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明朝

明初重臣张辅,他究竟死于谁的手中?

作者:Marshall2021-10-11      来源:历史资料网

张辅(1375年-1449年9月1日),字文弼,河南祥符人,明朝初期重臣、名将,是燕王朱棣旗下大将张玉的长子,曾跟随父亲参与靖难之役。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燕王起兵靖难时,张辅随父亲一同征战,担任指挥同知的武职。1401年,张玉在东昌大战中阵亡,张辅继任了父亲的大将官职,在其后进攻夹河、藁城、彰德、灵壁的战役中都立下了战功。1402年7月,他跟随“靖难”大军进入南京,燕王即位后封他为信安伯,俸禄千担,爵位世袭。张辅的妹妹是明成祖的妃子,因此张辅算是外戚。

将门虎子,久经沙场

成祖即位后参加靖难的功臣都得到了很高的封赏,而张辅只被封为伯爵,这显然是有点偏低了。大将丘福、朱能就对成祖说,张辅父子在靖难之役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能因为他是皇亲就薄待他。1405年,明成祖加封张辅为新城侯,增加俸禄三百担。明成祖即位后,除了在北方边境上抵御蒙古人的入侵外,他还必须处理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与安南的关系问题。安南位于今天越南北部,长期以来就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他的国王都接受中国朝廷的册封,并向中国朝廷进贡,是一个受汉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

明朝初年,陈氏家族统治着安南,他们与明朝保持着友好的朝贡关系。但是到了建文帝时期,安南国内发生了政变。1406年秋,明成祖任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以西平侯沐晟和张辅为副将,率领十八位将军和三十万大军,分兵从云南和广西两路进军,讨伐安南。11月份,朱能在进军安南的途中突然去世,朝廷下诏由张辅代领指挥权。讨伐大军从广西、云南两路发动形进攻。张辅率军从广西凭样进入安南,发布檄文声讨了叛臣黎季厘的二十条罪状,然后连破隘留、鸡陵两座关塞,在谅山打败了敌人的伏兵,抵达新福。沐晟由云南入境,连破敌军数处关隘,将军队驻扎在白。安南有东、西两座都城,交州府为东都,清化府为西都。两座都城都依傍红河及其支流而建,敌军企图以江河为屏障阻挡明军的进攻。

他们在紧靠都城的江面上树立栅栏,建起水察,并把战船聚集在水寨中。沿红河两岸这样的水寨有几百座,互相支援,构成一条长达九百余里的水陆防线。敌军的战略是拖延时日,逼迫明军打消耗战,以达到不战自溃的目的。这时,明成祖下诏正式任命张辅为大将军,并勉励他趁冬季热带丛林瘴疠未起的有利时机,及时歼灭敌人。11月,张辅移军至红河北岸,派骑将军朱荣率军渡过嘉林江(红河支流),然后与沐晟的军队会师,进攻战略重镇多邦城多邦城由敌军的重兵把守,明军在半夜时分发起猛攻,一举突入城内。敌军释放出受训过的大象前来冲阵。张辅用布帛画作狮子,蒙在马头上吓唬大象。

同时发射火器攻击。大象受到惊吓,纷纷掉头冲回敌阵,践踏死许多敌军。明军乘机在后面发起进攻,杀得敌军落花流水,大败而逃。明军沿江焚毁水寨,很快攻占了东都交州,然后派部将李彬攻占克了西都清化。附近州县的敌军于是望风而降,整个红河三角洲基本平定。但黎季厘等人焚烧了皇府库后,乘船逃入海上。黎季厘继续在沿海地区和南方各省反抗明军,但他们再次受到张辅的重创。到了1407年春,黎季厘在大陆上的据点几乎全被攻克,他率领残余势力逃往海上。不久,黎季厘从海上发起一次进攻,他的舰队驶入红河,企图重新夺回东都。张辅与沐晨在红河两岸迎战,同时都督柳升指挥水师与敌交战。黎季厘大败,损兵折将无数,被迫弃船登陆逃跑。他们一行逃到红河入海口被明军抓获,张辅命人将他们装进囚车,押送南京。安南平定。

