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九龙夺嫡最后四阿哥能脱颖而出,顺利继位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Marshall2021-09-07      来源:爱上历史

在利益面前,家族成员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九龙夺嫡”是爆发于康熙晚年的一场重大政治风波,皇子之间明争暗斗、阴谋诡计不止,而四阿哥胤禛则成为了最终的胜者。八阿哥胤禩本在朝廷势力极大,然最终惨遭失败,而不论是正史还是影视剧,其中的关键便是“死鹰”事件,不同的是正史中八阿哥胤禩因此彻底失去夺嫡资格,十四阿哥胤禵接手八爷党;而在《雍正王朝》中,此事则成为了康熙离间,并导致胤禩和胤禵彻底决裂的关键。

正史中,八阿哥胤禩因“死鹰”事件彻底失去夺嫡资格

八阿哥胤禩因为人亲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而在诸皇子和王公大臣之中颇有声望,乃是当时夺嫡五党之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

然而,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公推太子事件中,即使康熙已经多次作出重立胤礽为太子的举动,但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仍然联名保奏胤禩为储,这令康熙大感意外的同时,开始产生警惕心理,此后不断压制胤禩。而彻底导致胤禩失去夺储资格的,则是“死鹰”事件。

“死鹰”事件又称“毙鹰事件”、“海东青事件”,发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当时,康熙正在前往热河巡视的途中,因当时恰好是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的祭日,由于要前去祭奠母亲,胤禩没能随侍在旁,于是便派了太监前去康熙处说明缘由,并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康熙一同返京。后来,胤禩又挑选了两只上好的海东青派人送给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

此事令康熙极为震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见诸皇子,对胤禩严厉责备,《康熙实录》对这段有详细记载,大意是说,“胤禩出生本就卑贱,自幼便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逐行大逆之事,阴谋杀死二阿哥胤礽,举国皆知,从未念及朕的身体。朕之前患病(康熙四十七年),诸大臣保举八阿哥,朕无奈之下将不可册立的胤礽放出,数年之内极其郁闷。然而胤禩仍然不忘争夺储君之位,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至此,康熙甚至承认自己复立胤礽乃是无奈之举,之后更是说出了更加绝情之语“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已经到了要断绝父子之情的地步。

次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将其官职、俸银、俸米等全部罢免或剥夺,胤禩至此等于彻底失去了夺嫡资格。此后,八爷党的势力开始为十四阿哥胤禵所继承。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原本也是一党,胤禵曾经的确真心实意的支持过胤禩,与正史不同的是,影视剧中的胤禩和胤禵最终成为了竞争对手。在影视剧中,两人矛盾的爆发源于大将军王的争夺,而彻底的决裂则是因为“死鹰”事件。

在争夺大将军王时,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其实都有心争夺,不同的是四阿哥最终在邬思道的劝说下推荐了十四阿哥胤禵,而八阿哥胤禩则是自己赤膊上阵。十四阿哥当选大将军王之后,四阿哥胤禛不仅让自己的奴才年羹尧做了陕甘总督,而且将自己摘了出来,直接导致十四阿哥胤禵和八阿哥胤禩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明显裂痕。

八阿哥胤禩给十四阿哥胤禵身边安插了一个副将鄂伦泰,监视其一举一动,而十四阿哥则利用一纸伪造的书信将鄂伦泰策反,不仅摆脱了胤禩的监视和遥控,并成功在康熙六十八岁大寿之前取得了一场大胜。八阿哥胤禩知道此事之后心生不安,也意识到了鄂伦泰的叛变,于是心生一计,将十四阿哥的寿礼换成了一只死鹰。

康熙寿辰之上,当十四阿哥的礼盒被打开之后,康熙看到其中的死鹰差点昏了过去,然而事后不仅没有大开杀戒,甚至没有追查此事,而是趁机撤掉了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差事,这导致朝野上下均以为康熙要传位给十四阿哥,更是成功将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的关系彻底离间,导致两人势同水火。

关于康熙此举的深意,邬思道曾给四阿哥胤禛详细分析过,当时的局面是八阿哥胤禩不仅防着四阿哥胤禛,更防着十四阿哥胤禵,而康熙此举就是要造成自己有意立十四阿哥为储君的错觉,彻底挑起八爷党内部纷争,使得胤禩和胤禵彻底决裂,从而让四阿哥胤禛置身事外。

康熙不追查死鹰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十四阿哥胤禵拥兵在外,一旦要查他便会有天下大乱的危险;如果查办八阿哥胤禩,他在朝中影响力又过大,立时就是祸起萧墙。因此,此时乱局对胤禩、胤禵最为有利,而稳定则对四阿哥胤禛最为有利,康熙在默认四阿哥胤禛为继承人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再追查“死鹰”事件。

可以说,康熙利用“死鹰”事件完成了一石三鸟之计,不但成功粉碎了八阿哥胤禩意图制造乱局的计划,而且离间了胤禩和胤禵的关系,同时将胤禛拉出了漩涡中心。

康熙 胤禩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郑燮写下一首诗作为判词,体现了他的一片为民之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