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福(680年-710年9月10日),唐中宗李显庶长子,生母不详,唐朝宗室、官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7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骤然发生。一支数百人的队伍,突然出现在洛阳,并且随即开始向留守官署方向进攻。
率领这支队伍攻城的人,正是先帝李显的长子,李重福。
就在一个多月以前,唐中宗李显忽然驾崩。此后,围绕着皇位传承一事,京城内已经发生了一场剧烈的流血冲突。短短一个月内,唐朝已经换了三位皇帝。然而在之前的冲突当中,身为李显长子的李重福,因为当时并未身在京城,所以并没有参与。
直到此时,大局已经近乎尘埃落定,李重福却又杀了回来,并且直接发动了叛乱。
然而在李重福开始带人冲击宫城之后,很快就有驻守洛阳的军队赶来,对李重福率领的这数百人,展开了猛攻。最终,李重福寡不敌众,只得败逃,而后走投无路,自己投河而死。李重福死后,尸首被打捞上来,然后被碎尸示众三日,可谓下场凄惨。
身为前朝皇帝的长子,为何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呢?
实际上,李重福之所以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主要是因为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太过特殊。如果放到一个正常的情况下,在李重福的父亲李显驾崩之后,本来就该是由李重福顺利即位。但可惜的是,因为之前发生了许多事情,最终酿成了李重福的人生悲剧。
这个故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680年,李重福生于长安,当时李重福的爷爷,唐高宗李治还在世。至于李重福他爹,后来的唐中宗李显,此时还只是太子而已。
在李重福出生的这一年,唐朝正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节点。
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原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贤、四子李旦。最开始的时候,是老大李弘做太子,但是在五年之前,李弘忽然猝死,英年早逝。李弘死后,太子之位就落到了老二李贤身上。
而李贤做了太子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李贤想要争夺更多的权力。但如此一来,就势必要和皇后武则天产生争执。在权力面前,就算是母子二人,也没有让步的可能。所以李贤成为太子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一场母子之间的斗争,就此展开。
如此,过了五年之后,到了公元680年。武则天忽然举报,说老二李贤谋反,并且最后真的在东宫内搜出了数百具甲胄,坐实了李贤谋反的罪名。面对谋反大罪,身为皇帝的李治也无法偏袒,只能就此废掉了李贤的太子之位,改立老三李显为太子。
李显做了太子之后,一方面,因为有着二哥李贤的前车之鉴,所以李显也不敢再和武则天争权,只得乖乖做一个傀儡太子。另一方面,李显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太子妃的人选问题。
有关太子妃这件事,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李显之前作为亲王的时候,原本有一个正妻赵氏,出身也不低,论血缘关系的话,还是唐高祖李渊的外孙女。然而这个赵氏,因为得罪了武则天这个婆婆,早在数年之前,就被武则天幽禁致死了。
赵氏死后,李显也就没了正妻。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武则天也没让李显再续弦,所以李显的正妻之位,就空缺了好几年。没有正妻,就意味着李显暂时不能生孩子。因为按照当时的礼法,正常情况下,李显需要先和正妻生一个儿子,保证嫡长子的正统性,然后才能和其他女人生孩子。
因为没有正妻,李显之前也就一直没有儿子。但这会儿既然做了太子,子嗣和太子妃的事情,自然就要摆到首要位置上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年,李显先是被迫和一个不知名的宫女,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李重福。与此同时,武则天也在积极挑选自己的三儿媳。经过一番挑选之后,武则天最后挑中了京兆韦氏的一个女子,将其立为太子妃。
因为出生的时间和背景都太过特殊,所以李重福从出生的那天开始,身份就显得十分尴尬。一方面,他的出生,本来就有点以防万一的凑数嫌疑。他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在史书上连姓氏都没有记载,后来李显也没有立这个女子做妃子。另一方面,随着那位韦氏入主东宫,嫁给了李显,李重福的存在就越发显得多余。
