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康熙唯一一个残疾儿子胤祐的故事。
胤祐的生母是成妃戴佳氏,不过当时的成妃可只是康熙后宫中没有名号的庶妃而已,身份地位并不高,因此随着皇子胤祐的出生,都会使得戴佳氏身份地位得到提升。
通常妃嫔生育完皇子之后都会晋升一下身份等级,像雍正生母德妃就因生育皇子而获封为嫔后又晋升为妃,不过胤祐的出生却并没有让母亲戴佳氏的后宫地位有所提升,因为胤祐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腿脚有残疾,所以胤祐的出生并不被康熙所重视,加上戴佳氏家族属于镶黄旗包衣出身,她的父亲只是内务府一名小小的从七品司库,因此戴佳氏在康熙后宫中还是没有名分的庶妃。
不过康熙对于戴佳氏生育了胤祐倒也给了一些封赏,在生育胤祐之后康熙特意下旨将戴佳氏家族拔出包衣,也算是对她生育胤祐的奖励了。
胤祐虽然是皇子,但是他的命运并不好,生母戴佳氏家族出身低微,加上他本身还腿脚有残疾,再加上与胤祐年纪差不多的兄弟老三胤祉、老四胤禛也就是雍正还有老八胤禩都是自幼十分聪慧,才华比较全能的人,胤祐自然就被他们比了下去。
与胤祐年纪相仿的兄弟也只有老五胤祺由于自幼被康熙的嫡母仁宪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抚育不精通汉文,这才略显得平庸一些,但是胤祺生母宜妃十分受康熙宠爱,再加上还是仁宪太后亲自抚育,所以在这些与胤祐年纪差不多的皇子中,自幼就属胤祐最不受康熙的重视。
康熙还觉得胤祐身有残疾,为了他将来日后有个安稳的着落,一度想将他过继给自己的弟弟纯亲王隆禧为子嗣。
隆禧是顺治皇帝最小的儿子,也是康熙最小的弟弟,康熙怜悯隆禧自幼丧父,对他颇为照顾和宠爱,在其15岁时就册封为纯亲王。
但是隆禧很短命,在胤祐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时就英年早逝了,年仅19岁。
康熙对幼弟隆禧去世十分悲痛,隆禧去世时有一遗腹子,后来这个孩子出生,康熙亲自赐名为富尔祜伦,并让这个刚出生的孩子直接承袭了纯亲王爵位。不过可惜的是富尔祜伦仅活了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因此隆禧一脉绝嗣了。
隆禧父子先后去世这些事正好都是发生在胤祐出生的时期,因此康熙在胤祐出生后不久就得知他腿脚有残疾,康熙就有了想将胤祐过继给隆禧的想法,毕竟胤祐身体有残疾,他过继给隆禧的话就可以直接承袭纯亲王爵位,有了亲王爵位胤祐的后半生也就有了着落和依靠,因此康熙虽然不重视胤祐,但绝对是一个好父亲,还想着为身体残疾的胤祐后半生有个依靠。
所以胤祐出生不久就被康熙内定为隆禧的后嗣,只等胤祐成年,康熙就会正式给他举行过继仪式并让他承袭纯亲王爵位。
因此胤祐幼年时期身份极其尴尬,而且似乎他并不居住于宫廷之中,因为康熙其他的皇子都以生活所居的寝宫为名被称呼为某某宫阿哥,唯独胤祐只被称为七阿哥,而且每年宫廷祭祀时内务府档案中都没有出现胤祐的名字,所以就这些来看似乎胤祐幼年时期一直是在宫廷之外成长,想一想自幼身有残疾,还成长于家庭之外,胤祐的身份是不是很尴尬。
胤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改变了父亲康熙的看法
不过别看康熙不重视胤祐,加上还身有残疾,但是胤祐从来没有自我放弃过,他自幼学习极为刻苦勤奋,因此后来胤祐也是文武双全,能力十分全面且优秀,而且心态上他也十分上进,为人谦恭谨慎,平易近人,在胤祐身上几乎看不到皇子的架子。
虽然胤祐腿脚有残疾,但是估计并不严重,因为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爆发了康熙第三次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事情,康熙决定这一次给予噶尔丹毁灭性打击,而也是在这时胤祐抓住了机会,他想建立军功,于是当时年仅16岁的他主动向康熙请缨率一支军队征讨噶尔丹,所以胤祐敢主动请缨带兵征战,也说明了他的腿脚残疾并不严重。
