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明朝殉葬制度被废,除了明英宗外,还要感谢一个人

作者:Marshall2022-06-06      来源:爱上历史

封建社会时期的殉葬制度,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明英宗时期废除,后清朝初年殉葬复起,至康熙年间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明朝以前,唐宋两朝是没有嫔妃殉葬的,特例只有《新唐书》记载的武宗王贤妃殉葬一事,但那是出于武宗一说,王贤妃慷然一诺,算是殉情,够不上真正的殉葬。

北宋是让先帝嫔妃守陵寝,南宋更宽松,各朝嫔妃,年少无子,重新嫁入民间的比比皆是。

明朝的嫔妃殉葬,起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但有史家认为,这一惨绝人寰的制度并非出自朱元璋的遗诏。朱元璋对身后事要求的是简约安静,指明“天下臣民哭临之日,皆释服,毋妨嫁娶。”朱元璋还说过,“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这说明朱元璋临死之时还是看得开的,明白大数所限为“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因而他没必要叫活人入坟墓来陪死人。

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便朱元璋有这想法,此乃宫闱隐晦事,为了名垂青史,他也不可能用遗诏来明令此事。

所以自朱元璋开始的嫔妃殉葬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是无考的,后世只知道宫人从死者甚多,建文、永乐年间,相继优恤,家属多为锦衣卫世袭带俸的千户、百户,在户部支销饷项的册子上,称为“太祖朝天女户”。

难道是太祖崩前,又看不开了?或者继位的建文帝为了表孝心?还是太祖崩后,宫闱中出了什么事?

但有明一朝,自太祖崩后,嫔妃殉葬确实成了一项宫廷制度。建文帝不必说,成祖朱棣崩于榆木川军次后,有大批宫人殉葬,这事是由朝鲜的《李朝实录》披露出来的。

原来,成祖朱棣有一半朝鲜血统,他本人也多次在朝鲜选色,现在咱们只知道《明史·后妃传》中有一位权贤妃,其实朱棣后宫中朝鲜妃子还有很多。

成祖朱棣崩后,多数朝鲜妃子被迫齐聚一堂,由太监监视自缢殉葬,仁宗朱高炽还亲临作了生祭式的慰问,可以想象,那个哭声震天的场面有多凄惨。

人之常情,有些殉葬的嫔妃在上吊前,会提出最后的要求,能允许的自然允许。其中就有一位朝鲜妃子,向仁宗提出要求,遣回伴她一起来华,在宫中已住了多年的乳母。

仁宗同意了。

永乐朝嫔妃殉葬的宫闱大惨案,正是这异国的“白头宫女”回到朝鲜后透露出来的,在此处,仁宗因仁,考虑不周密呀。

后来的仁、宣两朝,朱高炽、朱瞻基,都算是有道明君,但仍然沿袭了老爹的旧制。

宣宗朱瞻基崩后,起码有十位嫔妃殉葬,正统元年,皆有恤典,进位赠谥,册文中说:“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

景泰帝朱祁钰被废后,以郕王身份薨,英宗朱祁镇还是按照旧制,命郕王妃唐氏等人殉葬了。

由此可见,明朝的殉葬之制,不是只限皇宫,王府亦然。

明朝亲藩分封,遍地是王,死一个王,就要一群年轻侍妾殉葬,这是年年白骨累累啊!由此看,英宗一念之仁,废此旧制,的确是盛德之事。

说到英宗遗命永废殉葬旧制,大家评议的多是英宗的秉性以及他受尽苦难的帝王生涯,但很多人并不清楚,此一仁政的出现,还有一个引子,后世得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呢?

世袭周王朱有燉。

周王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名橚,是成祖朱棣的同母胞弟,初封吴王,后想请杭州为封地,太祖以“钱塘财赋地”未许,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就藩开封。

周王橚少年时不安分,晚年颇有善行。朱有燉是周王橚的世子,博学善书,宅心仁厚,薨于正统四年。

朱有燉生前,曾经上书英宗,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王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侍妾年少有父母的,遣回娘家。

朱有燉薨后,英宗想起他曾经的陈奏,便赐书有燉的弟弟祥符王有爝,告知他哥哥的遗愿。但赐书到达晚了一步,朱有燉的一妃六夫人已按旧制全部殉死陪葬了。

英宗闻讯,很痛心。

其实,自英宗给周王一支赐书,他在心中已废掉了殉葬旧制。

正统八年正月,英宗大渐时,终召太子至御榻前说:“以人殉葬,我所不忍。此事宜自我而止,后世不可再有这样的事。”

于是,残酷无人道的殉葬制度得以在大明朝永远废除。

康熙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康熙帝妃嫔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是什么身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