尤其是又过了两年之后,到了公元682年,韦氏还给李显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做李重俊。自此之后,李显也就有了嫡子。而作为庶长子的李重福,他的存在也就显得更没有意义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身份,李重福小的时候,虽然是皇孙,后来又成了皇子。但他在宫里的生活,始终是处于被冷落的状态。尤其是在嫡子李重俊出生之后,就更没人愿意搭理李重福这个庶子了。
但是,相比李重福后来的人生,这三年被冷落的时光,其实还算是幸福的。
三年之后,公元683年年底,李重福的爷爷,唐高宗李治,死了。
李治的死,给唐朝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乱局。
李治去世之后,李显作为太子,顺利登基。而武则天则是作为皇太后,继续把持朝政。李显之前做了三年的傀儡太子,一直没敢有所动作。如今做了皇帝,自然要开始试着和老妈争权。
当然,李显当时也没有做得太过火。他选择的方式,还算相对温和。李显选择大力扶持自己妻子韦氏的娘家,企图树立起一个外戚党,借此来和自己的亲妈武则天争权。
然而李显的这些小手段,在老谋深算的武则天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武则天瞬间就察觉到,李显的真实目的。于是,就在李显刚刚登基五十五天之后,武则天直接发动了政变,废掉了李显,改立老四李旦为皇帝。至于李显,则被改封为庐陵王,直接被武则天流放到了湖北。
这个剧变,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无疑是天翻地覆的事情。而对于年幼的李重福来说,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此时的李重福,仅仅只有五岁而已,还处在什么都不懂的阶段,便被自己的奶奶直接流放到了湖北。而且,武则天流放李显一家的时候,手段极其粗暴。当时李显的那位皇后韦氏,正怀有身孕,已经到了临盆阶段,武则天都没同意让她留在京城生孩子。后来韦氏还是在流放的路上,在马车上生的孩子。因为马车上的条件太差,还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连正妻皇后都是如此,李重福的母亲,那位连姓氏都无人知晓的普通宫女,自然更没人在乎了。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李重福的母亲,那个倒霉的宫女,很有可能是死在了这场乱局之中。
至于年幼的李重福,则是跟着老爹被流放到了湖北。而到了湖北之后,李显一家被彻底软禁了起来。这一软禁,便是十四年!
所以对于李重福来说,他的人生其实是很倒霉的。以皇孙身份出生,却从来没享受过皇族的待遇,反倒是被因此牵连。到了湖北之后,连李显本人都随时有可能被处死,李重福这个庶子就更不用提了。最惨的时候,李显一家的住处,连屋顶都是破的。想找点茅草遮盖一下,都没这个能力。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重福生活了整整十四年,从一个五岁的孩子,逐渐长大成人。
同样也是在这十四年当中,京城那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显被废之后,老四李旦登基做了皇帝。但李旦这个皇帝,同样也只是个傀儡皇帝而已。此后六年时间里,李旦一家也一直被软禁在宫里,根本没有见外人的机会。而这六年当中,武则天则是抓紧时间,清除异己。终于到了公元690年的时候,武则天彻底清理掉了所有反对者,而后逼迫李旦,禅位给自己,就此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女皇的传奇,由此开始,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他们人生的悲剧。
武则天登基之后,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武则天做了很多很多事情。除了施行了很多新政改革,大力推行科举制,为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之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还滥用酷吏,大肆鼓励举报告密之风,导致酷吏横行。所以武则天在位期间的政绩,在后世一直是毁誉参半。
而到了七年之后,随着武则天彻底坐稳了皇位,自己又已经老迈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开始需要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
