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博尔济吉特氏被废后之后,发现自己怀孕顺治是怎么处理的?

作者:Marshall2023-02-21      来源:爱上历史

博尔济吉特氏为什么会被废后?废了之后发现怀孕顺治是怎么处理的?她最后得到自由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顺治十三年,废后博尔济吉特氏被自己的父亲吴克善带回了科尔沁草原,但是回到娘家后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清廷想要将废后接回去,但是被拒绝了,并且声称:若是强行接回的话,必然兵刀相见,为此蒙古科尔沁与清廷的关系一度紧张了起来。

提到顺治帝,我们都知道他跟自己的父皇皇太极一样都是出了名的情种;后宫佳丽三千,却独宠董鄂氏一人。在董鄂氏病逝以后,顺治帝行为一度癫狂,甚至想要出家为僧;然而没过多久顺治帝便得了天花,病逝了。

其实在顺治帝的一生除了董鄂妃以外,还有四位非常重要的女子:

第一位康熙的生母佟佳氏,为顺治帝生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儿子;

第二位便是第二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孝庄的庇护下得以善终;

第三位是恪妃,顺治帝唯一一位汉人妃子,为顺治帝收服汉人的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唯一一位能与董鄂妃分一杯羹的后妃

第四位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废后博尔济吉特氏,被顺治帝废后以后降为静妃。是科尔沁吴克善亲王的女儿,按照辈分的话称呼孝庄为姑母。但怎么就成废后了呢?而且这是整个大清二百多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废的皇后。


(以下我们直接称呼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睿亲王多尔衮还在时,前往科尔沁蒙古亲自为顺治帝挑选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的侄女,孝庄为了母族在大清后宫的地位还有利益,自然不会不同意。

在多尔衮病逝时,博尔济吉特氏与顺治帝还未大婚,但是碍于生母孝庄,顺治帝不得不将博尔济吉特氏立为皇后。

有这样一句俗语“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还连着筋”,顺治帝与博尔济吉特氏既是帝后夫妻,又是亲上加亲的表兄妹关系,更何况顺治帝身上也留着蒙古科尔沁的血脉,按理说帝后的关系应当是非常和睦的。

更何况,据说博尔济吉特氏长得非常漂亮,还很聪明,确实也有“母仪天下”的资格。但是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顺治帝与博尔济吉特氏都不对付,两个人不管是性格还是爱好等都不在一个频道上,为此经常闹矛盾。

根据顺治帝的说法,之所以与博尔济吉特氏不和睦一是因为她很小心眼,说白了就是善妒,不仅将教坊司的女乐们劝换成了男的,而且看到漂亮的,就跟憎恶,恨不得将对方处死;

二是生活太过奢靡,不仅在穿着打扮上很是讲究,而且在吃饭的时候所有的碗筷必须是金器才可以。

最让顺治帝受不了的是博尔济吉特氏经常猜忌顺治帝,动不动就吃哪个妃子的醋,如此奢侈而且善妒的女子,又怎么能管理好后宫呢?

更让顺治头疼的是“向来女子以夫君为大”,但博尔济吉特氏不仅不贤淑,还总是与自己争辩,非要争论出个输赢才可以;顺治帝失望透顶干脆自己独居乾清宫,不再入后宫,更不想见到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仅仅两年的时间,眼瞧着自己的儿子顺治越来越削瘦,很是憔悴,孝庄便不再坚持让顺治帝一定去接受皇后了,若是再为难自己的儿子,说不定会让儿子段送了性命。

孝庄便给自己的儿子一道谕旨“自己酌情裁定吧”,其实就是默许了顺治想要废后一事。得到了母后的默认,顺治帝很是高兴,终于在顺治十年八月下令礼部与诸位大臣们“准备废后一事”。

皇后之位虽没有皇帝之位那么要紧,但也是举足轻重的,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废后的。顺治帝圣旨一下,朝中上上下下说什么而都有。大学士陈明夏等无人联名上书,希望顺治能深思熟虑,结果诶顺治帝臭骂了一顿,其他人见劝谏的人差点被惩处,便都不说话了。

仅仅二十一天后博尔济吉特氏从高高在上的皇后之位上摔落下来,直接降为静妃,永远居住在冷宫。

在正史中顺治帝第一位皇后被废后,降为了静妃。

不过在野史中博尔济吉特氏在父亲吴克善来朝时,将自己的女儿接回了草原,回到草原的博尔济吉特氏却发现自己的怀了顺治帝的骨肉,心性要强的博尔济吉特氏虽然怨恨顺治帝,安毕竟肚子里的小生命是自己的亲骨肉,博尔济吉特氏便决定生下来。

得知废后怀孕的消息,清廷立马派人想要将博尔济吉特氏接回去,但是博尔济吉特氏很是骄傲,完全不理会顺治的“好意”,更不想再次进入那个让自己伤心还没有自由的后宫。

博尔济吉特氏的娘家势力强,便直接告诉顺治:若是敢来接的话,必定兵戎相见。自此以后博尔济吉特氏便与自己的孩子,终于又过上了自由自在的日子。

原本顺治帝就对第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很是抗拒,二人性情不合自然过不到一块去。只是那个时期的女子,即便是身份再尊贵,都逃脱不来了联姻的命运。将自己不喜欢的女子硬塞给自己,对顺治帝来说不是享受,反而是折磨,从帝后分居开始,便注定了博尔济吉特氏被废的结局。

顺治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雍正齐妃生三子一女,为什么还是结局不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