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卢照邻:在诗韵与病痛中沉浮的初唐才子

作者:Marshall2025-07-23      来源:爱上历史

在初唐的文学星空中,卢照邻如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坎坷的人生,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传奇。他位列“初唐四杰”,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其诗歌与骈文在初唐诗歌革新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少年才俊,初露锋芒

卢照邻出生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的名门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天赋。他十岁时便远赴江南,跟随文学大儒曹宪、经史专家王义方学习,听他们讲授《三苍》《尔雅》以及经史书籍。这段求学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使他博学善文,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感悟。

学有所成后,卢照邻随当时的风气奔赴长安干谒求仕。他最初投靠朝廷重臣来济,深受其赏识,在来济的推崇和引荐下,加之自身才华出众,卢照邻名声大噪。唐高宗的叔叔邓王李元裕听闻他的名声后,以接待宾客的礼节待他,并延请卢照邻去王府中任职典签。邓王对卢照邻极为爱重,曾对属下众官员说:“他就是我的司马相如。”邓王府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得以博览群书,获益匪浅,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进一步提升了他的文学素养。

此后,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新都尉任上,他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年任期结束后,卢照邻没有立即离开益州,而是逗留蜀中,放旷诗酒,与王勃酬唱。在这段悠闲的时光里,他尽情享受着蜀中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气息,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边塞诗如《刘生》《紫骝马》《战城南》等,尽显为国请缨、建功立业之豪情,感情激昂澎湃;赠别诗如《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等,洋溢着精神焕发、锐意进取之风貌;写景诗如《早度分水岭》等,表现出积极入世、跻身仕途之热忱。

风云突变,身陷囹圄

然而,卢照邻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离开蜀地后,他寓居洛阳。期间,他创作了七言古诗《长安古意》,其中“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等诗句,以铺陈的笔法描绘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展现了长安的宏伟壮丽和贵族生活的奢华,同时也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抒发了志士之不平。然而,这首诗却给他带来了灾祸。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读了此诗后,认为其中某些内容刺耳,于是将卢照邻投入狱中。家人四处营救无果,卢照邻在狱中备受煎熬,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幸运的是,后来在友人的救护下,他才得以幸免,重获自由。

染疾求医,命运多舛

出狱后的卢照邻,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咸亨三年(672年),他感染了风疾,这是一种可能类似于麻风病的重病,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治病,他入长安,向当时的名医孙思邈求医问药。孙思邈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他对卢照邻的病情十分关心,悉心为他诊治,并传授他养生之道。在孙思邈的指导下,卢照邻开始服食方士的玄明膏。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恰在此时,他的父亲去世,卢照邻悲痛欲绝,痛哭流涕,服下的丹药都吐了出来,导致病情进一步加剧。

上元二年(675年)前后,卢照邻入太白山,服药中毒,遂得痼疾。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手脚开始痉挛残废,生活无法自理。永隆二年(681年),他转洛阳东龙门山学道服饵,试图通过修道和服食丹药来缓解病情。然而,这些努力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他的病情依旧日益恶化。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卢照邻与朝士名流书信往来,乞服用、药饵之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苦之中。

穷愁潦倒,投水自尽

垂拱元年(685年),卢照邻移居阳翟具茨山下,他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事先为自己挖掘好了墓穴,有时仰面躺在里面,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手脚蜷曲无力,不能伸展,十多年都不能正常起居,每到沟壑有云起之际,旷野有烟霞生成之时,他就让人把他抬着出去,久久的眺望,心中十分的感伤。

在这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中,卢照邻创作了《释疾文》《五悲》等作品,这些作品颇有骚人之风,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公和对人生的无奈。他在《释疾文》的序言中写道:“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生命的绝望和对世道的控诉。最终,不堪病痛折磨的卢照邻与亲属诀别,自投颍水而死,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时年仅四十岁。

文学成就,光照千古

尽管卢照邻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不可磨灭。他的诗歌取材广泛,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和王勃、杨炯、骆宾王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为初唐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代表作《长安古意》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宏大的篇幅、丰富的内容、华丽的辞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长安的都市风貌、宫廷生活、市井百态等多个层面的景象,犹如一幅展开的长卷,让后人得以窥见初唐社会的多彩画卷。

卢照邻的七言歌行体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诗歌结构、内容组织、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范例。例如,他对都市生活的描绘方式,以及在长篇诗歌中如何转换场景、表达复杂情感等技巧,都为盛唐时期歌行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后世诗人在创作歌行体时都借鉴了他的经验。

卢照邻的一生,是在诗韵与病痛中沉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才华和生命,书写了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学史诗。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他的作品,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所传颂和敬仰。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智谋与忠义交织:水浒传中朱武的传奇人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