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宋朝

岳飞枉死后,罪魁祸首秦桧过得怎么样?

作者:Marshall2022-01-07      来源:爱上历史

说到南宋名将岳飞,我们都会为他被秦桧一党枉杀而感到忿忿不平,令人更愤怒的是,秦桧在枉杀岳飞后却位极人臣,享尽富贵,成为南宋高宗时期第一权臣,甚至成为史书罕有的异姓王爵,风头之盛甚至一度盖过高宗皇帝。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01 青年才俊忠心报国

早年的秦桧并非是我们印象中的奸臣形象,而是一个忠心之臣。靖康元年(1126年),面对着来侵犯的金军,秦桧上奏认为不出兵显得我朝太过怯懦,会使自己的力量削弱,所以坚决主张抵抗。

汴京被围后,秦桧向宋钦宗上书,认为要加强守卫,割地不是长久之事。但随后秦桧却被派往主和派张邦昌帐下任职。秦桧认为这件事和自己想法并不相同,想辞去这项工作,宋钦宗没有同意。

如若说秦桧从此以后从世人的眼前消失,那么他将会是一位名垂千古、青史留名的忠臣。但历史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北宋灭亡后,秦桧的主张出现180°的大转弯,成为了主和派的支柱。

02归国杀忠促成合议

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金军掳徽钦二帝北上,并且把张叔夜等宋廷忠臣义士作为战利品一并押赴塞北。到达北方后这批人忠烈之士大都守节不屈,唯独秦桧屈服于金廷威逼利诱,见风转舵,为金廷摇唇鼓舌、卑躬屈膝,成为了自己最痛恨得那种人。

建炎四年,秦桧携家眷受释离开金营,返回临安(今杭州)。因此秦桧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投降金朝,成为了潜伏在南宋的奸细。秦桧对于这种说法并不认同,他坚称自己是杀了守卫才逃了出来。虽然朝臣很多都对其持怀疑态度,但因为其友位居高位,掌握话语权而得到信任。

随后十数年间,两度拜相,铲除异己,重用亲信。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终于扳倒了最后一位也是最关键的一位主战派领袖——岳飞,酿成千古奇冤。

这一事件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召岳飞回朝,污其下狱,强加罪名处死岳飞等将领。岳飞之死令全国为震动,金国大臣甚至为此举杯庆贺:“和议自此坚矣!”

03权倾朝野粉饰太平

就在设计岳飞冤案的同时,绍兴和议也在进行当中。最终在十一年,议定两国以秦岭-淮水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宋每年向金支付绢币。金廷送还徽宗灵柩等。

次年,宋徽宗及其两位皇后皇后的灵柩送抵临安。九月,秦桧因和议之功进位太师,进封魏国公,位极人臣。秦桧权倾一时,大肆打压异己,粉饰太平。不仅是主战派,还有大批的旧僚也被罢免,秦家只手遮天。

然而,秦桧对此并不满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兴牢狱,对朝臣的诗文章句牵强附会罗织罪名,罢免了大批南宋的忠臣良将,南宋朝廷俨然成为秦家所有。随后又下令禁止野史,由其继子秦熺负责主持撰修国史。

同时为了维护曾惇为其献上的以作谄媚的“圣相”之名,下令焚毁其自被罢相以来涉及他的以及对他不利的所有诏书和奏章。 不仅如此,还控制舆论、钳制读书人的思想,打击理学,禁止二程、张载的理学著作在社会上传播。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妻子王氏被封夫人,继子秦熺官运亨通。最可笑的是,1154年,其年仅17岁的孙子秦埙“考中”探花。宰相子孙同领史职,前所未有。

秦桧便利用祖孙三代皆领史官、垄断史料编撰之便,篡改纪实,遏百家之口舌,对异己进行污蔑,拔高自己一党的声誉,以期青史留名。但是非功过后人评说,历史定将给他打上奸佞的烙印。

04身后之事遗臭万年

二十五年,秦桧病重,高宗亲自前往探视,秦桧无一语,只流泪而已。为表对秦桧的宠爱,高宗破格在其在世之时晋封其为建康郡王,这一殊荣史书罕有。当晚,秦桧去世。宋廷议定追赠其为申王,谥“忠献”。

虽说,秦桧去世了,但是他的影响也就是主和的政策一直延续了下来。在民间,人们早就对秦桧枉杀贤良、贪污受贿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传说,秦桧去世之后在酆都城中受尽折磨,以偿还屈杀忠良的罪恶。

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下诏,令主战派外戚韩侂胄出兵北伐金国,四月,为了提振军队士气,笼络主战派将领,宁宗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百官以及百姓争相庆贺,但北伐失败,主和派再次占据上风,秦桧的爵谥又被恢复。

到了元代,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以发泄自己的愤懑,谓之曰“遗臭冢”,有诗曰“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甚至当时人们对自己与秦桧同姓而感到厌恶。

05总结

秦桧是宋高宗时期最大的权臣,也是令人切齿的奸臣,在促成宋金之间的绍兴和议、枉杀岳飞等抗金将领,最终奠定了南宋偏安一隅的基本格局,也间接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死后,遭到后人的唾弃,与其妻王氏被铸成跪相,在岳飞墓前跪了数百年。在史书上的评价并未像其期望的一样,反而因为他滥杀无辜,屈膝乞降而成为人们最为痛恨奸臣之一。奸佞之人虽然在世时可以风光一时,但终究会得到其应有的惩罚,遗臭万年,遭后世唾弃。

秦桧 岳飞

上一个: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个: 北宋禁军将领杨信失语十余年,在临死前一日突然开口讲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