此时的武则天,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传位给武家,另一个是传位给李家。如果传给武家的话,以后皇帝可以姓武,但她只能传给侄子。而如果传给自己的儿子,那就只能传给李家,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围绕这个问题,当时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但是最终,武则天还是决定,传位给儿子,而且是按照顺位继承制传位。如此一来,李显作为老三,自然就排在了老四李旦前面,再次有了机会。
于是,公元698年,已经被流放十四年之久的李显一家,终于回到了京城,而后,李显被再次立为了太子。
不过,虽然李显被再次立为太子,但这对于李重福来说,却是一件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事情。因为在李重福之前,还有一个嫡子李重润。按照宗法继承制,只要有嫡子存在,李重福是绝对不会有机会的。但同时,李显回到京城之后,很多不希望皇位传给李家的人,就开始纷纷攻击李显一家,希望能够让李显倒台,继而让武则天更改决定。所以李显一家回到京城之后,日子反倒是过得更加危险了。
这其中,尤以武则天当时宠信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反对得最为坚决。
作为武则天的男宠,张家兄弟很清楚,自己的所有权势,都来自于武则天。所以,一旦武则天去世,李显登基,他们俩一定会被清算。想要避免这个结果,最好的选择,就是斗倒李显,等到武则天去世之后,由他们把持大权,再作打算。
因为以上种种复杂的原因,在李显回京三年之后,一个十分离奇的案件,发生了。
李显和韦氏一共有三个孩子,一男两女。男的就是那个李重润,也是李显唯一的嫡子。两个女儿,一个稍大一些叫李仙蕙,另一个稍小一些的,就是之前在马车上出生的那个,名叫李裹儿。
公元701年,李重润在某次家宴的时候,和自己的妹妹李仙蕙交谈,讥讽武则天不该宠信张家兄弟。照理来说,家宴上的一句悄悄话,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就在这场家宴之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秘密被泄露给了张家兄弟。而后张家兄弟直接上奏武则天,并且给武则天强吹枕头风。武则天一怒之下,杖杀了自己的亲孙子李重润,逼孙女李仙蕙自缢而死。
这个案件,对于后来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因为李显只有李重润这么一个嫡子。也就是说,李重润死了之后,就算将来李显即位,也只能立自己的庶子做太子。所以,在这个案件当中,李重福作为庶长子,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韦氏坚定认为,就是李重福从中使坏,将消息传给了张家兄弟,害了她的一双儿女。
更重要的是,这个案件的发生,让这位已经经历了很多苦难的韦氏,彻底黑化了。
之前被自己的婆婆,流放了整整十四年,过了十四年朝不保夕的生活。如今好不容易回到京城,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又被武则天这个恶婆婆给逼死了。所以在这之后,韦氏彻底黑化,一门心思想要争夺更多的权力,向武则天复仇。
至于说李重福在这个案件当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否真的如韦后所想,陷害了李重润,这事实在是不好说。因为从动机和能力上来说,李重福确实有这个可能。但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找不到明确的证据。所以这件事,其实是一个千古谜题。
但这个猜疑,却同样再次改变了李重福的人生。
又过了四年之后,到了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此后,张家兄弟把持朝政,封锁了武则天的养病之地,打算借此上位。关键时刻,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入宫诛杀了张家兄弟,同时逼迫武则天还政给李显。这场政变,后世史称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之后,李显二次登基,再次做了皇帝。在这之后不久,不到一年,武则天便病逝了。而李显重新登基之后,两个新的问题,同样再次摆到了他的面前。
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清算武则天。
李显的人生,之所以会一团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武则天的原因。但问题是,武则天是李显的亲妈,而且,李显的皇位还是武则天传的。当时武家在朝中,势力又很大。一旦李显清算自己的亲妈,李显自己的皇位能不能保住,都成了一个问题。
所以最后,李显决定,不清算自己的母亲,让武则天风风光光地葬入了乾陵。
但这个决定,却让韦氏和他在感情上彻底决裂。
韦氏一直想向武则天复仇。但眼下即便大权在握,韦氏发现李显依然无法向武则天复仇。所以,在这之后,韦氏就开始生出了更多的欲望,打算抢更多的权力,直到独掌大权,可以清算武则天再说。
第二个问题是,李显的唯一嫡子李重润,之前已经被武则天打死了。那么接下来,李显又该立谁做太子呢?