康熙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腿脚有残疾的儿子还这么有勇气,敢主动请缨上战场,因此康熙十分高兴,他把上三旗之首八旗中最精锐的镶黄旗大营交给胤祐统率。
就这样康熙诸子中唯一腿脚残疾的皇子胤祐就第一次率军出征了,康熙第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非常隆重,他为了磨练当时年长的儿子,老大胤禔、老三胤祉、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八胤禩全部都跟随他出征。
当时康熙这七个比较年长的儿子中,除了老二太子胤礽留守京城监国,身体不太好偏于文弱的老四雍正被留在后方策应,还有胤禩由于年纪太小只被康熙带在身边之外,胤禔、胤祉、胤祺、胤祐四人都是真刀真枪上战场与准噶尔骑兵血拼去了。
在战场上胤祐虽然年幼,却十分骁勇,而且由于他平易近人能体恤士卒,使得胤祐麾下的士兵都甘愿为他效死命,因此胤祐在战斗中立下不少功劳。
随着胤祐在战场上的表现,康熙发现胤祐不仅人品不错,还有统军才能,这又立下了不少军功,因此康熙对胤祐越发喜爱和满意,也逐渐打消了把他过继给隆禧的想法,毕竟胤祐凭借在战场上立下的军功就足以封王立足。
随着噶尔丹被康熙打的穷途末路而败亡,准噶尔部也被平定下来,康熙十分高兴,因此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第一次大封诸子爵位时,年纪较长的胤禔和胤祉被封为郡王,年纪小一些的雍正、胤祺、胤祐、胤禩四人被册封为贝勒。
此后康熙觉得胤祐颇有统军才能,于是就一直让他负责管理军务,随着胤祐的军事才能凸显出来,康熙也对胤祐大为改观,不仅打消了把胤祐过继给隆禧的想法,还对胤祐的生母戴佳氏也颇为宠爱。
胤祐虽然一直掌管军务,但是由于他腿脚有残疾,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老爹康熙一生有这么多儿子,前面的哥哥就算是刨除被圈禁的胤禔和被废掉的太子胤礽,就拿胤祉和雍正以及胤祺三人来说自己也比不上,胤祉文武双全还有军功,雍正谦恭谨慎还很有城府,胤祺是既有军功还人品忠厚,再加上还有一位深得人心很有才能的八弟胤禩,胤祐自问和这些兄弟比自己既有残疾又没有能比他们更出众的才能,因此胤祐很有自知之明没有参与争位,对储位保持了平和心态。
再加上胤祐为人低调宽和,没有太大的野心,因此他在康熙时期一直尽量不过多的参与政务,只管好自己负责军务就完事,所以在其他皇子忙着争位时期,胤祐一直是一个虽有军权却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悠闲旁观者。
由于胤祐治军颇有成效,加上他还没太大的野心,因此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时,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胤祐被康熙晋封为淳郡王,同时连他的母亲戴佳氏也终于获得封号被封为成嫔,戴佳氏也是当时康熙后宫中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嫔了。
其实从胤祐的郡王封号中还是可以看出,康熙虽然打消了把他过继给隆禧的想法,但是还是有着这个情结,所以才给胤祐册封了一个与隆禧的纯亲王爵位同音不同字的淳郡王封号。
到了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在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带领下再度侵扰清朝,康熙本想再度御驾亲征准噶尔部,但当时康熙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因此只能让雍正的同母弟老十四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
