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

作者:时间轴2021-04-25      来源:历史资料网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水上远航活动,初次出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出航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总共七次。因为使团正使由郑和出任,且舰队出航至婆罗洲往西洋面(即明朝所说“酉洋”),故称。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的、船只和船员数最多、時间最长的海上出航,也是15世纪末欧州的地理大发现的出航之前世界史规模最大的的一连串海上探险。

但是,有关郑和舰队的远洋航行目地、出航区域等历史事实及其对七次出航的点评,仍存有异议。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各不相同,《明史·郑和传》另外出示了找寻建文帝和传扬大明朝威德的表述,除此之外也有预防帖木儿帝国、获得国外朝贡及其出自于宗教信仰目地等表述。

寻建文帝说

建文年间,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最终占领国都应天(今南京市),建文帝朱允炆火烧宫廷,不知所终。在明朝,顾起元曾引用别人之语,称建文帝逃遁国外、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带有找寻建文帝的目的。

此类表述遭受许多指责。明人朱国祯觉得,建文帝为人正直“仁弱”,即便未死而窜进异国,也已不对明成祖的帝位造成威胁。也有学者强调,郑和下西洋频次多、时间长,明成祖的帝位在这里期间中早就牢固下来,不太可能历年来都为了能够探寻建文帝。除此之外,这类表述也欠缺靠谱历史资料做为支撑点,《明史》自此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即便如此,都不排除找寻建文帝是一个很有可能的动机。

传扬威德说

针对传扬威德这一点,学术界有多种多样讲解。其一,觉得下西洋是为了能够“通好别国,怀柔远人”,贯彻中华传统政治理念,并觉得所说“耀兵异域”的表述应当有一定的修正。其二,觉得这从源头上出自于明成祖自己的好大喜功,既以天朝上国自居,而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其三,觉得下西洋并不是出自于“夸多斗靡”的目的,而关键在于传扬德化。

国防目的说

有看法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对于帖木儿帝国而采用的行動,实际又包含联系印度抵御帖木儿等表述。但郑和下西洋刚开始时,帖木儿本人早已过世,其继承人则同大明朝关系友善,加上本国早已刚开始瓦解,帖木儿帝国已不对我国西陲产生威协。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授命下西洋。经过麻喏八歇国时,本国东西二王对战,西王误伤郑和舰队登岸人员。事件产生后,西王派特使赔罪。郑和鉴于西王请罪受罚,对该事件给予克制。

在三佛齐旧港,郑和招谕本地海盜陈祖义,陈祖义诈降,企图围攻郑和舰队。郑和战胜了他,歼敌五千余人,损坏敌船十艘,虏获敌船七艘,活捉陈祖义等三人。之后,郑和任职广东侨民施进卿为旧港之主。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舰队携列国特使、押陈祖义等战俘还朝。明成祖宣布斩杀了陈祖义等三人,又宽容了赔罪的西王,并对郑和此番感到满意,赐予了旧港对决的有功官兵;又因郑和称远洋航行期内天妃多有感应,遣朱焯加以祭告。

第二次下西洋

此次远航的主要是送国外使臣归国,规模小。郑和舰队在永乐五年(1407年)领命出发,访问了占城(今越南地区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边,随后再一次驶向印度洋海域,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大明朝使臣们宣布册立古里王,并在古里刻石立碑以留念这一盛会。此次的归国中途有一部分舰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哇。到锡兰时,郑和舰队向相关寺庙施舍了金、银、丝绢、香油等。永乐七年二月初一(1409年2月15日),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叙了所施之物。此碑存世科伦坡博物馆。永乐七年(1409年)夏,郑和舰队还朝。此次下西洋,《明实录》及《明史》均未记述,学术界自此仍存在异议。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十月),正使宦官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带领士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起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乔治,交阑山,java,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物品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费信、马欢等会同前去。

满剌加那时候是暹罗所在地,正使郑和奉成祖命招敕,赐予本地族长双台银印,冠带袍服,树碑并创建满剌加国,暹罗此后不敢侵犯满剌加。满剌加国王念及大明朝的协助,后曾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赶赴明帝国朝觐。满剌加九洲山出产沉香木,黄熟香;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直径八九尺,长八九丈的标本6株。

