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05年,李纯28岁,于8月9日即位。他刚刚即位,就对各地方藩镇发起了一系列的战役。在806年到80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纯就先后平定了西川节度副使刘辟、杨惠琳、镇海节度使李锜等藩镇实力。公元813年,他又收复了最大的地方割据实力魏博节度使田兴,同年发起了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战斗。815年,他委任了其时的名将李愬,平定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至此,唐朝的割据实力几乎都被唐宪宗李纯消灭,唐朝又进入了短暂的安定统一时期。
可是到了晚期,唐宪宗李纯开始重用宦官,吐突承璀等人的宦官实力兴起。其时,吐突承璀想要拥立李恽为太子,而以梁守谦、王守澄等人为首的宦官实力则支持李恒为太子。公元820年2月14日,王守澄、陈弘志等人发起政变,杀死了李纯,拥立了太子李恒。从此,宦官实力开始掌控了唐朝的朝政,尔后拥立皇帝的事情,都由宦官说了算。
关于唐宪宗之死的暗地真凶一直是一个千古迷案,依据《旧唐书》记载,是宦官陈弘志杀死了唐宪宗,可是细读历史,好像这场1200多年曾经的谋杀案还有真凶。
首先依据《旧唐书》的记载称,唐宪宗是由于服用丹药过度而去世,可是其时人人都认为是陈弘志杀了唐宪宗,而史学家对于这一事件,都避讳不谈。陈弘志仅仅一个小小的太监,尽管其时在朝廷里也有些实力,但为什么史家要对唐宪宗之死避而不谈呢?
郭氏表面上泰然自若,暗地里却十分着急。只有她成为了皇后,她的儿子才干成为唐宪宗的嫡子,而中国古代的皇位承继次序,是嫡长相继,兄终弟及。也便是说,皇后所生的儿子,比其他皇子在承继皇位的问题上,更具有优越性。所以郭氏爽性一不做,二不休,指派陈弘志杀害了唐宪宗,这样她太后的地位就安定了。而这也是史家对唐宪宗之死避讳不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