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宣之治”。1425年朱高炽猝死于钦安殿,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
历史评价
《明史》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谷应泰:考成祖巡幸顺天,亲征漠北,驾凡五出,年垂二纪。中间大官大邑,虽多启闻,而庶政庶狱,咸就谘决。名为储位,实则长君;名为监国,实则御宇。故人以仁宗之祚短,而予以仁宗之沛泽长也。
崔瑞德等《剑桥中国明代史》:历史盛赞洪熙帝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但是它们也是他对前几代皇帝的一些倾向的反应。皇帝有时因性情暴躁和容易冲动而受到批评,如他偶尔申斥和惩处那些表现得优柔寡断或讲话太惹人恼火的官员。可是他有足够的度量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向人道歉。不管他有什么错误,它们都可以被他的仁爱和一心为公的热诚所弥补。
轶事典故
亲仁爱民
朱高炽自京师启程前往北京的途中,一日路过山东邹县,见男女持筐沿路拾取草籽。朱高炽停下坐骑,问他们拾草何用。百姓跪下察称:“岁荒以为食”,朱高炽侧然。随后“入民舍,视民男女皆衣百结不掩体,灶釜倾仆不治,叹曰:民隐上闻,若此乎?”于是就让随行宦官赐给以钞。又召集乡者,了解他们生活的疾苦。恰遇山东布政使石执中前来迎接。朱高炽责备他说:“为民牧而民穷如此,亦动念乎!”石执中说:“凡被灾之处,皆己奏乞停止今年秋税。”朱高炽说:“民饥且死,尚及征税耶?汝宜速发官粟赈之,事不可缓!”石执中请示可否人发三斗,朱高炽说:“且与六斗,汝毋惧擅发仓廪,吾见上当自奏也。”朱高炽到达北京在见到父皇朱棣时,奏报了自己在山东境内所见所闻,朱棣认为朱高炽做得很对,并对朱高炽说:“昔范仲淹子犹举麦舟济父之故旧,况百姓吾之赤子乎?
素好文学
朱高炽平素喜爱文学,谷应泰说他“学识特崇真氏,文章独许欧公”。他看完真德秀的《大学衍义》一书,认为“此为治之鉴戒,不可无”?于是他下令重刻此书,并赐给诸皇孙及廷臣。他认为欧阳修的文章是“三代以下,文人独修有雍容和平气景”,而尤爱欧阳修的“奏议切直”.为此他亦命将欧阳修的文章刊印赐给群臣,并对他们说:“修之贤,非止于文,卿等当考其所以事君者而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