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废妃尹氏的故事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后人对宫廷权力斗争和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她的冤情,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宫廷斗争的缩影。
尹氏的宫廷之路
废妃尹氏出生于1455年,本贯咸安尹氏,是尹起畎之女。她早年丧父,由母亲申氏养大,家中贫穷,屋宇颓落。成化九年(1473年),尹氏参加后宫拣择,被成宗封为从二品淑仪。当时,王妃是恭惠王后韩氏,她毫无妒忌之心,对尹氏颇为友善,但四个月后就生病移居私第,翌年四月去世。此后,尹氏成为后宫中资历最高者,在恭惠王后丧期结束后,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立为王妃,同年十一月七日生下成宗的长子李?(即燕山君)。
尹氏初入宫廷时,或许也曾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聪慧,得到了成宗的宠爱,一步步从淑仪晋升为王妃。在这个过程中,她或许也曾努力适应宫廷的生活,遵守宫廷的规矩,希望能在这个复杂的宫廷环境中站稳脚跟。然而,宫廷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却逐渐将她推向了深渊。
冤情的开端:善妒之名
尹氏被指控善妒,这一罪名成为了她悲剧命运的开端。据史料记载,尹氏个性极为善妒,时常随身携带砒霜,被认为意图杀害成宗宠幸的嫔御、宫人。成化十三年(1477年),有人给权淑仪送了个小箱子,里面有两封信、砒霜和压胜书,信的内容是当时受宠于成宗的郑金伊和严银两个后宫打算谋害中宫尹氏和元子,压胜书则是用剪下的肃拜单子写的。其后权淑仪传给贞熹王后,贞熹王后判断是郑金伊所为,打算等她生下孩子后再行处置。然而,成宗去见尹氏时,也在鼠穴中发现了同样的纸团,同时趁尹氏盥洗之际打开了尹氏的一个小箱子,里面有装着砒霜粉末的小囊、方禳书册和两个涂着砒霜的干柿子。尹氏声称是侍婢三月所为,三月受审招供。于是成宗及三位大妃将这些作为尹氏谋害后宫的证据,以大妃懿旨的形式于三月二十九日公布于朝中,准备废黜尹氏。
虽然大多数大臣认为妒忌是人之常情,并非危及宗社的大罪,而且尹氏已生育元子,尹氏被废不利于元子的保全,故不宜废黜。成宗又打算降她为寿嫔,打入冷宫(别宫),但群臣还是反对,最后成宗决定保持现状,不废尹氏。然而,这件事却在尹氏与成宗之间埋下了矛盾的种子,也让宫廷中的人对尹氏产生了偏见。此后,尹氏与成宗的关系逐渐恶化,她的一些行为也被进一步解读为善妒的表现。
冤情的加剧:抓伤成宗
成化十五年(1479年)六月初一日,这天是尹氏生日,成宗临幸某位后宫的寝所,尹氏竟冲入处所与成宗起了极大的冲突,并抓伤了成宗的脸。这一行为被视为大逆之罪,怒不可遏的成宗遂在六月初二日召集群臣,不听一切劝阻,正式宣布将尹氏废为庶人,赶出宫廷,幽禁私第。成宗在废妃教书中谴责尹氏“既无阴助之功,反有忌妒之心。顷在丁酉,潜怀毒药,欲害宫人,阴谋彰露,予欲废之。在庭大臣合辞以请,冀其自新,予亦惟之,废置大事,过亦可改,不敢夬断,以至今日,罔有悛心,失德滋甚,难以枚举”。同时贞熹王后(一说昭惠王后)亦颁布谚教,列举尹氏罪状。
尹氏抓伤成宗的行为,无疑是她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君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臣子和妃嫔都必须对他绝对服从。尹氏的这一行为,不仅触犯了成宗的尊严,也给了那些反对她的人以把柄。此后,尹氏被废为庶人,幽禁私第,她的地位一落千丈,复位的希望也变得十分渺茫。
冤情的深化:赐死之祸
尹氏被废后,成宗担心自己死后,尹氏凭借新王生母的身份专权,危害社稷,于是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八月十六日命左承旨李世佐至尹氏私宅赐死尹氏。尹氏的母亲、兄弟亦被成宗下令流放。关于决定赐死的契机,燕山君后来归咎于郑金伊、严银两个后宫进谗言所致。但实际上当时不断有官员呼吁改善尹氏待遇以及尹家有人出入也是引起成宗警惕并赐死尹氏的重要原因。就在两天前,成宗还审问了力主改善尹氏待遇的官员蔡寿、安润孙两人。野史则记载成宗命内官出宫访查尹氏的言行举止,然而该名内官受到昭惠王后的指使,向成宗禀报尹氏行为不检点,导致成宗决心赐死尹氏。
尹氏的赐死,无疑是冤情的进一步深化。她被废后,本已失去了王妃的地位和权力,却依然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成宗赐死她的理由是免除后患,但这一理由却难以让人信服。尹氏的死,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宫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她死后,她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被流放他乡。
冤情的昭雪与争议
弘治十七年(1504年,朝鲜燕山君十一年),燕山君掀起甲子士祸,为母报仇,追复其王妃之位,谥号齐献王后,但中宗反正后取消复位。燕山君在为母报仇的过程中,处死了许多他认为参与尹氏被废赐死一事的相关人士,包括成宗的两名后宫贵人严氏、郑氏,成宗乳母白氏、德宗后宫贵人权氏等。然而,燕山君的复仇行为也引发了朝廷的动荡,最终他也被不满他统治的臣子联合赶下了王位。
关于废妃尹氏的冤情,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正史对于废妃尹氏的评价基本是负面的,认为她善妒、行为不检点,是罪有应得。但也有部分研究者对此并不认同,认为尹妃出身没落贵族,娘家缺少靠山,在宫廷权力斗争中失利被废,事后又被胜利者抹黑,加上罪名,以掩盖其被废的真相是极有可能的。以仁显王后为例,当初何尝不是以“七去之恶”的罪名被废,倘若没有之后的复位,“七去之恶”之名也会成为史实被记载下来。
废妃尹氏的冤情,是朝鲜王朝宫廷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充满阴谋和算计的宫廷环境中,女性的命运往往掌握在他人手中。尹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同情。她的冤情,或许永远无法得到彻底的昭雪,但她的故事,却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引发后人对宫廷权力斗争和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