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代波澜壮阔的军事版图中,乌林答氏家族涌现出多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其中以乌林答泰欲与乌林答将军(墓主身份待考)最具代表性。他们以女真武士的勇猛与谋略,在宋金战争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其事迹不仅被《金史》载入史册,更通过山东邹城的将军墓与石雕群,将金代武将的荣耀与悲歌凝固成永恒的历史见证。
一、战场传奇:从淄州大捷到江南追袭
乌林答泰欲是金太宗天会年间(1123—1135)的军事支柱。天会五年(1127年),他率军在淄州(今山东淄博)与宋将李成展开决战,以女真骑兵的机动性冲垮宋军二十万大军,一举攻克濮州(今山东鄄城),迫使周边五县投降。此役后,他作为前锋随完颜宗弼(金兀术)南下,在扬州追袭宋高宗赵构,并参与江宁(今南京)战役,连续击败宋军防线。其军事才能得到金世宗高度认可,大定年间(1161—1189)被追赠为“镇国上将军”,这一封号在金代武将中极为罕见,彰显其战功之卓著。
另一位乌林答将军虽未留名于正史,但其墓葬规格与石雕群却透露出非凡身份。位于山东邹城郭里镇的乌林答将军墓,墓前现存六件石雕:2.2米高的武官石像双手拄剑、威武健壮;文官石像手持笏板、神态儒雅;两件石羊作卧俯状,双角后卷、体态丰腴;两件石兽综合虎狮特征,蹲伏于基座上,双目如炬。这些石雕均由整石雕成,工艺精湛,符合金代三品以上官员的墓葬规制。据《邹县续志》记载,原墓碑题额为“故昭武大将军世袭谋克乌林答公墓表”,昭武大将军为金代从三品武散官,世袭谋克则是女真军事贵族的特权,进一步印证了墓主的高阶武将身份。
二、家族荣耀:世袭谋克与军事贵族的崛起
乌林答氏家族的崛起,与金代“贵壮贱老”的军事传统密不可分。女真社会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壮年男子通过军功可获得“谋克”(百户长)或“猛安”(千户长)的世袭爵位。乌林答泰欲的家族背景虽未详载,但金代多位乌林答氏成员均因战功显赫而跻身贵族行列。例如,金世宗昭德皇后(后改谥明德皇后)之兄乌林答晖,本名谋良虎,天眷初年以捕杀宗室叛将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的功劳,从护卫擢升为忠勇校尉,后历任广威将军、殿中侍御史、群牧使等职,最终官至都点检兼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其家族通过军事功勋积累政治资本,形成金代中期重要的军事贵族集团。
乌林答将军墓的“世袭谋克”身份,则揭示了金代武将的特权传承。谋克作为女真基层军事单位的长官,不仅掌握地方军权,还享有土地、赋税和奴隶的支配权。金代为巩固统治,允许谋克职位在家族内部世袭,形成“兵民合一”的贵族体系。乌林答将军墓前的石雕中,武官石像的拄剑姿态与文官石像的笏板,象征着武将家族对文武权力的双重掌控,而石羊与石兽的威猛形象,则暗含镇守墓主疆域、庇护子孙的寓意。
三、历史回响:石雕群中的金代军事文明
乌林答将军墓的石雕群,是金代军事文明的艺术结晶。武官石像的宽袖长袍与领巾装饰,反映了女真贵族对汉地服饰的吸收与改良;石兽的虎狮特征,则延续了北方游牧民族对猛兽的崇拜传统。考古学家指出,金代墓前石像生的数量与规格严格对应官职等级,乌林答将军墓的六件石雕配置,表明墓主生前至少为三品以上武将,且可能因战功获得特殊恩宠。
这些石雕的命运,也折射出金代历史的跌宕起伏。1967年,墓前石华表被毁;1980年,石羊、石兽与石人被迁移至孟庙保存;2015年,乌林答将军墓被列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邹城博物馆陈列的石雕与墓冢残存的夯土层,共同构成一部无言的史书。当游客驻足于武官石像前,仿佛能听见八百年前女真骑兵的马蹄声,看见乌林答将军挥师南下、追袭宋帝的壮阔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