张辅在安南寻找不到陈氏的后代,就建议明成祖将安南并入明朝的版图。1407年7月,明朝正式设置交趾布政司(沿用唐代的名称),管理安南的行政事务。安南在唐代曾隶属于中国,唐朝灭亡后独立出去,现在又重新并入明朝版图。

再度出征,平定安南

1408年夏,张辅率讨伐大军返回南京,受到明成祖的隆重欢迎。成祖为张辅在奉天殿举办盛大的庆功宴会,并为他赋了一首《平安南歌》,以示褒扬。进封张辅为英国公,年俸禄三千担,爵位世袭。1408年秋,原陈氏王朝的大臣简定发动叛乱,建立大越王国并攻占了义安府城和其它几个城镇。朝廷命令沐晟率云南军队前去讨伐,但沐晟被简定打败,损失惨重。于是简定立陈季扩为大越国王,自己称越上皇。他宣称陈季扩是陈氏的后代,因此他的政权得到安南人民的普遍支持,势力日益强盛。

1409年春,明成祖再次任命张辅为征虏将军,领军前往平叛张辅到达安南后,经过充分准备、周密计划,于12月的一次水战中消灭了简定的主力。这时陈季扩派人来求和,说自己是陈氏的后裔,请求明朝册封他。张辅回答说:“先前我到处寻访陈氏后裔,你不出来,现在明明是欺诈我。我奉圣命讨伐叛军,其它的事一概不知”。于是明军继续进攻,抓获了简定,只有陈季扩逃走。这时明成祖率兵出征蒙古,就命令张辅班师回京,一同出征塞外,留下沐晟负责讨伐零星的叛乱。

陈季扩现在成了安南人反抗明朝的领袖。他利用张辅班师的机会,对明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使沐晟穷于应付,而无法控制局势。安南人对明朝的统治很反感,加上有些明朝官吏的横征暴敛,更激发了他们的反抗靖绪。许多已投降的军队很快又加入反叛队伍,使当地的局势更加恶化。1411年初,张辅再次被派往安南协助沐晟平叛。张辅严申军令,将一向不遵守军法的都督黄中斩首示众,于是全军军纪肃然,士气大振,在当年夏天连续打了两次胜仗,收复了义安州,陈季扩逃入山中。

1413年冬,张辅与沐晟会师于顺州,在爱子江附近大战陈季扩。陈季扩使用大象打头阵,他的土兵跟随在大象后面。张辅命令弓箭手,一箭射驾驭战象的士兵,第二箭射象鼻。这一战术很奏效,负伤的大象掉过头往回奔跑,踩死了许多敌军,敌阵大乱张辅指挥大军乘勢掩杀,一举俘虏了五十六员敌将。剩下的敌军逃至爱母江边,走投无路,全部投降。1414年正月,张辅率军进发至政平州。当时陈季扩军队驻扎在罗蒙江的万山峻岭之中,丛林密布,道路奇险,战马根本无法行走。张辅就和将士们徒步穿行于密林中,涉溪涧,攀绝壁,终于在半夜时接近敌军营地。一阵突袭俘获了敌将阮景异、邓容等,陈季扩仓皇逃往老挝,不久被抓获送往南京。

陈季扩的反叛被平定后,张辅在叛军曾经占据的一些州县增置了卫所,任命投降的安南人出任当地的行政官员,派遣军队驻守各个关隘堡全。1415年,春张辅被召回京,随即又被任命为交趾总兵官回到安南,扑灭了陈月湖等人发动的几次小规模叛乱1416年冬,他被召回南京。张辅前后四次前往安南,不仅平定了安南人的反抗,同时还在当地设置州县,増置卫所驿站,各种管理措施甚为完备。安南人最害怕的也就是张辅,他回京后,朝廷于1417年派李彬前往镇守,不到一年黎利就发动了叛乱。明军多次前往讨伐,但都不能取胜。到宣德年间,柳升与黎利交战,全军覆没,明军主帅王通擅自与黎利鉴订和约,将明军撤出安南。随后各位大臣主张撤消交趾布政司,让安南独立,张辅虽然竭力反对,但朝廷最后放弃了安南。

