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将领。其中,田承嗣以其独特的军事才能和割据一方的野心,成为了唐朝中期颇具争议的人物。
一、田承嗣的生平背景
田承嗣(705年-779年),字承嗣,平州卢龙(今河北省卢龙县)人,出身于军事世家。他的家族世代为卢龙军裨校,以豪侠闻名辽碣。田承嗣早年曾是安禄山部将,任前锋兵马使,因征讨奚族、契丹有功,升任左清道府率、武卫将军。在安史之乱中,他跟随安禄山反叛唐朝,攻陷洛阳,展现了其出色的军事才能。
二、田承嗣的割据之路
安史之乱平定后,田承嗣归降朝廷,被封为魏博节度使。然而,他并未真心归顺唐朝,而是暗中积蓄力量,割据一方。他收取重税、整修武备、统计户口,强拉兵丁,几年之内,部众多达十万。他还挑选魁梧有力的战士一万名充作自己的卫兵,称为衙兵。在境内自任官吏,自取赋税,名义上虽为朝廷藩镇,却从未履行过臣子的义务。
田承嗣的割据行为引起了朝廷的警惕和不满。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占据相卫四州,与朝廷对抗。唐代宗命八镇兵马攻击田承嗣,但田承嗣屡战屡败,却并未放弃割据的野心。他暗中勾结其他节度使,离间朝廷将领,最终得以保存实力。此后,他更加骄纵,占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使得藩镇割据日益严重。
三、田承嗣的政治手腕与军事才能
田承嗣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更擅长政治手腕。他表面上接受朝廷命令,暗中却只图谋巩固自身。为了安定北方人心,他特别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人立祠,号为“四圣”。然而,当朝廷要求他毁掉祠堂时,他又迅速毁掉“四圣”祠堂,以换取朝廷的宽容和封赏。他还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其他节度使建立关系,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军事上,田承嗣同样表现出色。他多次击败朝廷军队,保卫了自己的领地。即使在与朝廷对抗的过程中,他也能够灵活应对,化险为夷。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使他成为唐朝中期割据一方的枭雄。
四、田承嗣的死因
大历十四年(779年),田承嗣在割据魏博等七州多年后,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一生六次叛变,但每一次都得到朝廷的“原谅”,并加官进爵。他甚至在临终前,指定侄子田悦担任节度使,接管“田家基业”,开了藩镇世袭的先例。田承嗣的去世,标志着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局面的进一步加剧。
据历史记载,田承嗣是在家中因病去世的,享年七十五岁。他去世后,唐朝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并允许其侄子田悦继承节度使之位。然而,田悦的继位并未平息藩镇割据的局面,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争斗和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