此时的韦氏,膝下已经再无儿子,所以李显只能从自己的庶子当中挑选。当时李显一共有三个庶子,老大李重福,老二李重俊,老三李重茂。照理来说,按照宗法继承制,李重福作为长子,自然应该顺利被立为太子。但问题是,因为之前韦氏怀疑,他使坏害死了李重润,所以韦氏坚决不同意立他为太子。
所以到了最后,李显也没了办法,只能选了一个折中方案,立老二李重俊为太子。至于李重福这个大哥,则是被外放为濮州员外刺史,不久改任均州刺史,但同时又只有官职而没有权力,基本等同于流放。
李重福被流放,看似是一个重大的失败。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这反倒成了他人生最大的幸运。
就在李重福被流放之后,京城那边,韦氏开始抓紧时间行动,抢夺更多的权力。在韦氏的推动下,首先,之前拥立李显的几个大功臣,基本上都被流放贬黜,最后惨死于路上。然后,韦氏联手武家的带头人武三思,欺负太子李重俊,逼得李重俊不得不发动政变,企图干掉韦氏和武三思。然而李重俊起兵之后,虽然成功诛杀了武三思,却没能入宫诛杀韦氏,反倒是最后被韦氏和李显以谋逆罪名干掉。
李重俊死后,李显就只剩下了两个儿子。既然李重福绝对不能选,那就只能选年龄最小的李重茂了。而李重茂因为年龄实在太小,做了太子之后,也无法对韦氏产生任何威胁,只能听凭摆布。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谋划之后,韦氏领衔的外戚党,已经基本把持了大权,控制了京城。
于是,接下来,又是一个千古谜题。
据正史记载,公元705年6月,韦氏以下毒的方式,毒死了李显。而后立李重茂为帝,自己以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但对于这个记载,后世史学家普遍持怀疑态度。很多人坚持认为,李显或许只是恰好自然死亡,而并非被韦氏毒杀。
不管真相如何,反正在这一年,李显是死了。
李显死后,韦氏以最快的速度,命令韦家人控制了整个京城,开始操办李显的后事。至于那位小皇帝李重茂,这个时候只有16岁而已,根本无法做出任何抗争。
所有的这一切,似乎已经尽在韦氏的掌控之中。至于李重福,此时正远在湖北。而且韦氏掌权的第一天,就已经派人前去盯着李重福,生怕李重福掀起任何风浪。
但是,就在韦氏以为,自己已经算计到了所有人的时候,却还是有人打破了她的布局。
这个人,是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
李旦之前也做过皇帝,但是李旦这个人,似乎天生不喜欢争权夺利。就算韦氏已经彻底大权在握,李旦依然没有做出任何反抗的行为。然而他的儿子李隆基就不同了,李隆基是一个敢打敢拼的年轻人,见到韦氏即将掌权,继而清算武则天和武则天的后人,李隆基马上发动自己的好友,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最后,李隆基带人深夜偷袭皇宫,直接入宫诛杀了韦氏!
这场政变,后世史称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以小博大,成功翻身,彻底控制了整个京城。至于韦家的那些人,则是迅速被他清理干净。与此同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掌权之后,马上废掉了小皇帝李重茂,拥立李旦做了皇帝。
因为李重福远在湖北,所以直到这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才终于得到消息。但是此时,李旦已经登基。李旦上位之后,做的更绝,直接改封李重福为集州刺史。集州就是今天的四川南江县地区,在唐朝那会儿,这里是真正的边境流放之地。另外,那个被废掉的李重茂,此时也被流放到了集州这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哥俩倒是团聚了。
但是,李重福不甘心。
按照传统的宗法继承制,李显去世之后,本来就该由他这位长子去继承皇位。之前韦后把持大权,立李重茂为傀儡,已经是有违礼制。而李隆基发动政变,废掉李重茂之后,李重福也应该是第一继承人才对!根本轮不到他的叔叔李旦!