功高宿将,辅佐新君

明仁宗洪帝即位,任命张辅为中军都督,并晋升为太师,领取两份俸禄,当时朝廷官员的俸米都是从南京的官仓支取,洪熙帝特例准许张辅的太师俸米从北京的官仓支取,以示特殊的恩宠。明成祖的丧期满二十七天后,洪熙帝穿戴着麻衣素冠上朝,其他文武大臣都已换上了朝服,只有张辅和大学士杨士奇还穿着丧服明仁宗赞叹道:“张辅是一员武将,竟如此尊奉礼制,真是国家的廓庙重器啊!”此后张辅更受朝廷大臣的敬重。不久明仁宗任命张辅负责监修永乐朝实录。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他派遣亲信枚青等人潜入北京,准备诱使朝中的一些大臣作为内应。枚青夜里偷偷来到张辅的住宅,请张辅支持朱高煦的阴谋。张辅立即抓住枚青,向朝廷告发。经过审问枚青如数供出了汉王谋反的罪证。张辅向明宣宗请求,愿意率军前往山东乐安平叛。明宣宗决定御驾亲征,命令张辅随同前往。叛乱很快被平息,事后,明宣宗给张辅增加俸禄三百担。从此张辅的威望更高了,他长期执掌兵权,成为朝廷最资深的将军。宣德四年,张辅解除了中军都督的军务,担任明宣宗最亲密的军事顾问,朝夕侍侯在宣宗的身边,为国家等刘军国事务。宣宗加封他为光禄大夫,每月御驾到他宅第探望两次。1436年,明英宗即位,加封张辅为翊运佐理、经筵讲官,并负责监修宣德朝实录。

张辅性格沉毅庄严,治军严肃,他指挥军队临阵对垒时,屹立如泰山,常令敌人不战而溃。他四次出征安南,威震海外。而且为官经历四朝,又是皇室姻亲,本来可以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但他为人处事仍小心慎,宽厚谦和。他与大臣蹇义、夏原吉、三杨等,竭诚辅佐皇帝,忠心替国操劳,使天下二十多年保持太平后来太监王振把持了朝政,文武大臣对王振唯命是从,望尘而拜只有张辅敢于当面与他抗礼,王振也奈何张辅不得。

瓦刺首领也先大举入犯明朝边境。年轻无知的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作出了一个荒谬的决定,他要效仿明成祖,率大军亲征。就这样,年仅二十二岁、从不知征战为何事的英宗皇帝,率领五十万大军要建功于塞外了。这时他全部的军事知识,不过是幼年时与宫中卫士玩军事游戏学来的一点皮毛。皇帝的贸然亲征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然而王振一概置之不理,他还胁追一大批文官和武将随行。张辅这时已七十五岁了,作为四朝元老,他本应制止这一场荒唐的军事冒险,可王振已完全操纵了年轻皇帝,张辅的任何反对意见也不起作用了,他也被迫随从。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还被排除在军事决策之外,默默地跟随着大军走向覆灭。

9月1日,五十万明军在土木堡遭到灭顶之灾,明英宗被俘更可悲的是,张辅这位驰骋沙场、战无不胜的将军,也丧身在这空前的军事灾难中,为他辉煌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可悲的句号。其后他被朝廷追封为定兴王,谥号忠烈。

荣国公张玉

张玉,字世美,河南开封人。早年任元朝的枢密知院。元朝灭亡后,张玉跟随元朝廷逃往蒙古大草原,1385年他回到明朝。1388年他跟从大将军蓝玉出征蒙古,在捕鱼儿海大败元军,回师后张玉被授予济南卫副千户,不久又被提升为安庆卫指挥佥事。之后他又参加了讨伐西南土著叛乱、驱逐元军骚扰边境的战役,被调往燕山左护卫。后来他跟随燕王出塞,远征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著称,深得燕王器重。1399年,燕王起兵靖难。张玉率领亲兵首先夺取了北平的九个城门,张贴安民告示,迅速控制了全城局势。当时,燕王准备率靖难大军向南进攻,张玉向燕王献计,建议他首先进攻北平邻近的几个州县,以现固北平周围地区,使“靖难”军获得稳定的后方。

