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能一统中国创建大明王朝,毫无疑问有他的独到之处。第一个就是他能下狠心,这也是很多人说他是“阴险毒辣”的君王的缘故。朱元璋这帝位可是得来不易,它是他从数不尽的作战中一步步获得的,他要维护自身的执政影响力,因此更不可以心慈手软。第二个,朱元璋出生便是贫苦老百姓,自小早已体会过普通百姓的辛苦,自然会非常痛恨剥削老百姓的官员,杀起來从来不优柔寡断。不单单是对腐败分子朱元璋从不手软,对待明朝开国重臣,朱元璋杀起來也是毫不手软,眼也不眨。做为开国之君,朱元璋的作出的奉献不容置疑,关注普通百姓,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福。
殊不知,一生杀人成千上万的朱元璋却担心惹恼二种人,或是可以说是“高看”二种人。因为此事,他曾经郑重其事、不厌其烦地给儿子们讲过道理,以自己的一生经历所经验教育儿子们,什么样的人得罪不得。
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大封诸王,将他早已出世的十个孩子(包含一个侄孙)全部封王。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把这些儿子们打发到他们各自的的领地去,从四面八方保卫着他的老朱家的江山。
忽一日,朱元璋收到密报,说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道上,由于一点小不顺心,抽打了厨师。这让朱元璋颇感害怕,赶忙铺纸下笔,亲身写来一份敕谕,让人急送至秦王处,向他这名次子强调污辱“造膳者”的危险性。
朱元璋在主谕讲到:“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
臭小子唉,你如今无缘无故打他,厨师虽是小角色,你将他打狠了,他拼死拼活,在你食材中投毒,你性命也就没有了。朱元璋这种话,想一想挺有些道理的。
过了一段时间,秦王同一年就藩的晋王朱棡,在去封国太原的道上,也笞辱了膳夫。朱元璋在给晋王的经验教训里,朱元璋拿自身举例说明,讲到:“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难道说这一叫徐兴祖的“膳夫”,比被他干掉的和勋戚大臣还重要?导致老朱从没“折辱”过他。最终,朱元璋叮嘱孩子那样一句:“怨不在大,小子识之”。
死尸堆里滚回来的朱元璋内心明白一个道理,像陈友谅、张士诚那样的死对头,或像胡惟庸、蓝玉那样的“佞臣”,要想谋弑他,也许没办法。但身旁的厨师,要想杀他,不用说随时,都会使他一直日常生活在缺乏安全感中,整日胆战心惊。
除去伺寝的婢女嫔妃,朱元璋觉得,身旁有二种人决不可惹恼,一是剃头匠(栉工),一是厨师(膳夫)。
由于这种缘故,追随了朱元璋很多年的厨师和栉工也都当上了官,一生坐享富贵荣华。从另一方面而言,朱元璋的帝位终究得来不易,因此他不管怎样还要维护帝位。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