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年,明朝发生了一件影响明清两朝科举的大事。这年二月,朱元璋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掌管丁丑科殿试,共录取51名考生,全部都是南边学子。面临全军覆没的凄惨情况,北方学子上书朱元璋,状告刘、白二人故意打压北方学子。
朱元璋看到奏折后,“怒所取之偏,命侍读信等十二人覆阅”,成果张信等人细心看了科举试卷,认为刘、白等人的录取成果并没有什么问题,不主张进行任何更改。成果愤恨的北方学子又状告刘、白、张等人合谋勾结,故意偏袒南边学子。
面对眼看就要失控的局面,朱元璋一怒之下杀掉了白信蹈、张信等人,刘三吾因年老躲过一劫,但也被发配充军。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亲自阅卷,另外录取了61名考生,于当年6月放榜,这次录取的均是北方人。一年之内两次放榜,第一次发生在春季,录取的都是南方人,称之为“春榜”,也叫南榜;第二次发生在夏季,录取的都是北方人,称之为“秋榜”,也叫北榜。而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之为“南北榜”或者“春夏榜”事件。
到了洪熙元年,杨士奇向朱高炽建议南方人北方人分别录取,具体来说就是南方人北方人分开录取,其中北方人占据四成,南方人占据六成。这一建议被朱高炽所采纳,但尚未来得及实时,朱高炽就病故了。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杨士奇再次向朱瞻基谏言,“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明宣宗欣然接受。自此,明朝南北中分卷制度正式成立,具体比例为北方占35%,南方占55%,中部占10%。
科举分卷制度废而复立,反映了朱祁钰心态的一种变化。他是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硬被推上了皇帝之位,思考问题相对比较“单纯”,估计按照他的想法,科举就应该人人公平,大家各自凭借能力去争取,但是他没有考虑过如果按照一个标准去卡,再出现了洪武年间那种全是南方人中举的情况,又如何笼络北方的读书人为朝廷效力。而经历了四年的实践,他显然已经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何谓帝王平衡之道,明白了一个稳定的朝廷,不一定是由最出色的那部分人组成,但必然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读书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