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坛,苏门四学士以独特风骨撑起半壁诗画江山。其中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以诗名世,存世诗作逾两千首,然其词作虽仅六首传世,却如暗夜流萤,以婉约清丽之姿照亮宋词星空。从闺情离思到羁旅愁绪,从节序感怀到人生哲思,张耒的词作以“香浓婉约”之笔,勾勒出北宋文人的精神图谱。以下八首经典词作,堪称其词艺巅峰的集中展现。
一、《少年游·含羞倚醉不成歌》——闺情绘影的巅峰之作
原文:
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笑为谁多。画阁西厢,玉香偷趁,一晌共魂消。
此词以“含羞倚醉”起笔,将少女情窦初开的娇羞神态刻画入骨。纤手掩罗、偷传深意的细节,暗合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而“看朱成碧”的视觉错乱,则化用李白“眼花耳热后”的醉态,将情欲萌动时的心理震颤推向极致。全词以“一晌共魂消”收束,将瞬间欢愉升华为永恒记忆,堪称北宋闺情词的典范。
二、《风流子·木叶亭皋下》——重阳秋思的时空交响
原文: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此词以重阳为背景,通过“木叶”“捣衣”“黄菊”等意象构建秋思时空。上阕“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自喻身世,下阕“碧云离合,青鸟沉浮”暗喻音信断绝,结句“分付东流”将无法言说的情愁托付流水,与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异曲同工。全词时空交错,情思绵邈,展现张耒对婉约词时空艺术的精妙掌控。
三、《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黄昏别离的意境营造
原文: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此词以“帘幕”“金兽”“朱阑”等宫廷意象开篇,营造出黄昏时分的寂寥氛围。“别离滋味浓于酒”直抒胸臆,而“此情不及墙东柳”以柳之“年年如旧”反衬人之憔悴,暗合白居易“柳色青青江水平”的物我对照手法。全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张耒对婉约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追求。
四、《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孤寂心志的物象投射
原文: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虽为诗作,但此篇以词笔入诗,堪称“以诗为词”的典范。前两句以“秋月”“夜霜”构建清冷意境,后两句借梧桐“不甘衰谢”的物象,寄托诗人“老而弥坚”的心志。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与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孤高意境遥相呼应,展现张耒对婉约词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
五、《七夕歌·人间一叶梧桐飘》——神话重构的浪漫想象
原文: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此词以七夕神话为蓝本,通过“织女嫁牛郎”的情节重构,展现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全词语言瑰丽,想象奇崛,如“云作桥”“紫绡衣”等意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而“贪欢不归”的批判则暗含对封建礼教的反思。这种“以俗为雅”的创作手法,使神话传说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六、《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市井生活的诗意捕捉
原文: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此词以卖饼翁的市井生活为题材,通过“月落霜如雪”“北风吹衣”等细节,展现底层劳动者的艰辛。而“不忧衣单忧饼冷”的朴素语言,则将生存智慧升华为人生哲理。全词语言平易,情感真挚,体现张耒“诗学白居易、张籍”的创作理念,堪称北宋现实主义词作的代表作。
七、《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历史悲情的节序抒怀
原文: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此词以端午竞渡为切入点,通过“千载冤”“忠魂一去”等意象,抒发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全词语言凝练,情感沉痛,将节日习俗与历史悲情有机结合,展现张耒对“文以载道”创作理念的实践。这种“以节序写历史”的手法,为北宋词坛注入新的思想深度。
八、《风流子·芳草有情皆碍马》——羁旅愁思的意象创新
原文: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眼尽成愁。人间意薄,天涯万里,一雁书秋。
此词以“芳草”“好云”等传统意象开篇,却赋予其“碍马”“遮楼”的新解,展现羁旅愁思的具象化。下阕“罗带同心闲结遍”化用《古诗十九首》“著以长相思”的典故,而“一雁书秋”则以雁传书的传统意象收束,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全词意象新颖,情感真挚,体现张耒对婉约词意象系统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