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宋代的历史长河中,刘昉是一位集政治才华与医学造诣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不仅见证了宋朝的政治风云,更在儿科医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出身名门,仕途坎坷
刘昉,字方明,赐名旦,生于宋代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的一个士大夫世家。他的家族中山靖王之后裔,世代为官清廉,其父刘允更是被誉为“潮州八贤”之一。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刘昉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有着深厚的造诣。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刘昉中进士,步入仕途。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他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荆湖转运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称之为刘龙图。在任期间,他积极支持抗金主张,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当高宗和秦桧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父子并与金国媾和时,他愤然上书斥责秦桧的投降罪行,因此遭到“弹劾”而被罢黜回乡。后来,他虽被重新起用,但仕途依然充满波折。
二、心系儿科,编纂巨著
刘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吏,更是一位卓越的儿科医学家。他深感当时儿科医学的匮乏,许多小儿因无良医救治而夭折,于是决心编纂一部内容完备的儿科全书。他广泛收集古代典籍、近世名家医籍以及民间验方,以其父所传《刘氏家传方》为蓝本,亲自编写儿科专著《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共四十卷,分设五百四十七门,计一百六十余万字,内容涵盖了小儿眼、耳、鼻、口、喉、齿等科以及吐泻、虫痢、惊风、疳、痘、疹、头疮等病症和处方。该书不仅保存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儿科学文献资料,还搜集了为数众多的民间儿科验方,对后世儿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陈履端曾高度评价《幼幼新书》为“医家韬钤之选”,足见其在儿科医学领域的地位。
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刘昉在潭州任知州期间,不仅致力于政务,更关注民生。他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重视整修文物古迹,深受民众赞扬。同时,他还积极治理潭州地区的妖魔作祟问题,亲自征集民工抽干深潭水,最终降伏了妖魔,使得潭州地区风平浪静,再无妖魔为患。这一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他一生中的佳话。
四、晚年生活与身后影响
刘昉晚年因病重不起,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病逝于任所。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在政治和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却永载史册。他的《幼幼新书》成为后世医家必读之书,对儿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在潭州地区的治理和除妖事迹也让他在民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