为了平定准噶尔部,康熙这一次调集了十万大军平叛,还从京城派出去很多战将,所以将军们都上了前线,京城的军务还得需要有人负责管理,因此这一年善于治军的胤祐被康熙委以重任,康熙命胤祐接管正蓝旗满、蒙、汉三旗军务。
在康熙晚年吏治腐败问题很严重,官场贪腐成风,八旗军队中尤其更甚,胤祐在接管正蓝旗三旗军务之后,他很快就发现了正蓝旗中军官中的贪腐问题,因此胤祐就在正蓝旗中掀起了雷厉风行的反贪风暴,他严格整治军务,在军队中提倡廉洁治军,在胤祐的管理下,正蓝旗很快一改之前的不良风气有了很大改变,胤祐也是古代较早提倡廉洁治军的军队管理者。
把正蓝旗三旗军务管理得井井有条,不良风气大为改变,这些都说明了胤祐很有军事管理才能,只是他为人低调,没有过多地参与政务,否则他在政坛上也会是一把好手。
胤祐治理正蓝旗军务卓有成效,也让康熙看在眼里十分满意,因此胤祐的老妈戴佳氏又晋升了一级,在这一年被康熙晋升为成妃,戴佳氏是典型的母凭子贵,儿子胤祐没有受到康熙重视时,连带她的身份地位都得不到提升。
胤祐也曾被雍正敲打,不过最终还是得到了雍正的盛赞
此后胤祐一直到康熙去世,一直负责掌管正蓝旗三旗军务,他手握兵权而没有参与争位很是难得,因此哥哥雍正继位之后对他也是非常认可和称赞。
雍正继位之后,雍正就极为赞同胤祐的廉洁治军的理念,并且非常认可胤祐对正蓝旗军务的治理,因此雍正下旨以胤祐治军有功晋升为淳亲王。
但是胤祐毕竟从来没表明过自己的政治立场,多疑好猜忌的雍正始终对胤祐掌控正蓝旗军权十分不放心,可是胤祐治军很严谨,也找不到理由褫夺他的军权,因此雍正对他很是忌惮。
久而久之胤祐也看出了雍正对自己的顾忌,因此胤祐很快就主动以身体健康不适为由自请解除兵权,为此雍正十分高兴,当然还假装宽慰了胤祐一番,却很痛快的批准了胤祐辞职的申请。
此后胤祐尽量不参与政务以免引起雍正的猜忌,但是由于胤祐还是属于康熙时期就被封王,且还立有军功常年统军的皇子,因此雍正对他还不是很放心,他也想找机会敲打一下胤祐。
很快胤祐的儿子弘曙就给了雍正机会,弘曙是胤祐的长子,被封为亲王世子,后来他触犯一些法度,应该不是很严重的错误,但是却被雍正知道,因此雍正小题大做,借题发挥,革除了弘曙的亲王世子身份。
雍正在惩罚弘曙的事情上绝对是双重标准,和弘曙一同犯错的老十三怡亲王胤祥的长子弘昌就没事,弘昌只是被雍正严厉地痛骂了一顿,没有任何实质性惩罚,就因为胤祥是雍正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弟弟。
因此雍正在惩罚弘曙的这件事上也隐含着敲打胤祐的想法,当然,弘曙本身也是咎由自取,谁让他犯法在先。
自从弘曙的亲王世子爵位被革除之后,胤祐更加谨小慎微,他在晚年几乎闭门谢客,不与任何朝臣往来。而雍正对于胤祐的这个表现也十分满意,因此雍正此后没再为难过胤祐。
所以胤祐的晚年过得还比较幸福,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胤祐去世,享年50岁。对于胤祐的去世雍正表现得十分悲痛,雍正下旨为胤祐刻碑记功,记录了胤祐征讨噶尔丹以及廉洁治军的功劳,雍正还亲自为胤祐撰写了碑文,在碑文中雍正称胤祐为“敬谨小心,安分守己”。
雍正还给胤祐上谥号为“度”,在谥法中心能制义曰度,这个意思就是指心里面能做出适宜的决策和裁断,这个谥号的含义雍正可能想表达两方面意思,第一就是胤祐没有参与争位,做出了适合他的决策;第二就是胤祐提倡廉洁治军是一个非常适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决策,这也是雍正对胤祐最满意和认可的两个地方,所以胤祐在死后得到了“度”这个谥号。
在胤祐去世后,由于他的长子弘曙被革除了世子爵位,因此他的爵位由第六子弘景降级承袭为郡王。由于胤祐去世时他的老妈戴佳氏还在世,雍正顾念手足之情,特意把戴佳氏从淳亲王府接回了紫禁城宁寿宫中养老,此后戴佳氏一直活到乾隆时期才去世。
后来胤祐的孙子、弘景的儿子永鋆由于娶了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长女为妻,在嘉庆时期和珅被剪除之后,永鋆受到嘉庆皇帝的猜忌,从此淳亲王家族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