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三国

关羽在丢失荆州之后 刘备为何没有去救关羽

作者:Marshall2023-02-23      来源:历史资料网

还不知道:刘备不救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备为什么不救关羽?

公元219年,关羽从荆州兴兵北上,攻打在曹魏控制下的重镇襄阳、樊城。关羽的蜀军包围了樊城,困住了驻守在此的魏将曹仁。然后,关羽又水淹七军,击败了于禁、庞德二人率领的魏军援军。一时间,关羽名声大振,威震华夏,到达了他的人生巅峰。

对关羽感到害怕的不只是魏国的曹操,还有东吴的孙权。为了对抗关羽,孙权与曹操化敌为友。吴将吕蒙、陆逊设计成功迷惑了关羽。正当蜀军在樊城前线与魏军激战之际,吕蒙率领吴军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在魏、吴两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关羽兵败如山倒,本人也被东吴擒杀。

关于襄樊之战,不少人留意到了这么一点:在整个襄樊之战期间,身处益州的刘备和诸葛亮始终没有派出任何部队前去援助关羽。这就给了一些阴谋论以市场。根据这些阴谋论的说法:刘备和诸葛亮其实早就意图除去关羽。因此,他们制定了借刀杀人的计策,即故意不派兵救援关羽,借魏、吴之手害死关羽。

这个阴谋论的逻辑漏洞有些过于明显了。理由很简单:刘备和诸葛亮真的有必要为了除去关羽,就将蜀汉一半的国土(荆州)和数万精锐部队作为牺牲代价吗?这也未免太过无脑了吧。阴谋论一说漏洞太多,并不可信。

不过我们还是要问:刘备和诸葛亮究竟为什么不派出部队前去救援关羽呢?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认为,比较客观、正经的答案其实可以用三个点,九个字来概括:想不到、来不及、没能力。

一、想不到

我们还是先回到文章开头,回顾一下关羽出兵北伐之初的场景。襄樊之战爆发之初,蜀军的表现真的让蜀汉上下扬眉吐气:曹魏在荆州北部的重镇襄阳、樊城被蜀军围困,指日可待,曹操族弟的曹仁也深陷围城之中;曹操派来的七军(曹魏的精锐部队)被关羽击败,曹魏宿将于禁也投降了关羽,还擒杀了曹魏的勇将庞德。此外,曹魏方面在荆州北部任命的不少官员也投降了蜀军。

黄河以南有不少人起事响应关羽,甚至就连曹操,也一度因为担心许昌的安危而考虑迁都的事宜。长期以来,刘备经常是被曹操给撵着到处跑,颠沛流离。如今,己方却能够击败曹操手下的多员将领,还差点吓得曹操要迁都了,可谓是出了一口恶气。这不仅仅是关羽的高光时刻,也是整个蜀汉集团的高光时刻。我相信:此时此刻的刘备,绝对是处于一种做梦都能够笑醒的状态。

然而,俗话说乐极生悲。这个词用来形容襄樊之战期间的蜀汉集团,其实是很贴切的。刘备显然是有些高兴过头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曹、孙双方会化敌为友,联手袭击关羽。他根本不曾料到:战局竟然会短期之内出现如此急转直下的变化。因为刘备之前对形势非常乐观,完全没有考虑过关羽兵败的可能性。(不过这其实也怪不得刘备,因为换做我们,也肯定都想不到。)

所以,话其实可以这么说:刘备和关羽一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因此根本就没有料到关羽会战败。刘备都不认为关羽会兵败,怎么可能会派兵去救援关羽呢?

二、来不及

阴谋论者声称:襄樊之战从当年夏天打到了冬天,持续了有半年多的时间。可是自始至终,益州那边的刘备和诸葛亮却并不曾发一兵一卒。因此,他们断言道:这是刘备和诸葛亮有意而为之,图谋害死关羽。

这种论断存在混淆概念的嫌疑。襄樊之战确实持续了半年多,但是这场会战,其实应该被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并且二者长短不同,一长一短。其中,第一阶段持续的时间较长,而第二阶段持续的时间则要短得多。

在第一阶段,蜀军凯歌连连,围襄樊、困曹仁、俘于禁。这一点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

在第二阶段,徐晃率领新一批魏军增援部队开赴樊城,而吕蒙的吴军则基本上兵不血刃地攻下了荆州。战局也因此急转直下。关羽从威震华夏到败走麦城,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留给刘备的反应时间,其实不是半年,而是这最后的一个月。考虑到信息的滞后性,实际时长其实还要比这个值更小。这么一算,可能就只有半个月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留给刘备的反应时间实在是太短了。等到刘备得知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不是刘备不想去救关羽,是他根本就来不及救关羽。

三、没能力

就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也就是在同一年,刘备刚刚打赢了一场仗—汉中之战。此战以刘备的胜利告终。汉中之地,自此归于蜀汉。

然而,汉中之战,刘备赢得其实并不轻松。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益州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消耗了不少。此时,益州的蜀军其实已经是疲兵了。

荆州失守之后,刘备时隔两年才东征伐吴,发动夷陵之战,并不是因为刘备不想为关羽报仇,而是因为蜀汉打完汉中之战,需要时间休整。这也是蜀军当时疲惫状态的一个体现。也就是说,就算刘备真的派兵去救援关羽了,估计也难以完成任务。

关羽 曹仁

上一个: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个: 把"谋士"二字诠释得最为完美的人到底是谁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