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饮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这是《汉书》中的一段记载,在这段记载中提到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掖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宫廷制度。虽然这个制度历史悠久,但是在唐朝时期却戛然而止,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就崛起于此。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满头的问号,因为我们似乎看不懂这段古文,而且也不知道掖庭制度到底是什么地方?其实这个掖庭制度还挺有趣的,因为它承载了很多的职责,我们对于它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年的唐朝制度文化。
那么,这个诞生了上官婉儿的掖庭,到底有何神秘的色彩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这段历史,来看一下上官婉儿的发家之场所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一、掖庭制度之起源
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掖庭制度应该来自于周礼,而这个职位的存在,一般来说就是为了方便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如果大家真的要理解的话,可以理解成宫廷内部的一个办事处,权力可大可小,而且影响深远。到了汉朝时期,汉朝把这个制度规范了下来,并且让它成为了一个选拔宫廷嫔妃的一个重要关口。
据说,在当时这个区域,可是门庭若市,成为了所有人送红包和送人情的重要点。毕竟只要大家通过了这里的考验,就可以成为皇后娘娘,估计就算是卫子夫也要挤破头来这里。
但可惜的是,这个制度很快发生了变迁,因为原来这个区域内生活的都是宦官,但是后来人员性质发生改变,由原先的宦官加入了士人集团,而且还加入了罪臣子女。
于是,这个掖庭制度逐渐的变成了看管罪臣子女的一个重要场所,它失去了曾经的辉煌的作用。不过,这个制度在唐朝又迎来了新的光芒,并且还让上官婉儿在这里崛起。那么掖庭制度在唐朝有哪些作用?
二、罪臣子女的收容所
根据《旧唐书》所记载,掖庭制度在唐王朝时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它变成了一个宽容的罪臣子女收容所。正如上官婉儿这样的人物,他的父辈在政治斗争中犯了巨大的错误,结果被满门打击。
虽然家庭里面的顶梁柱被彻底的摧毁,但是除了男性以外的女性角色却并不会遭到毁灭性打击。例如上官婉儿,她就来到了这个收容所,在这里他可以学习知识,而且每天需要接受道德教育。
一般来说,掖庭是一个较好的宽容场所,其目的就是要教化这些女性,避免再卷入到曾经的政治漩涡之中。比明朝时期还有清朝时期的流放制度,要友好的多。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氛围,所以上官婉儿才没有被一撸到底,然后在这里学成文武艺,最后跟了武则天。
三、娘娘们的居住地
除此以外,我们也不要忽略了这一场所的转折性。因为根据《唐书》记载,掖庭地区不仅居住着这些罪犯的女儿,而且还是这些后宫娘娘们的暂时居住地。
因为我们都知道,皇帝有很多的妃子,有的时候不会顾及过来,而且有的时候宫殿没有来得及扩建。所以有一些并不是特别受宠的娘娘们就来到这里居住,虽然日子过得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也勉勉强强有一个居住之地。
不过,越是这样越容易有转机,因为经常有很多人原本还居住在这里,结果第二天就成为了正宫娘娘或者贵妃。因此,她们的到来给掖庭里面的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如果选择好的主人将来一飞冲天不是问题。所以很多人也认为掖庭地区是一个转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