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战国时期的名将,大家首先会想到可能是白起。但是在战国后期,赵国的武将李牧同样是一位绝世天才。他被后人称之为武安君,在唐朝以及宋朝都将李牧册封为之将,足以证明他在后人眼中,有多大的威望了,那么世人只知李牧的威名,但是他因为何种成绩或者做了哪些事情才得到这些赞誉吗?
李牧他的出身也并不是太好。虽然先祖算是一个刺史类的官职。但是李牧并没有沾到多少光,因为到他这一代,整个家庭也是分崩离析,他和父亲从小一起生活,在战国时期想要读书拜相的话,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那个时期还是使用竹子记载,就连皇室成员很多,对于文化都是一知半解,何况没落贵族李牧,所以他很早的离开家乡,加入了赵国军队,由于生年不是太详细,只知道李牧是公元前229年去世。
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历史的旁枝细节来推测,李牧多大年纪的时候干了哪些出名的事情。由于在军队表现的还不错,李牧被派到了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雁门郡。这个地方可了不得,是赵国与匈奴的接壤处,可能许多人认为匈奴不是只有汉朝才有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早就在春秋时期,匈奴以及北方一些部落已经形成。当时战国疆土恰好与匈奴接壤。
由于李牧无亲无故,没有大人帮他说话,虽然屡立战功,自然将驻守边疆的这个任务派遣给了他。当时赵武灵王已经去世,接替他的是赵孝成王。此人虽然没有他父亲武王那么勇猛,但是赵孝成王下令李牧可以适时反击,并且拨给了他10万之众。此时属于李牧真正的时机终于到来,他隐忍于边疆许多年,早就看匈奴非常不顺眼,并且也采取了很多详细的规划,他自信只要有手中有兵权的话,肯定能够将匈奴全部击败。
李牧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他将一些年纪大看上去非常不堪的士兵,全部驻扎在军营的前方,故意让匈奴人看到,并且他不着急一连三个月都是这样,如此结果给匈奴一个假象。就是赵国这边的人都是老弱病残,一天晚上匈奴也派遣了约1万骑兵,突然进攻赵国,其实李牧有了详细的计划,他利用地形上的优势,以及落马坑将匈奴骑兵大败,并且率领10万兄弟。将匈奴彻底赶到北方很远的地方。
赵孝成王觉得李牧是一名可造之材,并且能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将他召回都城,并且将抗击秦国的重要使命交给了他。从公元232年一直到公元242年十年期间,他率领士兵多次抵御了秦国的进攻,并且适时反击。其实著名的长平之战就是发生于赵孝成王期间。可能很多人觉得为何李牧这么有本事,为何没能抵挡住这次灾难,但是长平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62年,当时的李牧还是人微言轻的小官员。
其实是展露了一点头角,可还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在此之后,秦国视李牧为眼中钉,也派出了许多的间谍潜入的赵国,经常说一些李牧的坏话,而这是赵国的帝王,已经从赵孝成王,变成了赵襄王。于是一代名将没有任何的犯错情况下就这样遭到冤屈,此后赵国也无力抵抗任何势力的进攻,灭亡也是在所难免的,回顾李牧的一生,不难发现是比较励志的。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并且拥有了极高的权势,带兵打仗的能力绝对是当世一绝,可是李牧这个人有其他的缺点,那就是有一点倔强,没能很好的控制与君臣之间的关系,其实个人感觉,李牧原本大有作为,但是由于生长的环境,使李牧可能觉得一个人只要有本事,别人就不会拿自己怎么样,这种理念深入的直跟到了李牧的头脑之中,他并不清楚,毁灭一个人的方法并不是仅仅依靠武力,有的时候派出这种间谍渗入的方法,虽然很可耻,但十分有效。
不花一兵一卒,成功将这位绝世大将军给铲除,这就是李牧自身最大的缺点,难道李牧一生真的没有,起过反叛赵国的念头吗?绝对没有!因为他这样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死脑筋,只知道忠于一主,并且他已经是战国后期其他六国军事上最为倚仗的一位人物,要让他反叛的话,他能去哪里呢?
所以种种来说,李牧就是一个比较倔强,同时分不清事情重要的先后顺序,总是把一件大事看得比较简单,认为他本人有兵权,并且有领兵打仗的能力,其实是皇室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可是信这种想法恰恰造成了李牧最后的结局。他脚踢大秦拳打匈奴,这样的战绩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耀眼的。或许有的时候,李牧需要稍稍的变动一下他的思想,那样的话才会让李牧更加有实力,但是真要变得湿滑圆润的话,那么武安君可能就不是武安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