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249年),字元则,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在不断的反复和轮转中发生变化。而社会则在不断进步,人在不断学习,朝代也在不断更替。有些时候,朝代的更替则显得非常剧情化,或许不过是因为多年前的一个小失误,便造成了亡国的悲惨下场,比如司马懿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后,司马懿和曹爽成为了辅政大臣,相互制约。而曹爽作为曹家人,自然权势比较大,相当于司马懿被架空了。司马懿是个有野心的人,自然不愿意如此,因此便开始装病等待机会。
公元249年,曹爽陪伴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给先帝扫墓,带走了自己大部分的心腹,太傅司马懿趁此机会,关闭洛阳城门,并奉太后诏命桓范行中领军事,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
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在平昌门向由他举荐的门候司蕃讹称得到诏命,因此带着印信而成功出城赶往高平陵,桓范见曹爽兄弟后,劝他们带着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为号召要求全国其他军事力量支援,与司马懿对抗;又以大司农印绶担保不会缺粮。
但曹爽兄弟都不能下决定,一晚后曹爽更决心要罢官投降,以为顺从地交出权力还可以继续富裕奢华的侯爵生活,保存家族。桓范见此大哭着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及后随曹爽回到洛阳,司马懿成功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事情结束之后,自然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而桓范因为给曹爽出主意而被司马懿所怨恨,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而送交廷尉,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幸运的是,桓范有个儿子桓楷逃跑了,并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桓范如此英雄,他的后代自然也不差,因此经过了多年的繁衍生息,桓家开始重新大放光彩,并出现了一个争气的后代桓温,此人成为了晋明帝司马绍的驸马,并且溯江而上灭掉成汉,并且一伐前秦、二伐羌族姚襄、三伐前燕,战功累累。正是因为桓温的能力太强大了,因此深得民心,也有很多追随的人,成为了朝政当之无愧的实际掌权人。
当然,桓温也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他知道树立威信的重要性,因此找借口废掉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皇帝而将废物司马昱立为皇帝。在后面的日子里,他因此而获得更高的权力。当然,桓温一生之中也有可惜的事情,比如没有废掉皇帝。但是,这样的遗憾,他的儿子桓玄为他补上了,此人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了桓楚政权。
风水轮流转,一百多年前,司马懿杀害了桓范一家,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孙则落入了桓家人的手中,并且备受欺凌。或许,这也是报应的一种体现吧,因为司马懿杀戮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