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几乎没有几个皇帝的品行是高尚的。作为一个站在权力顶端的角色,他需要的不是好的人品,而是好的手段。刘邦是当时有好手段的人之一,但他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因为同样是秦末英雄的项羽也有好手段,但最终还是因为很多原因输给了刘邦。
首先,项羽代表了六国贵族的利益。他本人是六国贵族的后裔。楚湘族是楚国世代的领袖。项羽从小就非常重视自己的出生。物以类聚,而聚集在项羽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同样的野心,志同道合的人。刘邦则不同。他周围人的构成非常复杂。他在沛县有自己的“朋友”,有投奔而来的的张耳、陈平、韩信等当代豪强,也有以张良为代表的六国没落贵族,所以才让刘邦身边人才济济?
根本原因是对时局敏感的人才是英雄。刘邦虽然出身布衣,却没有走陈胜的老路。他知道这样做只会比陈胜更惨。入咸阳后,他以三章之功笼络关中父老,得到关中新兴商人地主阶级的支持。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刘邦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但在他之前,张良已经放弃了韩国贵族的身份,因为六国没落腐败的贵族没有前途,这是张良通过自己的经历吸取的教训。因此作为国师,他告诉刘邦要顺应天下大势,所谓顺势而为。
刘邦成为新商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的同时,也放低了自己,与天下英雄分享利益。如果你跟着我,你会有肉吃。我绝不会亏待你。这就是刘邦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分封天下诸侯的项羽,没有考虑出身贫寒的权贵。在一些六国皇族之后,只是空有其名,所以德不配位者必然会伤害到自己,同时将项羽推向深渊。
其实说白了就是项羽还是年轻了,血气方刚的,无法做到刘邦那般圆润豁达,一味的在战场上咄咄逼人,但却不能让跟随他的人得到实际利益。因此有人就会离开,自然也就会有很多人为刘邦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