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讨论起清朝最受宠的嫔妃是谁,恐怕人人都会说是董鄂妃。董鄂妃,满洲正白旗出身,父亲乃是内大臣鄂硕,她比顺治皇帝小一岁,国色天香,知书达礼,性格平和。有关于董鄂氏和顺治的爱情故事,流传出多个片段:
一,快速晋封
董鄂氏在顺治十三年入宫,入宫后仅仅一个月,便被封为贤妃,又过了一个月,被封为皇贵妃。按照清朝的后宫制度,嫔妃等级划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格格。一般的女子,刚刚进宫,受宠的也只是封为贵人,或者嫔而已,若想再次晋升,除非生下皇子或者经过很长的等待修炼“资历”,然而,董鄂氏刚一入宫,两个月内就达到皇贵妃,可想是多出风头。
二,大赦天下
根据《清史稿》记载,顺治为董鄂妃光大赦天下就有两次。一次是在董鄂妃被册封为皇贵妃的典礼上,另一次则是在她入宫以后一年生下了皇四子。皇子的诞生,让顺治喜出望外,他抱着儿子说了一句“朕第一子”,可是事实上在此之前还有玄烨等阿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因为这孩子是和真爱所生,所以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儿子。
在清朝,大赦天下往往发生于这样的场合:1.新皇帝继位,推恩天下2.有自然灾害发生,施恩以祈求福祉。可是讽刺的是,清朝前两次大赦天下都给了皇帝的宠妃,第一次是皇太极在爱妃海兰珠生下孩子之后颁布的。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发生了许多。我们都知道,董鄂妃的孩子最后还是夭折了,她自己也香消玉殒,年仅二十二岁。在她死后的不到半年内,顺治皇帝生病去世,世人皆称,福临是受到了爱人离去的打击,甚至还演化出皇帝出家的说法。可见,在当时人眼中,这对眷侣虽然值得同情,却也有“荒唐”的成分。
但是话又说回来,顺治乃是一朝天子,他真的没有感觉到,此前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吗?并不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没能“以礼止情”。
顺治皇帝于病痛中,深刻的反思了自己为皇帝的十八年中诸多不足之处,写下《罪己诏》,以示众人,皇帝对哪些事情后悔,又对哪些事有期望。
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经过翻译)因为追念孝献皇后(这是董鄂妃的谥号),所以对于她的丧葬典礼一切从优,但是却感情泛滥,逾越了礼制,这是我的一大罪过。
通过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顺治皇帝是有理智的,只是在做事情当时,理智没能胜过感情,过后又后悔。除了葬礼这件事情,他还曾想过立董鄂氏为皇后,包括早期的快速晋升等等,均有逾越。
皇帝本人都已经认错了,就是在表达一个态度,顺治一死,他的后代们开始纷纷“补救”:
一,董鄂氏的牌位没有被放到太庙。清朝的皇后,死后牌位要与皇帝放在一起,进入太庙,无一例外。董鄂氏死后,顺治给她追封为皇后,按理说她也应该享受这番殊荣,可是她的牌位却仅仅放在了皇贵妃一列。这就意味着,清朝的官方还是不承认她的皇后地位的。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讨厌董鄂氏吗?并不是,只是因为她其实并没有资格做皇后,既不是皇帝原配,也没有生下太子,更没有抚育过未来皇帝。
二,董鄂妃的丧事不被写进《大清会典》。《大清会典》是记载满清皇室各种重大典礼的册子,以便后世子孙模仿规格和套路。但是董鄂氏的没有被记进去,原因只有一个:董鄂妃的葬礼不是一个正面典型,不能被后代模仿。
三,不推恩。清朝皇后母族,按理说要被加官进爵的,乾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就是例子,她死后,兄弟傅恒被晋封。可是董鄂氏的父亲鄂硕,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
现在我们一提董鄂妃,都觉得她很可怜,认为她不仅仅早逝,死后的待遇还太差。都以为,这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好,被孝庄太后厌恶,其死后一系列事件均是针对她个人的打压。可殊不知,董鄂妃生前的一系列殊荣都“太过分”了,顺治本人也深知。而皇帝临终前那封《罪己诏》就是从官方角度,否定之前的所作所为,这可以看成是中央的“风向标”,其他人给董鄂妃的“冷遇”,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