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北宋宰相曾布:政坛浮沉的复杂人物

作者:Marshall2025-02-14      来源:爱上历史

曾布,字子宣,生于1036年,卒于1107年,是北宋中期至后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改革家,以及词人。他出身于抚州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是太常博士曾易占的儿子,同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曾布的一生,可以说是北宋政治变革的一个缩影,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与变化,其人物形象在历史上也颇具争议。

一、早年经历与仕途起步

曾布自幼丧父,与兄长相依为命。在兄长的教导下,他勤奋好学,于嘉祐二年(1058年)与兄长一同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起初,他担任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县令等职务。后来,在王安石和韩维的推荐下,曾布得以入京为官,并上书言政,提出了整肃风俗、选拔人才等为政根本,以及鼓励农桑、整理财赋等八项要点,这些政见与王安石的变革主张基本吻合,因此深得宋神宗的赏识。

二、支持变法与仕途起伏

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布是积极参与者和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先后担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要职,在变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变法的深入和政局的变动,曾布与变法派的关系逐渐疏远。熙宁七年(1074年),因上书批驳市易法之弊,他得罪了王安石,被贬为饶州知州,此后又历任潭州、桂州、秦州等地知州。

宋神宗驾崩后,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执政。曾布因曾攻击市易法而复官为翰林学士,又升为户部尚书。但司马光执政后,令他改变役法,他推辞说免役法的法令条文都出自于他,不能立刻改变,因此出外任职。宋哲宗亲政后,曾布得到重用,重新开展变法事业,拜枢密使,但又与同为新党的章惇爆发矛盾。

三、相位之争与晚年遭遇

宋徽宗赵佶继位后,曾布担任右仆射(右宰相),排挤仆射韩忠彦,与左仆射蔡京爆发矛盾。他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了深沉的权谋和独特的官场哲学,既想保持政治张力,又随政治环境的变化加以调整。然而,这种政治立场上的摇摆不定使得他在后世评价中褒贬不一。

蔡京对曾布存有积怨,给他加以贪污的罪名,并命开封府官员逮捕曾布诸子进行审讯。曾布因此落职,为提举太清宫,在太平州居住,后又降为分管南京的司农卿。再后来,他因曾经推荐过的学官赵谂反叛而被降为散官,衡州安置。又因在建中靖国元年执政时放弃湟州而被降为贺州别驾,再降为廉州司户。

四、人物评价与历史贡献

曾布的一生,有功有过。他在北宋后期党争中政治立场中立,也曾排挤同僚、打击政敌,但在维护新法中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诗词有情有境、细致生动,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梅花》等。然而,由于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复杂表现,后世对他的评价存在较大争议。《宋史》将他列入《奸臣传》,但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其评价有所改观,认为他在政治上虽然有一定的失误和过错,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孙思邈:道士与医生的双重身份探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