郑和访问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君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察觉,离去锡兰山前去他国。往返时再度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哄骗郑和到国中,出兵五万围堵郑和舰队,又砍树阻隔郑和归路。郑和趁敌方倾巢出动,国中空虚,领着随从二千士兵,趁夜突击亚烈苦奈儿皇城,破城而入,活捉亚烈苦奈儿并亲属。

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郑和舰队还朝。成祖饶恕了亚烈苦奈儿,下诏另择贤君,进一步提高了明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威信和权威。针对下西洋官兵,成祖宣布在太仓酒宴犒赏。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宦官郑和,副使王景弘等领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舰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使团中包含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两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两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宦官7人,监丞五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在其中包含翻译员马欢,陕西西安羊市大街教堂掌教哈三,指挥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郑和先去占城,奉帝命赐占城王冠带。到苏门答剌时,苏干剌刚弑君谋反,大明朝这方面觉得他是“伪王”,他则气愤明廷不封赏自己,遂率精兵追杀郑和舰队。郑和率明军及其本地军队迎战并获得胜利,追捕到喃渤利国,活捉了苏干剌。(费信称郑和是奉明成祖解决苏干剌,恐误)舰队还曾在三宝垄修整一个月,期内郑和、费信经常在当地中国人回主教堂祷告。郑和命哈芝黄达京掌管占婆华人回教徒。自此,舰队初次绕开阿拉伯半岛,出航东非麻林迪(肯尼亚)。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郑和舰队归国。九月,郑和等献俘于北京市,明廷诛灭苏干剌,封赏有功官兵。同一年十一月,麻林国等国特使向明廷敬献“麒麟”等兽。(先前,榜葛剌使者也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敬献“麒麟”。)此“麒麟”被觉得可能是长颈鹿,显示信息出郑和使团初次对东非沿岸地区我国所开展的访问获得了圆满的成功。第二年,成祖御制墓碑,塑造“天妃宫碑”以表对天妃庇护下西洋舰队的感谢。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明成祖命郑和等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世界各国特使及旧港宣慰使回国。据“郑和行香碑”,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417年5月31日),郑和在泉州行香。同一年立秋后,郑和率舰队出发,随身有佛家弟子慧信,名将朱真、唐敬等。郑和领命在柯枝诏赐君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符文。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郑和舰队约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归国,当时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明成祖下诏,按级别对下西洋官兵开展封赏。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指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归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舰队迅速出发,抵达国家及地域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舰队归国,随船到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臣。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据《天方至圣实录》等书,七月二十七日(8月15日),宣宗还曾就生产制造舟船等事下诏。)随身有宦官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第七次下西洋人数,依据明朝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述,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海员、民梢等共27550人。

宣德六年二月七日(1431年3月20日),明宣宗因获知满剌加国王欲亲身前去朝贡、但被暹罗阻拦,故令郑和向暹罗君王传递敕谕,要求暹罗与邻行善。二月二十六日(四月八号),郑和舰队到达福建长乐港,在长乐滞留约大半年,在这段时间,郑和曾带领兴平三卫指挥千百户和州府高官,到福建省湄州屿,卖办木石,重新修湄州天妃宫。又在长乐县南山三峰塔寺之旁,建造长乐天妃宫(十一月完工),塑造《天妃灵应之记》碑,并锻造铜钟一口,符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宦官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此次出航,郑和舰队从竹步西行,最远抵达非州南端,贴近莫桑比克海峡。

结束

宣德九年(1434年),王景弘率舰队出使苏门答腊等南洋国家,舰队约在年底归国。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过世,明英宗称帝。同一年,随王景弘舰队入贡的苏门答腊国王之弟哈尼者罕奏君王老耄,明廷嘉许老王,令老王之子嗣位。

正统年间(1436年),明廷遣古里、苏门答腊等十一国使臣随同爪哇使臣航行,并请爪哇君王分送其他国家的特使归国。一说,辅政大臣还曾于该年以明英宗的为名命南京守备宦官王景弘停罢采购构建,并从而停止下西洋貿易;这与《明实录》原文有出入,或为曲解。但不管怎样,下西洋早已落下帷幕。

郑和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郑和下西洋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哪个皇帝让他去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