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宫有什么特点

作者:Marshall2022-06-15      来源:爱上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室建筑因各政权相互争斗,地点不断变更,于是建设频繁,为发展与探索创新提供了机会。这里依据历史时间的推移,叙述重要都城的宫室建筑情况。

三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都城是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7。5公里的三台村一带。该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代,战国时属魏国,魏文侯曾派西门豹前往治理。三国初为袁绍领冀州驻地,官渡之战曹操夺得冀州,在邺城设丞相府,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城内有一条东西向大街,东通建春门,西接金明门,分全城为南北两部分。城北为官署,正中即宫殿区,中心是文昌殿,极栋宇之弘规②,是朝会、国家大典之所。殿前正对端门,端门前有止车门,端门外东有长春门,西有延秋门。东部是官署区,西部是铜雀园。

铜雀园是王家囿苑,园内因城为基修筑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铜雀台高10丈,有屋101间,金虎台高8丈,有屋109间。冰井台高8丈,有屋145间,内有冰室,室中有深15丈的深井,藏冰及石墨(即煤),还有粟窖、盐窖,以备不测。三台以浮桥相连,浮桥以绳固定。邺城在中国都城中首创中轴线与对称布局,又将宫城、官署、民居分开,三台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又象征了统治者政治权威,于是对其他都城建设有重要示范作用。

西晋时洛阳较战乱时的东汉末期有所恢复。早在魏明帝曹睿时,洛阳西北角就有金墉城,东北角有百尺楼,公元235年又修建了昭阳殿、太极殿和总章观。总章观高10丈,芳林园引水至九龙殿前,著名机械家马钧制作水转百戏供皇帝观赏。又铸黄龙、凤凰,龙高4丈,凤高3丈,皆置内殿前。西晋统治者继承了魏宫家产,发展奇花异草,充实府库。贵族们仿效皇室,以致出现石崇与王恺斗富丑剧。洛阳城虽然在永嘉之乱时遭受破坏,但在北魏时获得恢复与发展,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便记载了当时洛阳的盛况,尤其对洛阳的宫室、佛寺、园林建筑,有极为精采的描述。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贵州:全国阴天最多的省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