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博尔赫斯与儿玉:跨越时空的文学与爱情传奇

作者:Marshall2025-08-14      来源:爱上历史

在拉丁美洲文学的璀璨星空中,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他以深邃的哲思、精巧的叙事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构建起一座座文字迷宫,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文学偶像。而在他波澜起伏的人生旅程中,玛丽亚·儿玉的出现,如同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照亮了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也为这段传奇文学人生增添了一抹动人的浪漫色彩。

命运的悄然交织:从文学崇拜到灵魂伴侣

玛丽亚·儿玉与博尔赫斯的缘分,始于儿时对文学的热爱。儿玉五六岁时,在英语老师的引导下接触到了博尔赫斯的英文诗,那些充满奇幻与哲思的诗句,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这位作家崇拜的种子。12岁那年,她跟随父亲的朋友参加了一场博尔赫斯的冰岛文学讲座,第一次亲眼见到了这位在文坛声名远扬的大师。尽管当时的她或许还无法完全理解博尔赫斯作品中的深邃内涵,但博尔赫斯身上散发的独特气质,以及他对文学的虔诚与热爱,深深吸引了她。

16岁时,儿玉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一次博尔赫斯的讲座上,她与父亲一同见到了这位心仪已久的作家。此时的儿玉,已经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追求,而博尔赫斯也被这个年轻女孩身上对文学的执着所打动。此后,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儿玉进入大学哲学文学系后,常常和博尔赫斯一起研究盎格鲁 - 撒克逊文学,学习冰岛文。他们常常在“三桅船”咖啡馆里聚会,博尔赫斯带着原版书,儿玉则抱着一本语法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探索文学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相互启发,更在精神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彼此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温。

黑暗中的守护:失明作家的眼睛与灵魂慰藉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尔赫斯的视力逐渐恶化,最终几乎完全失明。对于一个以文字为生命的作家来说,失明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然而,儿玉的出现,成为了博尔赫斯黑暗世界中的一束光。她成为了博尔赫斯的秘书,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为他阅读书籍、记录口头创作。在儿玉的陪伴下,博尔赫斯重新找回了创作的热情和动力。他们一起旅行,儿玉用生动的语言为博尔赫斯描绘着旅途中的美景,让他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在旅行中,他们共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1984年,博尔赫斯创作了诗集《地图册》,他将自己与儿玉共同游览各地的所见所感写成了诗。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了他们在旅途中的点点滴滴,也透露出博尔赫斯对儿玉深深的爱意。例如,在诗中他写道:“我们俩的足迹将并存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像两个未知的流浪者,/在时间的荒野中相遇。”这些诗句不仅是对他们旅行经历的记录,更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迟来的婚姻:跨越年龄与世俗的爱情坚守

尽管博尔赫斯和儿玉之间早已心心相印,但他们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博尔赫斯的母亲一直希望他能有一段合适的婚姻,并且认为儿玉与他的年龄差距过大,不太适合成为他的伴侣。在母亲的主张下,68岁的博尔赫斯与文化程度不高的寡妇埃尔莎·阿斯泰特·米连结婚。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给博尔赫斯带来幸福,他与埃尔莎之间缺乏共同语言,生活并不和谐。而儿玉依然默默地守护在博尔赫斯身边,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1986年初,博尔赫斯病倒,身体每况愈下。此时,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儿玉求婚。由于无法在阿根廷与埃尔莎离婚,他们不得不到巴拉圭办理结婚手续。1986年4月,86岁的博尔赫斯与49岁的儿玉正式结为夫妻。尽管这段婚姻来得有些迟,但对于博尔赫斯和儿玉来说,却是他们爱情的最美归宿。在博尔赫斯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儿玉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博尔赫斯也在给媒体的信中深情地写道:“儿玉无论从伦理方面还是从道德方面来说都是无可厚非的,这一点我一生都体会到了。和她在一起我终于找到了幸福。”

文学遗产的守护:儿玉的使命与担当

1986年6月14日,博尔赫斯在日内瓦因肝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他将自己的财产遗赠给了儿玉,儿玉也因此成为了博尔赫斯所有作品的唯一版权所有者。为了更好地整理、考订和出版博尔赫斯的全集,儿玉在1988年创立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并担任主席直至去世。

在守护博尔赫斯文学遗产的过程中,儿玉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她重新协商了博尔赫斯作品的英译权,终止了博尔赫斯与翻译家诺曼·托马斯·迪·乔瓦尼之间的一项长期协议,委托并出版了新译本,以取代已绝版的迪·乔瓦尼译本。她还与法国出版商伽里玛就以法语再版博尔赫斯全集问题发生了激烈争执,坚决维护博尔赫斯作品的版权和声誉。此外,儿玉还积极在世界各地传播博尔赫斯的作品和文化,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博尔赫斯。

2019年,适逢博尔赫斯诞辰120周年,“博尔赫斯的地图册——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玛丽亚·儿玉旅行摄影巡回展”在上海静安区文化馆隆重开幕。这次展览展出了超过130张博尔赫斯和儿玉旅行时拍摄的照片,以及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让中国读者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博尔赫斯的文学世界和他们的爱情故事。儿玉亲自出席了开幕式,她带着对博尔赫斯的深深怀念,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展览的背景和意义,分享了他们旅行中的趣事和感悟。

命运的终章:遗产归属的波折与传承

2023年3月26日,玛丽亚·儿玉因乳腺癌不治,在阿根廷的维森特洛佩斯去世,享年86岁。她出人意料地没有留下遗嘱,这让博尔赫斯文学遗产的归属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根据阿根廷法律,如无遗嘱,也没有自然继承人,死者遗产将由公家接管。十年后若仍无人认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有权将其拍卖。

儿玉去世后,她的三个侄女和两个侄子入禀法院,要求立刻封存和清点姑妈名下的全部财产,包括银行存款、布宜诺斯艾利斯、巴黎和日内瓦的公寓、基金会的总部、手稿、照片、藏书和博尔赫斯作品的版权,以备继承。2023年6月27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第十一民事法庭的亚历杭德拉·阿夫雷巴亚法官裁定,儿玉的三个侄女和两个侄子将以“共同继承人”的身份获得继承权。尽管儿玉的律师对这些后辈的出现感到吃惊,但这一裁定也使得博尔赫斯作品的所有权继续留在家族内部,免于充公。儿玉的三侄女玛丽亚·维多利亚在一次采访中发誓继承大姑的遗志,像她那样尽心守卫大姑父的文学遗产,五个侄儿侄女也表示将继续支持儿玉1988年创立的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的工作。

博尔赫斯和儿玉的故事,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学与爱情传奇。他们在文学的世界里相遇、相知、相爱,共同走过了人生的最后旅程。儿玉对博尔赫斯的爱,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悉心照料和陪伴,更体现在对博尔赫斯文学遗产的坚定守护和传承上。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荷尔拜因:北方文艺复兴中的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