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秦朝

攻必克、战必胜的韩信,为何死于女人之手?

作者:Marshall2022-06-22      来源:爱上历史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在楚汉之战中,被封为齐王,一度能与项羽、刘邦争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十一年,韩信被斩于长乐宫钟室,临斩,韩信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死于女人之手,这难道是天意吗?”

韩信一生攻必克、战必胜,被世人誉为“兵仙”,功高盖世,但至死也没有明白,他居然要死了,还把自己的死归结于一个女人。其实韩信之死早已注定,就算不是死于吕后之手,也会死于刘邦之手,或死于别人之手,总之,他是难逃一死。

韩信之死,死于他锋芒毕露的性格,死于他和刘邦之间缺互信,更是死于他功成名就之后不知进退的野心,他一步步将自己逼上绝路而不自知。

韩信之死,死于他的性格

韩信本为淮阴一个市井之徒,穷困潦倒,游手好闲,忽然就有了一身好本事,也不知他是从哪里学来的,也许是他天资聪明,无师自通吧,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韩信也觉得自己非凡夫俗子,有经天纬地之才,至于为何如此落魄,那是因为他在蛰伏,等着一个封王拜相的机会降临到他身上。

正因为有这样的执念,所以他不事生产,好吃懒做,整日游手好闲,有不有饭吃都无所谓。有个洗衣服的女人看他可怜,送给他吃的,他却大言不惭的对人家说,将来必有重报。

只有极度自负的人才会有这种觉悟,他看不上那种庸庸碌碌为生计而奔波的营生,他将来注定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面对淮阴恶少的凌辱,韩信毫不含糊的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他认为这不丢人,为这种小人物大动干戈不值得。

追随项羽,项羽只让他做了一个郎中的小官,言不听,计不从,这不是韩信想要的好领导,他只能另谋高就。

后附刘邦,刘邦却让他去守仓库。不久犯法当斩,临斩,忽然冒出一句话:“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何斩壮士?”这是他真情流露,情不自禁说出了这样一句霸气的话,让他得救了。滕公奇其言,壮其行,将他介绍给萧何。

萧何慧眼识才,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个人才,反正就是几句聊天,又没有真凭实据的成绩单,全凭一种直觉,韩信有这种直觉,萧何也相信了这种直觉。

韩信却等不及,就先逃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萧何爱才,赶紧把韩信追了回来,要求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还不能随随便便,举行一个仪式,正儿八经的拜。

韩信等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他也没有辜负刘邦对他寄予的厚望,定三秦、收魏、灭赵、胁燕、破齐、助汉王下一战击破项羽军,一战封神。

韩信的性格中有自负的因素,他因此而成事,也因此而埋下了祸根。

自负不是坏事,它会转化为一种动力,激励他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自负也会转化成一种激情,不光会感染自己,也会感染身边的人。

但过分的自负却会走向反面,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如果不加收敛,将使人滋生野心,最终被欲望所吞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大概说的就是韩信吧。

韩信之死,死于君臣之间缺乏互信

刘邦只相信萧何、曹参等老乡,至于韩信,却是一个外来户,以大将身份空降汉军,从一开始就缺乏互信的基础。

果然,汉军在荥阳被楚军击败,刘邦深夜与滕公两人渡河偷偷来到韩信军中,夺了他的帅印,控制了他的军队。

可见,刘邦对韩信的不信任到了何种地步,按正常流程,派一名使者过去传一个话的事,刘邦却以这样的方式亲自来完成。

攻打赵国,韩信是主帅,张耳只是他的副手,破赵后,张耳被立为赵王,韩信却没有封赏,马上被派去攻打齐国。我想,韩信当时的委屈只有他自己知道。

好在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率领大军打败了齐、楚联军,灭了齐国,此时他的威望达到了顶点,让项羽都吓破了胆,赶紧派谋士前去求和。

胜利接踵而来,韩信私欲膨胀到了顶点,他不想委屈自己,自己打下的齐国,不能再拱手让人吧?于是,他派了一个使者到刘邦那里,要求立自己为齐王。

刘邦此时正被项羽追着打,眼巴巴的盼着韩信来救自己呢,哪知他现在却要自立齐王,这不是想造反吗?好在张良与陈平的及时提醒,刘邦才强忍了这口气,答应了他的要求。

更过分的是,当刘邦与项目在垓下进行终级对决之时,韩信开始跟刘邦谈条件,条件没谈好,拒绝出兵,这是赤裸裸的要挟,这一次刘邦又忍了。

一次次的忍让令刘邦火冒三丈,他的怒气也达到了顶点,当天下大定之后,就是刘邦收拾韩信的时刻。

在分封功臣之时,刘邦趁机把韩信的齐王封号夺去,封他做了一个楚王。当然,楚王只是一个过渡,刘邦正在策划着下一次的报复行动。

机会来了,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史书上也没有具体说明是谁在告密,说不定是刘邦做的一个局。陈平揣摩到了刘邦的用意,给他献了一计,皇帝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把韩信骗出来抓起来了。

还好,刘邦这次没有杀他,这是给韩信的警告,希望他低调做人,还给他安慰性地封了一个淮阴侯。

可惜韩信还是没有领悟到刘邦的良苦用心,仍然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韩信之死,死于不知进退

当天下大定之时,刘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是刘邦给三位功臣的盖棺定论。刘邦此时的用意很明显,你们三位都是人杰,已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我也给了你们该有的荣耀,你们该隐退的隐退,该放权的放权,朕对你们不放心啊。

张良就很识趣,赶紧退隐山林,寻找他的师父黄石公修仙问道去了,萧何也赶紧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出风头。

可是韩信心里常怀怨恨,从齐王到楚王,现在却变成了一个侯,内心不平之气,溢于言表,唯恐刘邦不知道他的心思。

他的不满不光表现在言语上,还体现在行动上,常常称病不朝,整天吊儿郎当。在朝中还摆架子,不愿与绛侯、灌侯等大臣为伍。有一次路过樊哙的府第,对他说,只有樊哙才配做我的朋友。

有一次,来拜会韩信,韩信与他密谋造反。汉十年,陈豨果反,刘邦将举兵讨伐,韩信称病不从,又与陈豨暗通款曲,谋泄,吕后与萧相国定计,将韩信斩于长乐宫钟室。

当初韩信灭齐之后,齐人劝韩信自立门户,与项羽、刘邦成鼎足之势,那时,他却犹犹豫豫,坐失良机。待天下大定之时,却不知进退,常怀不臣之心,其败亡也是迟早的事。

韩信起于市井,常有大志,经萧何引荐,拜大将,与群雄逐鹿于中原。与刘邦起兵汉中,定三秦,挥师北进,禽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汉之得天下,皆韩信之功。韩信功高震主,不知收敛锋芒,以市井之志谋取利,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以为有功于汉,汉王必不夺其功。最终身死族灭,让人惋惜。

项羽 刘邦

上一个: 关于秦始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下一个: 刘邦在秦末能够击败诸多名将 刘邦的军事水平如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