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司马懿究竟掌权多少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结合其权力获取与巩固的关键节点来细致剖析。
早期蛰伏:权力边缘的蓄势待发
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他自幼聪慧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这才正式步入仕途。然而,在曹操执政时期以及曹丕、曹叡前期,司马懿虽得到一定程度的重用,但并未真正掌握核心权力。
曹操对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的警惕,曹丕时期司马懿虽参与一些机要事务,但权力受到诸多制衡。曹叡继位后,司马懿以其军事才能多次领兵抵御蜀汉和东吴的进攻,在军事上积累了威望,但在政治权力核心层面,他仍需听从曹魏皇室的调度,更多是作为执行者而非决策者。这一阶段持续了数十年,司马懿如同蛰伏的猛虎,在权力边缘默默蓄势,等待时机。
高平陵之变:正式开启掌权之路
真正让司马懿掌握曹魏政权关键权力的事件是高平陵之变。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239年)驾崩,遗诏令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起初,曹爽与司马懿还能相互制衡,但曹爽为了独揽大权,开始排挤司马懿,将其明升暗降为太傅,削去了他的实权。
司马懿表面上装病隐退,暗中却在谋划反击。正始十年(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他控制了洛阳城,占据武库,随后以太后的名义下诏罢免曹爽兄弟的官职。曹爽犹豫不决,最终选择投降。司马懿违背诺言,将曹爽及其党羽夷灭三族。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从这一年起,司马懿开始掌握曹魏的军政大权,成为了曹魏政权实际上的统治者。此时距离他步入仕途已经过去了41年,多年的隐忍与等待终于换来了权力的巅峰。
短暂掌权:生命的终章与权力的过渡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虽然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但他的掌权时间并不长。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从249年高平陵之变成功到251年去世,司马懿实际掌权的时间仅有两年。
在这两年里,司马懿主要致力于巩固自己的权力,消除曹爽余党的势力,对曹魏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整顿和改革。他提拔了一些亲信和有才能的人,为司马氏家族的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虽然掌权时间短暂,但司马懿的影响力却极为深远,他为子孙后代篡魏建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远影响:权力传承与历史走向
司马懿的掌权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他所开启的司马氏掌权时代却延续了数十年。在他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继续巩固和扩大司马氏的势力。司马师废黜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司马昭则进一步逼迫曹髦,最终曹髦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从司马懿高平陵之变掌握曹魏实权开始,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司马氏家族历经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从臣子到皇帝的转变。司马懿的掌权虽然短暂,却如同星星之火,引发了曹魏政权乃至整个三国格局的巨大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懿从高平陵之变成功后的249年开始掌权,到251年去世,实际掌权两年。但这两年却是曹魏政权向司马氏政权转变的关键过渡时期,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谋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掌权事件也成为了三国历史走向终结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