巡抚硕色报歉收失实的情况。他深入实地调查,详细了解百姓的疾苦与实际收成,最终查明硕色虚报灾情,为朝廷制定合理的赈灾政策提供了准确依据。不久后,他又与江南河道总督高斌一同查明江西巡抚岳浚等人贪污受贿之事,将贪腐官员绳之以法,维护了朝廷的清明与公正。乾隆八年,湖南巡抚许容弹劾湖南粮道谢济世狂妄放纵,阿里衮再次奉命前往湖南查实情况。他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为谢济世洗清冤屈,彰显了其正直的品格与卓越的判断力。
军旅生涯,战功赫赫
乾隆二十一年,阿睦尔撒纳犯乱,乾隆帝命定西将军达尔党阿前往征讨,阿里衮受命辅佐,在领队大臣上行走。他身先士卒,率领军队奋勇杀敌,在战斗中屡立战功。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封阿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命其会师巴里坤,阿里衮仍担任原职。然而,由于战争形势复杂多变,达尔党阿因作战不利被削爵,阿里衮也受到牵连,降为户部侍郎。但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更加坚定了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乾隆二十三年,大小和卓叛乱爆发,新疆地区陷入动荡。阿里衮与都统满福自阿斯罕布拉克、和什特哷克取道至哈喇沙尔,展开搜山杀敌的行动。他们不畏艰险,深入敌后,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期间,阿里衮曾因作战不利而被革职留任,但他毫不退缩,继续带领军队顽强抵抗。最终,在各路军队的共同努力下,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阿里衮也因军功受封。班师回朝后,他被授任兵部尚书、正红旗蒙古都统,成为朝廷倚重的军事将领。
乾隆二十四年,阿里衮在与富德的作战中表现出色,他率领军队奋勇杀敌,斩获众多敌军,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加云骑尉世职,进一等公,并受赐双眼孔雀翎,成为清朝军队中的耀眼明星。乾隆二十五年,阿睦尔撒纳再次作乱,刚回京师不久的阿里衮毫不犹豫地再次率兵出击。他率领八百人出击,以少胜多,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敌人纷纷逃入城中。不久后,敌人出城投降,阿里衮凭借此功,不仅自己授领侍卫内大臣,画像入紫光阁,还得到了乾隆帝的嘉奖,其子拜唐阿丰升额被授予蓝翎侍卫,后又进三等侍卫,次子倭兴额也被授予蓝翎侍卫。
清缅战争,壮烈殉国
乾隆三十一年二月,缅甸侵犯清朝边疆,将军明瑞在猛腊战死。朝廷以大学士傅恒为经略,授阿里衮及阿桂为副将军,领兵参加清缅战争。阿里衮深知此次战争的重要性,他毫不犹豫地踏上征程,决心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而战。在前往战场的途中,阿里衮不幸染上疫疾,身体虚弱不堪。傅恒见状,命令他留在永昌治疗疾病,但阿里衮坚决不肯,他心系战场,不愿因自己的病情而耽误战事。
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阿里衮不顾病情,坚持随军作战。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军队与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由于病情的影响,他的体力逐渐不支,最终在军中壮烈牺牲,终年未详。阿里衮的牺牲令乾隆帝深感悲痛,他下令为阿里衮上谥号“襄壮”,以表彰他的英勇与忠诚,并将其祀入贤良祠。同时,因其子丰升额在金川有战功,乾隆帝追加封号为果毅继勇公,让阿里衮的家族荣耀得以延续。
钮祜禄·阿里衮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出身名门,却不依赖家族的庇佑,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才能,在仕途上步步高升。在军事上,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为清朝的稳定与繁荣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忠诚与担当,不仅赢得了乾隆帝的信任与赞誉,也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尽管他最终壮烈殉国,但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