燕王采纳了张玉的建议,就派朱能、丘福等将领分兵进攻蓟州、遵化、水平、密云等城。攻下这些城池后,将守城的精锐部队编入靖难大军,使靖难军声势大振。燕王提拔张玉为都指挥金事。朝廷派遺耿炳文为统帅,率大军讨伐燕王。耿炳文的30万主力大军驻扎在真定,另派都督徐凯带领一支军队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带领一军驻扎鄭州,互为犄角之势。张玉对燕王说:“潘忠、杨松有勇无谋,可乘他们不备时进行偷袭”。燕王于是命令张玉亲自带领一支精兵连夜前去偷袭。那天正值中秋节,朝廷大军都在军营中宴会,毫无防备。半夜时分,张玉率亲兵急行军,首先攻破了雄县,潘忠、杨松赶忙带兵来增援,他们的军赶到月漾桥时,遭到张玉的伏击,两位将军被生擒,张玉一举拿下了鄭州。

他又乘着月色,带着几名亲兵察看了耿炳文大军的军营,回去告诉燕王,说朝廷军队纪律很差,士气不振,应该立即发动进攻。燕王于是带领大军向西南进发,行军到中途时,燕王手下将领应该在什么地方安扎营寨。其他将领们都认为朝大军势力强盛,燕军的驻地应该离真定远一些为妥。张玉独持已见:“他们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是一些新兵,而且不熟悉地形。我军乘胜直赴真定,一定能打败他们”。燕王听了张玉的话,非常高兴“我依靠张玉足可成就大业”。第二天双方军队在真定附近展开大战,耿炳文军果然大败损失了三万人马,副将李坚、李忠、都督顾成等都被俘。随后燕军又打败了赶来增的吴杰的部队。真定大战刚结,朝廷命令江阴侯吴高率领辽东的兵力围攻北京东边的永平,同时任命李景隆为统帅,率50万大军讨伐燕王。燕王与张玉商议,决定先领兵援救永平。

吴高听说燕王亲率大军来授救永平,就马上放弃围攻,并遗弃大部分辎重逃跑,张玉在后面追杀了一阵之后,又领军从小路奔赴大宁,将大宁城的守军全部招降,然后赶回北平。这时李景隆的大军已经围困北平好些天了,但一直攻不下北平。燕王从永平回师后,在北平郊外的郑村坝与李景隆大战,李景隆败退,城中守军乘机杀出,内外夹击,将朝廷大军杀得丢盔弃甲,李景隆被迫退往山东西北部的德州。

第二年春,李景隆收集了溃败的士兵,加上朝廷派来支的郭英、吴杰的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在德州举行誓师大会,准备在一次决战中歼灭燕军。随后,李景隆指挥大军向北平进攻。张玉告诉燕王:“兵贵神速,我军先行占据白沟河,以逸待劳,迎战敌军”。于是燕军主力开赴白沟河。三天后,李景隆率大军抵达他首先派精锐骑兵冲击燕军阵地,双方随即展开激战。几天以后,燕王的次子朱高煦带领援兵赶来参战,前后两翼夹攻,又将李景隆杀了得大败而逃,然后乘胜追击,攻克了德州,包围了济南。燕军进攻济南时遇上了朝廷上将盛庸、平安的顽强抵抗,围攻了三月仍不能攻克,燕王于是解围而去。

白沟河大战后,朝廷撤换了李景隆的统帅职务,改换盛庸为大将军。1401年1月,燕王在进攻山东境内的东昌(今聊城)时,与盛庸的大军相遭遇。燕王率主力神击盛庸军队的阵地,盛庸放开缺口,让燕军冲入,然后以数倍的优势兵力包围了燕军,将燕王困在中央,企图活捉他。张玉不知道燕王所在,在乱军丛中左冲右突,到处寻找燕王,最后战死阵中。

结语

1401年1(今聊城)时,与盛庸的大军相遭遇。燕王率主力神击盛庸军队的阵地,盛庸放开缺口,让燕军冲入,然后以数倍的优势兵力包围了燕军,将燕王困在中央,企图活捉他。张玉不知道燕王所在,在乱军丛中左冲右突,到处寻找燕王,最后战死阵中。1402年7月,经过三年残酷的“靖难”战争,燕王终于在南京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即位之初就追赠在东昌大战中阵亡的张玉为荣国公,谥号忠显。1425年,明仁宗即位后,又加封张玉为河间王,改谥为忠武。

朱棣 张辅

上一个: 明朝服饰之锦衣卫服饰:中国古代最帅公务员制服

下一个: 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为什么会死在崇祯帝手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