如今,李显的几个儿子,只剩他和李重茂两人。李重茂肯定没了希望,此时已经被远远赶出京城。所以作为庶长子的李重福,就成了李显这一脉,唯一一个还有能力反抗的人!
与其被流放集州,被悄然剪除,不如奋起一搏,或许还有希望?
当然,想要反抗,光靠李重福自己,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两个冒险家来到了李重福身边。一个叫张灵均,史书上没记载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据后世史学家猜测,他应该是一个洛阳的无业游民。另一个叫郑愔,早些年靠着依附武三思,曾短暂做过宰相。后来武三思倒台之后,他也遭到弹劾,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两个人,抱着赌命的心态,来到了李重福身边,表示愿意支持李重福,并且以当年汉文帝的故事,来激励李重福(汉文帝是刘邦不喜欢的儿子,刘邦死后,吕后把持朝政。吕后死后,大臣们诛杀了吕家,拥立了汉文帝,情节和这时候确实很像)。在这两位‘得力干将’的劝说下,李重福觉得自己或许还真有希望去争上一争。所以最后,李重福终于决定,为自己的前途去疯狂一次。
于是,接下来,李重福先是派自己的心腹家将,前往洛阳。按照李重福的打算,因为李显登基之后,已经将都城从洛阳重新迁回了长安,所以此时的洛阳,并没有李旦的心腹。自己只要迅速控制了洛阳,便有机会和叔叔去争一下皇位。
客观来说,李重福的这个计划,其实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因为李旦此时虽然已经登基,但对国家的控制能力还十分有限,很多偏远地区,甚至还不知道李旦登基的事情。而且,当李重福秘密开始召集人手之后,确实也有很多人打算舍命一搏,真的前来依附李重福。
但问题是,李重福麾下,没什么厉害的角色。这就导致计划方向虽然正确,但操作起来却漏洞百出。那位被李重福派到洛阳的心腹家将,刚到洛阳,就被人泄露了消息。所以李重福还没来得及发动政变,便已经失去了先机,洛阳方面已经有了准备。
即便这样,当李重福抵达洛阳的时候,依然有足足五百多人,愿意追随他发动叛乱。所以,就出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为什么这些人,愿意舍命支持李重福呢?
除了他们想要为自己搏一个前途之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因为,李重福的皇子身份。
因为从法理上来说,李重福确实是先帝的长子。先帝去世后,确实应该有长子即位,而非幼子和弟弟。光是这个身份,就已经足够让很多人去舍命一搏了。
李重福进入洛阳之后,随即带领这五百人,开始向留守洛阳的右屯卫军驻地方向进攻。按照李重福的计划,只要接管了留守洛阳的左右屯卫这两支军队,他就能顺利控制整个洛阳,继而去争皇位。
但遗憾的是,因为这次行动早已暴露。所以早在李重福抵达之前,两支留守军队的高层将领,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所以,当李重福带人来到右屯卫军驻地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有一阵箭雨。此后,李重福不得不放弃接手军队,改为带人进攻洛阳留守官员所在的办公区。但是就在他刚刚开始攻城的时候,得到命令的左屯卫军,便已经赶来。一场冲杀之后,李重福手下的几百人,被迅速剿灭殆尽。见到大势已去之后,李重福不得不逃出了洛阳城,逃入了洛阳城外的山里。
第二日,收拾好城内局面的洛阳留守裴谈,派人前去山里搜索。面对军队的搜索,李重福走投无路,最终只能投河而死了。
李重福自杀之后,洛阳留守官员,按照谋逆罪名的处置方式,将李重福的尸体直接碎尸,然后公开示众三日。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极惨了。不过后来,李旦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还是下旨以三品官的礼节将其安葬了。
身为前朝皇帝的长子,在自己老爹死后,非但没能继承皇位,反倒落得一个死后被碎尸的凄惨下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
但这个悲剧,如果要细究其缘由的话,又很难说得清,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或许,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人心中的欲望!出身皇族,看似荣华富贵,衣食无忧。但仔细想想,有时候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