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郑国渠和秦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郑国作为韩国的水利专家,为什么要为秦国修渠?
郑国渠源于战国末期一次非常不成功的“卧底行动”,不过,它的修建地点并不在郑国,而是当时最为强大的秦国关中地区,只是因为负责人叫郑国而得名,而这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也恰恰就是那名“卧底”。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一、“卧底行动”
我们现在经常能在影视剧作品中看到诸如卧底、间谍等等的桥段,实际上这在战争中更是屡见不鲜,比如,号称“兵仙”的韩信,每次打仗之前就都会派出各种间谍去打探消息,做到知己知彼,所以才能百战百胜。
这位郑国呢,就是战国末期韩国派往秦国的“卧底”。
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原有的七雄争霸局面正随着秦国的逐渐强大而一点点被打破,时而组起的“六国合纵”、“五国联盟”就多是其他国家针对秦国的手段。在关东六国之中,最为弱小、最容易被秦国吞并的就是韩国。
于是,在公元前246年,即秦王嬴政刚刚登基后不久,韩国国君韩桓王想出了一个“疲秦妙计”,就是派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郑国作为“卧底”前往秦国,游说年少的秦王,让他同意在泾水和洛水之间,修建一条灌溉渠道。这项工程不可谓不大,在当时来讲无疑会消耗秦国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样秦国无疑会放缓东向的步伐,韩国至少在短时间内得到喘息之机,再图保国之策。
二、行动败露?
郑国到了秦国以后,很顺利就见到了秦王以及当时的权臣吕不韦。郑国为他们描绘了一幅完美的蓝图,也切中了当时秦地产粮不足的要害,很顺利地便赢得了他们的同意,开始动工,直接将渭水支流的上游阻断,再开凿了一条人工水路,从而将泾水引入到东部约120公里外的洛水。
秦王嬴政和相国吕不韦一直非常支持郑国渠的修建,在郑国渠修建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即便有新领地叛乱,饥荒、慧星“示警”,甚至还有五国伐秦、长安君成蟜(秦王嬴政之弟)反叛、嫪毐谋反等等大事件发生,秦王都没有叫停过郑国渠的修建,唯独有一件事险些让工程搁浅,那就是韩国“疲秦之计”的败露。
当秦王嬴政发现郑国渠乃是韩人的阴谋之时,当场就想中止郑国渠的修筑,并将郑国处死,好在郑国不仅仅是一个“卧底”,还是一位水利专家,更兼具超一流的口才。正是凭借郑国的一番言语,让秦王更深刻地意识到郑国渠对秦国的意义,也许郑国渠的修建最初是源于韩国的“卧底行动”,但其最终的结果却是对秦人有利的。
果然,郑国渠修建完成后,秦国直接增加了4万余顷(约合今18万公顷)的沃土,渭北平原亩产增至1钟(即6石4斗,约101升)之多。也正因为此,秦王嬴政才将这条水渠命名为“郑国渠”。
三、郑国渠的后续作用
郑国渠的修建也许真的延缓了韩国最灭亡的时间,但终究还是改变不了灭亡的结局。
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关东强国。
也正是因为郑国渠的修建,秦人的粮食问题得到了极大地解决,这无疑对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是大有裨益的。
不仅如此,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占据关中的刘邦也成为了郑国渠的受益者。尽管在几次与项羽的直接对话中,刘邦胜多负少,但有关中的后勤保障,他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现在,郑国渠也已经申遗成功,成为了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