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永乐大典》和五次北征均称不上政绩
至于有人说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那是朱棣好大喜功的一个表现。谁都明白,只要有钱,有一切说了算的皇帝当后台,总策划,甭说《永乐大典》,就是《永乐重典》也能编出来。这部书是解缙、姚广孝等人组织编修的,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值,因为他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改动。而《四库全书》却有很多内容被编者修改了,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坏。因此《永乐大典》无愧于古代类书之冠的称号。但是,这个文化上的工程,是建立在多少人吃喝不足衣衫褴褛的基础上的。
这么折腾百姓还不算。永乐十年以后,朱棣开始了北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北争的频率越来越快。朱棣一生共发动了五次北争,除前两次有所斩获外,其余多为劳民伤财之役,使得刚刚恢复的经济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争时,因事前缺少情报工作,劳师远征,一无所获,病逝于榆木川,在位22年,终年65岁。
永乐朝政
朱棣夺取帝位后,改元“永乐”。所以,世称“永乐皇帝”。他并末改变建文帝的“削藩”政策,逐一把各藩王的兵权削去,其藩属之内的政务也由中央政府派人管理。所以,虽有藩国之名,而无治国之权。
永乐皇帝—改建文帝的作法,取消了谏官的地位,在乃父明太祖洪武统治时期的基础上,把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皇权高度集中,皇帝“虽小事必闻”,丞相—职亦被取消。皇帝依靠内阁大臣和司礼监的太监办事,而他们也只能作皇帝的顾问,在皇帝的指挥下,协助处理政务。
永乐皇帝还建立了两个直接受皇帝指挥和控制的特殊权力机关,即“东厂”和“锦衣卫”。东厂是以宦官为首脑的侦缉机构,永乐十八年建立,其衙署位于北京东安门北现东厂胡同—带。“锦衣卫”原是皇帝的卫队,现也担负探听逮捕有对皇帝不满言行的人。两个机构都是特务机关,建有特种法庭、监狱和备有特制刑具的审讯室等。朱棣就是通过这些机构使权力高度地集中在自己的手里。
永乐皇帝到了中年之后,还算是有些明白的君主,这时采取的“召民居位”、“召商居货”等措施,恢复和发展了北京经济,并使全国的经济也日趋繁荣。正是由于国力日渐强盛,他才能组织大规模的船队,派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交通。同时发兵北征,驱除哒虏。
朱棣一共在位22年,死于北征凯旋途中的榆木川。庙号初定为“太宗”,嘉靖年间,改为“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