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字松寿,是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生于金末,卒于1262年。他是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继承了父亲的基业,成为益都行省的长官,并在蒙元时期成为汉地四大世侯之一。
一、家世背景与早期生涯
李璮的父亲李全,原本是一个农家子弟,因弓马矫健,善使铁枪,被称为“李铁枪”。在金朝末年,李全参与了红袄军起义,成为起义军的重要首领。后来,他投降宋朝,但暗中仍与蒙古保持联系。李全在宋、金、蒙的争斗中,逐渐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最终被蒙古任命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李全去世后,李璮袭承了他的职位,成为益都行省的长官,开始在山东地区拥兵自重。
二、反叛蒙古的准备
在李璮的领导下,他的势力逐渐伸展到益都以东和东南的山东半岛。他通过政治联姻等方式,巩固和加强了对自己辖境的实际统治权力。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去世,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汗位的争夺。李璮看到了这个机会,开始积极准备反叛蒙古。他一面进犯南宋,夺取了海州等四城,一面加固益都城防,储存粮草,截留盐课,为反叛做准备。
三、反叛与失败
1261年冬天,忽必烈亲征漠北,离开了中原地区。李璮觉得此时中原守备空虚,正是造反的好时机。他杀掉了自己辖境内的蒙古守军,把涟水等城献给了南宋,公开反叛蒙古。然而,他的反叛并没有得到南宋的有力支持。在进攻济南时,他曾传檄河北,希望取得华北地区汉人军阀的支持,但应者寥寥。因此,他的处境完全孤立。
忽必烈迅速集中蒙汉诸军,以宗王合必赤统领征讨李璮。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李璮的军队被击败,他退守济南。然而,济南被围四月,粮秣告罄,军心离散。最终,李璮投大明湖不死,被俘后被史天泽斩于军前。
四、叛乱的影响
李璮的叛乱对元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使忽必烈对汉人官僚失去了信任。叛乱平定后,忽必烈罢地方诸侯世袭,收汉人军将兵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并引用色目人作为统治的帮手,以对汉人进行牵制。这些措施都对元王朝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李璮的叛乱也加速了元朝对华北地区的控制。通过平定叛乱,元朝加强了对华北地区的统治,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