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春秋战国

孟尝君:战国风云中的养士传奇

作者:Marshall2025-05-19      来源:爱上历史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礼贤下士之风盛行,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才、门客三千闻名于世,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其养士之举对战国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出身波折:庶子逆袭承爵位

孟尝君是齐国靖郭君田婴的庶子,出生于五月五日。在古代,五月出生的孩子被认为不祥,田婴不想让他活着,但他的母亲偷偷将他养大。长大后,田文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对问题的独特见解获得了田婴的器重,得以主持家政、接待宾客。随着他接待的宾客越来越多,名声也传播到各诸侯国,各诸侯国都派人请求田婴立田文为继承人,田婴最终同意。田婴去世后,田文继承了田婴在薛地的爵位,号称孟尝君或薛公。

二、礼贤下士:三千门客聚麾下

孟尝君在薛地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他舍得花费家业厚待门客,不论身份贵贱,待遇一律相同。他每次接待门客,总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记录他和宾客间的对话以及宾客的住处,宾客离开后,他会马上派使者带礼物到宾客亲戚家进行慰问。这种做法使得贤士都乐于归附他,他的食客一度达到数千人。这些门客中既有能言善辩之士,也有鸡鸣狗盗之徒。例如,在孟尝君被困于秦国时,一个门客装狗夜入秦宫,偷出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送给秦王的爱妾,孟尝君才获得释放;又靠一个门客装鸡叫,骗开了函谷关的城门,才得以逃回齐国,这就是著名的“鸡鸣狗盗”的典故。

三、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改局势

孟尝君不仅是名扬天下的战国公子,也是齐国身份显赫的封君,还是秦楚魏位极人臣的相国,更是被后世低估的纵横家。他曾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公元前301年,齐王即位后,孟尝君成为齐国大权在握的相国,主导齐国以名将匡章为统帅,联合韩魏合力攻楚,最终大败楚国,史称垂沙之战。这场战争使楚国遭受重创,政治动乱,统治不稳,从此一蹶不振,成为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使得秦国畏惧齐国之势,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秦齐修好。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回到齐国为相后,立即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昭王割地求和。而这一战也是战国五次合纵攻秦中,联军唯一一次攻入函谷关的战争。

然而,随着孟尝君在齐国的威望和权势日盛,天下知有孟尝君而不知齐王,齐王感受到了来自他的威胁,君臣之间的矛盾激化。随着田甲挟持齐闵王事件的爆发,齐闵王对孟尝君的怀疑加剧,渐渐有了杀心,孟尝君对此十分恐惧,于是离开齐国,不久之后又在魏国做了宰相。随着齐闵王灭掉宋国,齐国实力大增,威震天下,对其他国家产生了不小的威胁,于是心怀怨恨的孟尝君以魏国相国的身份联合韩、赵、秦、燕共同伐齐。这场战争使齐王兵败被杀,齐国近乎灭亡,好在因为燕国发生内乱才使得田单得以复国,但从此齐国也沦为二流弱国,直接改变了战国的局势,使得秦国统一之路上少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加速了大一统。

四、争议评价:功过是非任评说

历史上对孟尝君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扬他能广纳贤士,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例如,他对待平原君赵胜展现出仁义和对朋友的忠诚,当平原君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赵国时,孟尝君不仅收留了他,还帮助他恢复了在赵国的地位。

但也有人批评他养士不问品德和才能,且他的一些行为有沽名钓誉之嫌。他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三千食客,就派人到薛邑放高利贷,加重了封地人民负担。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评论说:“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认为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耳”。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列传》结尾处的评语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人薛中,盖六万余家矣。’”由于孟尝君把各种各样流氓奸人聚集到他的封地,竟使薛地留下恶劣的后遗症达300年以上。此外,孟尝君没有一点点宗族社稷的观念,一再假手于外力,使自己的祖国被伐以至于残破,逼死了齐湣王,齐国几乎亡国。等到齐襄王即位后,他干脆就守在薛地,几乎成了一个中立的独立王国,及至后来“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後也”。

孟尝君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在战国乱世中凭借养士之举和纵横谋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品格和智慧,也体现了战国时期贵族文化的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关于仁义、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篇章。

孟尝君 田文

上一个: 春秋战国周朝国是怎么衰落的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状况

下一个: 乱世中的旷世之约:重耳与季隗的二十五年守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