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庄子《养生主》整体赏析

作者:Marshall2022-05-29      来源:爱上历史

《养生主》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论述以“无己”顺应自然,藏锋慎用,警惕地在夹缝中求自在宽绰,避免被残酷专制统治毁灭;强调“不失己(不自丧)”,保全本性,提高精神境界,延续精神生命。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文惠君基本理解到的东西。但是,庄子想要表达的可不止这些。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此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在作者看来,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就好比牛身上的筋腱和骨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像筋骨碰坏刀刃那样,对于人自身有损害。因此,为了保全性命不受损害,人应该“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学会在矛盾的夹缝中求生存。这就像解牛一样,只要刀刃沿着筋、骨的缝隙间游动,不要碰着筋腱和骨头,就会保持锋利,不被损伤变钝。庖丁解牛能达到“游刃有余”境界的原因在于“好道”,而道就是事物的规律性。牛体有它天然的结构,庖丁从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和掌握了它的结构,因此解起牛来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井然有序,合乎韵律。这就是说明要熟练地掌握事物,首先要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已经掌握了牛体的结构;经过长达十九年的实践,终于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这一发展过程充分说明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认真的实践过程。在技术极为纯熟以后,庖丁解牛时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每至于族,见其难为”,就“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

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要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常法。不要为善去追求功名,也不要为恶而遭受刑辱,要善于避开一切矛盾、是非,“以无厚入有间”,在矛盾是非的空隙中苟全性命,这样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样的养生之道,实际上是从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思想发展而来,反映了庄子避害全生的思想。这种处世哲学曾给后世处在危乱时代的人们或悲观失意的人在避世免祸的行为上以精神安慰,也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由此也产生了“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脍炙人口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章语言生动简练。如写庖丁解牛的情况,分别用触、倚、履、踦来表现手、肩、足、膝不同部位的不同动作,用“砉然”“騞然”“謋然”来表现声音大小不同的细微差别,用词准确,描写精当。其他如写解牛之声“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写庖丁解牛之后“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神态,更显得挥洒自如,引人入胜。文章结构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它由六段组成,第一段为全文的纲领,总论养生之道。以下四段分别讲述四个寓言故事。最后一段以薪尽而火传为喻,总结全文,进一步说明顺应自然之道即为养生之要这一中心。这种独具特色的连环式的结构,是《庄子》所特有的。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1960年1月9日:阿斯旺水坝开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