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郑燮写下一首诗作为判词,体现了他的一片为民之心

作者:Marshall2021-09-07      来源:爱上历史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是清朝时期书画家、文学家,他的文学方面的成就颇高,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扬州八怪”之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他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时,曾判过一桩“僧尼私恋”的案子。有一天,当地的乡绅把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抓到县衙,说他们身为出家人,竟然私通,实在是伤风败俗,要求县太爷予以严惩。

郑板桥一问,事情是这样的:这僧尼二人原本相识,没出家时是同一个村子的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就私订了终身。后来姑娘的父母却要把女儿许配给邻村的一个老财主做妾,姑娘坚决不答应,无奈之下,最后离家出走,跑到桃花庵做了尼姑。男子不能和心爱的姑娘在一起,一气之下也出家做了和尚。第二年的三月初三,潍县举行风筝会,僧尼二人意外地见了面。旧情如火,难以抑制,他们就在夜里幽会,没料到被人当场抓住。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郑板桥动了恻隐之心,他见这两人年貌相当,正是天生一对,就责令他们还俗,结为夫妻。郑板桥提笔写下了一首诗作判词: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诗写得幽默风趣,却也体现了郑板桥的一片为民之心。

郑板桥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刘墉追案》六王爷为什么要谢和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