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陈庆之最后一战全军覆没

作者:Marshall2022-07-01      来源:爱上历史

在有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网文里,有两个人被后人追捧为了“战神”——一个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另一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梁朝永兴侯陈庆之。

有关于冉闵,我们已经论证过,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环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处的;而陈庆之其人,在这里我也要很遗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战功,同样存在着一定夸张。

尽管同样姓陈,但是陈庆之和后来的南陈王朝之间一点亲戚关系也没有,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陈庆之甚至都不是职业军人出身,因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边的侍从的形象出境的。

在萧衍称帝以前,陈庆之就一直跟在他身边,但只是一个帮闲的小厮,最常干的事是通宵达旦地陪萧衍下围棋。萧衍大军进攻建康的时候,陈庆之也只不过是在军中负责后勤工作而已。等到萧衍干了好多年皇帝了,陈庆之还只是个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会发光,尤其是皇帝身边的金子。当北魏开始陷入内乱之中的时候,一些宗室也就学起了萧宝夤和刘昶,动了去敌国的心思。而当一个叫元法僧的魏国王爷提出南渡的请求的时候,萧衍随手把陈庆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迎接工作很顺利,但是屁股却不好擦——北魏对这次叛逃展开了雷霆报复,对梁朝北方重镇彭城发动进攻。而负责镇守的梁朝王爷萧综一枪未发就投奔了北魏,连彭城也丢了。

但是萧衍在这场仗中也不是没有收获,尽管丢了侄子和彭城,好歹还保住了军队的主力,并且之前还打了好几个胜仗。之所以会有如此成绩,就是因为那个人——陈庆之。

此战以后,陈庆之逐渐开始担任军队统帅。而在他参加的战役中,梁军也基本上总是能取得胜利;尤其是这位文官出身的将领还有两样武将都望尘莫及的特点——善攻坚和敢玩命。

所谓善攻坚,就是能拿掉魏军设置的堡垒,也就是所谓的“城”。比如在他军旅生涯早期,守寿春和攻涡阳的战斗中,他就带领部队拿掉了敌人修筑的堡垒,从而为后面的胜利打开了大门。而敢玩命,也分为两个方面——战术和战略意义上的“玩命”。

所谓战术上的玩命,就是陈庆之自己喜欢带着精兵(一般都是骑兵)突进,几千人就敢和几万人的魏军开战;而战略意义上的玩命,就是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涡阳之战的时候,陈庆之是副将,主将曹仲宗见魏兵越围越多,自己手里兵又少,就动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陈庆之拿着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营门口:“现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着敌人师劳兵疲之际和他们决一死战;如果您要班师的话,就别怪我给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对他还真没办法,毕竟陈庆之和萧衍是铁关系,萧衍肯定信他的。而陈庆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带着三千人冲出去,一天之内连拔魏军四城,杀的涡水为之断流。

战报传到建康,萧衍大喜过望,没想到当年那个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伙子已经成长为如此猛将。激动之余,他亲手写下了宣慰陈庆之的诏书: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是的,陈庆之绝对担得起“大丈夫”这三个字。而几年以后,他将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河阴之变以后,少部分活下来的北魏宗室选择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灏。对于这个小王爷,萧衍的态度比较暧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时间以后,派陈庆之带了一些部队把他送回洛阳继续当皇帝去。

陈庆之出发的时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后,这支部队将被历史永远铭记。渡过淮水后,陈庆之碰到第一个对手叫丘大千,当年在萧综手下的时候陈庆之就是靠揍他声名鹊起的。这一回丘将军依然没有长进,七万人没打过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虏。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陈庆之征战涡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