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征氏姐妹:反贼还是民族英雄?

作者:Marshall2025-05-08      来源:爱上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征氏姐妹——征侧和征贰,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人物。她们在公元40年于越南北部地区武装反叛中国东汉政权,这一事件在中越两国的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有着不同的解读,也引发了关于她们究竟是反贼还是民族英雄的激烈讨论。

一、事件背景与起因

(一)东汉对交趾的统治

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重建南越九郡开始,至公元40年征氏姐妹造反,越南地区已被中国管辖了151年。东汉时期,在今越南北部设立了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进行统治。这种统治模式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征氏姐妹起兵缘由

东汉所派遣的交阯太守苏定被越南史料记载为“为政贪暴”,越南民间传说称征侧的丈夫诗索因反对汉朝官吏对当地人民的欺压而被处死。而中国史料《后汉书》中则说,苏定“以法绳之”,征侧因丈夫诗索犯罪被处死而忿然反叛。无论具体原因如何,征氏姐妹在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春二月,于喝门举兵,攻取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地蛮夷纷纷响应,汉朝太守苏定逃往南海郡。

二、事件过程与结果

(一)起义规模与影响

征氏姐妹起兵后,势力迅速壮大。她们总共夺取了65座城池,许多雒越族军人顺从征侧,征侧被推举为“征王”,自立为王后还封妹妹征贰为大将军。起义军活动范围南达今越南中部,北到今广西钦州、北海、防城等地,交阯刺史和各个太守只能自守,给东汉在当地的统治带来了巨大冲击。

(二)东汉平叛行动

得知征氏姐妹之事后,汉光武帝下诏令长沙、合浦、交阯郡制造车船,修筑道路、桥梁,储备军粮。建武十八年(42年),派伏波将军马援、伏乐侯刘隆和楼船将军段志率汉兵八千和交阯兵万余共两万军队和两千艘车船,水陆并进,南征交阯。征王和诸将发兵到浪泊(今越南仙山)与马援军激战,因力单势薄,败退锦溪(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次年(43年)五月,马援击败二征,二征战败而死。继而在九真消灭二征余部都羊,三百余名反抗军首领被俘,流放至零陵,交州诸郡平定。

三、中越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差异

(一)中国史料记载

中国史料如《后汉书》中,将征氏姐妹定性为反叛分子。书中记载了她们起兵反叛的过程以及东汉平叛的胜利,强调了东汉朝廷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行动。同时,《后汉书》还提到马援在交阯兴修水利,简化律法,赢得当地民心,进一步凸显了东汉平叛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二)越南史料与民间传说

越南的史书《越史略》《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以及民间传说中,对征氏姐妹的评价则截然不同。越南史料强调征氏姐妹是因中国官吏压榨而起义,将她们描绘成反抗北方“压迫”的英雄。越南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样,有称二征在喝门投江自杀而死,部下在战败后也相继跟着自杀;也有对她们的英勇事迹进行歌颂和美化,赋予她们神圣的色彩。

四、不同立场下的评价

(一)中国立场下的评价

从中国封建王朝的立场来看,征氏姐妹是反贼。当时越南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她们起兵反叛是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破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近代官方的说法承认征氏姐妹是越南的英雄人物。1956年11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河内为二征陵墓献了花圈;文革期间毛泽东也曾称赞征侧是位了不起的女英雄。这体现了新中国在政治立场上与封建王朝划清界限,尊重越南的历史传承和民族情感。

(二)越南立场下的评价

在越南,征氏姐妹被尊奉为民族英雄,成为该国反抗北方“压迫”的典范。越南评价二征起义为当地人长达一千年反抗中国统治(直到939年越南击败南汉军队独立)的开始,“领导起义的是妇女,这是越南妇女的最大光荣”。在越南各地有大量纪念二征的祠堂、庙宇和以她们命名的街道,每年阴历二月初六(传说中她们的殉难日)是一个纪念她们的节日,她们的形象通常是骑在大象背上作战。

五、对征氏姐妹身份的客观认识

(一)历史背景的复杂性

征氏姐妹的身份不能简单地用反贼或民族英雄来定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越南地区处于中国东汉的统治之下,但当地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征氏姐妹起兵反叛,既有个人和家族的因素,也有当地民众对东汉统治不满的背景。她们的起义反映了当时越南地区的社会矛盾和民族情绪。

(二)不同评价的合理性

中国和越南对征氏姐妹的不同评价都有其合理性。中国从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角度出发,将其视为反叛分子;而越南从民族独立和反抗外来压迫的角度出发,将其尊奉为民族英雄。这种差异是由两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决定的。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这种差异,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

征氏姐妹的身份之争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我们应该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立场和观点,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她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阳顶天的身世之谜:金庸武侠中的未解悬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