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非嫡非长,母家也不显赫,身上还流着汉族血统,那为啥他还能继承皇位呢?1661年,顺治病危,国不可一日无君,确定继承人成重中之重,然而,顺治虽然有六个皇子,但最大的只有九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01上三旗大臣不允许自己的优越地位被动摇
早前的顺治六岁继位,朝政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掌控,若不是多尔衮意外逝世,顺治估计已经失去皇位,因此,顺治不想立幼子重蹈覆辙,按照他的想法,此时全国还未统一政权不稳,不如从宗族中选一个年长的亲王继位,这样可以立即接手政务,确保朝政稳定,如果真按他的想法发展下去,时年八岁的康熙继位的可能性就为零,千古一帝直接被扼杀于摇篮,这时,上三旗的大臣站出来,坚决抵制顺治的想法,因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地位卓越,如果总是亲王当皇帝,那么新皇所领之旗的地位就会直线上升,而现在上三旗的地位,就会显着下降,上三旗大臣不允许自己的优越地位被动摇。
孝庄也对顺治的想法,持反对意见,原因同样简单,不管是顺治的哪个儿子继位?她都会是地位稳固的太皇太后,但若是宗室亲王继位,他也有自己的母亲,必定会尊其为皇太后,那她这个皇太后就会陷入尴尬境地,顺治的儿子和后妃以后的生活,也得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还有可能被新帝猜忌,死于非命,出于这些些考虑,孝庄和上三旗大臣都坚决主张,就算诸子尚幼,继承人也得从他们当中选择,顺治被说服,于是将目光转移到自己年幼的儿子身上,这样康熙继位的可能性从零变成1/6。
02康熙继位的可能性变成1/2
被纳入考虑范围的六个皇子:分别是九岁的皇儿子福全、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五岁的皇五子常宁、三岁的皇六子奇授、两岁的皇七子隆禧和皇八子永干,皇五子常宁才五岁,后面的几个皇子年纪更小,年纪小,就意味着不稳定性大,说的难听点,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长大都是个问题?因此,年长的两个皇子福全和玄烨就成为众人的主要考虑对象,就因为早出生几年,康熙继位的可能性从1/6变成1/2,不得不说,他真得感谢他妈,也得感谢当时的清朝没有嫡长子继承制,不然呢,皇位直接就是福全的,按理来说,范围缩小,二选一就简单多,比宠爱,比出身比心智,谁更好,谁就来当皇帝。
然而众人对比之后,却更纠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比宠爱,顺治全部爱都给夭折的皇四子,对其他皇子感情平平,就算康熙出天花,也只让他待在宫外,有保姆照顾,福全和康熙的母亲都不得宠,因此在顺治这里没有爱屋及乌的情况,而孝庄这边,她来自蒙古,早年想扶持深居蒙古血统的皇子,对福全和康熙都只当普通孙辈看待,感情投入一视同仁,结果一直到顺治病危,蒙古皇子都没有出生,所以对孝庄来说,福全和康熙两人选谁都没有区别,于是宠爱方面福全和康熙打成平手。
那就继续比出身,两人的爹都是顺治,这没必要比能比的呀,就是生母和母族,福全的生母属于高待遇小福晋,地位比康熙生母高,而且服务的母族属于满洲正红旗,康熙的母族则属于汉军旗,对比之下,福全获胜,然而,从心智来说,康熙却更胜一筹,当初顺治尚且康健的时候,逐个问福全康熙常宁的志向,常宁年纪小,不懂事,没有回答,福全表示愿以贤王对,意思就是说,愿意当个贤王,康熙却说想要效仿顺治,并竭尽全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当时,康熙只有六岁,这么小就能说这种话,其心智可想而知,政治方面,福全略逊一筹。
综合下来,他的出生优势,却完胜康熙的心智优势,所以皇位继承人理应是他,但孝庄和上三旗大臣仍然纠结,这是为啥呢?原来,福全身上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他生有眼疾,在世人心中,皇帝应该完美无缺,至少仪表应该没有缺陷,福全容貌如此显然不合心意,甚至还会成为有心人抹黑皇室的突破口,这样一来,到底选谁就又成问题。
03汤若望出马
这时,众人想起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此人正在钦天监任职,之前,为孝庄治过病,深受顺治信任,如今年近70,阅历丰富,他又是个外国人,没有民族偏向,也许啊,能够提出什么好主意,果然,汤若望没有辜负众人的信任,见到生命垂危的顺治,他立刻提出让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如此迅速,又斩钉截铁,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难道有人事先收买汤若望?还是说汤若望在康熙脸上看到王霸之气,这当然都是否定的,汤若望给出的理由是皇三子已经出过天花,这病一生只会得一次,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方面的烦恼,而皇二子福全却没有得过天花,始终都会有得病的风险,也许会出现顺治现在的悲剧。
04最后
咋一听这肯儿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时天花盛行,顺治的皇长子正因天花而忧,现在他本人也因天花病死,因此,顺治对汤若望的话,很是赞同,上三旗大臣和孝庄也都因此茅塞顿开,于是康熙凭借自己出过天花,这优势继任的可能性变成100%,谁也没有想到,令人闻风丧胆的天花居然开启康熙辉煌的一生,他14岁,亲掌朝政,16岁智擒鳌拜,27岁,平顶三藩,29岁,收复台湾,之后更是三征噶尔丹,奠定中国版图基础,开创中国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