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唱和集》是刘禹锡与白居易二人的唱和诗集,据刘禹锡和白居易自己记载,这部分诗集曾先后编集四次,共五卷。
唐中期诗人刘禹锡、白居易并称刘白。两人友谊深厚,写有大量酬唱诗,编写《刘白唱和集》。
白居易曾以“四海齐名白与刘”自夸。二人诗通俗明白,流畅上口。白诗于平浅中有铺张放纵之势,刘诗在细致中却比较节制约束;刘诗思想内容虽不如白诗丰富深刻,却善吸取民歌精华,而具有优美圆熟的艺术技巧。
白居易:于文宗大和三年(829)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同年,崔玄亮(767——833)以秘书少监改曹州刺史,辞病不就,归洛阳闲居。在洛阳长夏门之东第五街永通坊买宅,拉开刘白诗人群集体交游酬唱的序幕。
白、崔二人对诗酒有同样的爱好,俱在洛的时间里,交游颇多,情谊深厚。大和七年(833),崔玄亮卒。结束了与白居易“游山弄水携诗卷,看月寻花把酒杯”的交游酬唱生活,白居易作《哭崔常侍晦叔》,以庄周与惠施、子期与伯牙比作自己与崔玄亮的关系,知音已去,以至于悲伤不能自已。
转过年,即大和八年(834),东都洛阳迎来了刘白诗人群中较为重要的一位诗人裴度(765——839),白居易常与之为文酒之会,后来刘禹锡加入,三人常常诗酒酬唱,相交惬意。
刘禹锡:文宗开成元年秋(836)自同州刺史迁皇太子宾客分司至洛阳,直到武宗会昌二年卒,先后大约有六七年的时间生活在洛阳,作为刘白诗人群的核心人物,刘禹锡在洛期间,与白居易、裴度等诗人交往频繁。
《旧唐书·裴度传》记载:“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饮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流皆从之游。”至此,刘白诗人群的端起酒杯为文,交游酬唱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唐诗的发展,到元和时期又起了一个高潮。诗作繁盛,名家并立,流派众多,各树其帜。其中以白居易和刘禹锡最为瞩目,并吸引了众多诗人,以刘、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唱和群体,文学史上称之为刘白诗人群。
白居易除与刘禹锡、崔玄亮、裴度唱和,与李德裕、牛僧孺、令狐楚、李绅、王起等人也唱和不断。但在如此纷杂的诗人中间,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唱和最为频繁,也最为持久。刘禹锡是白居易后期唱和的主要诗友,并共同挑起了刘白诗人群交游酬唱的大梁。
文宗大和元年(827)春,刘白二人同调进东都洛阳,大和二年(828),是刘白唱和的第一个高峰年,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张籍、杨嗣复、崔群、李绛等人游曲江杏园,诗酒唱和,极尽交酬之欢。
此次联句活动首开刘白诗人群集体诗歌创作活动的先河,意义非同凡响。次年(829),白居易将自己与刘禹锡的唱和诗编成《刘白唱和集》。
文宗大和二年(828),裴度与韦处厚为相,裴、韦与白、刘交好,春末时分,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张籍、杨嗣复、崔群、李绛等人游曲江杏园,诗酒唱和,极尽交酬之欢。
共作有《杏园联句》、《花下醉中联句》、《春池泛舟联句》、《西池落泉联句》等联句活动。此次联句活动首开刘白诗人群集体诗歌创作活动的先河,意义非同凡响。
次年(829),白居易将自己与刘禹锡的唱和诗编成《刘白唱和集》,此集分上下两卷,共收入二人唱和诗138首。
此后曾先后编集四次,共五卷。
在《刘白唱和集解》中,具体描述了俩人诗歌唱和的情况:“彭城刘梦得,诗豪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由是刘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及至大和三年(829)春已前,纸墨所存者,共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扶醉,率然口号者,不在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