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因其无子无兄弟,导致明孝宗朱佑樘一脉绝嗣。于是,其母张太后与首辅杨廷和商议后,迎立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朱厚熜为帝,是为明世宗,也称嘉靖帝。朱厚熜即位之后不久,便开始了为父亲正名之路,为此他与大臣们相互博弈长达二十四年,最终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六月将父亲成功抬入了太庙。那么,朱厚熜将父亲升祔太庙,他真的只是为了尽孝吗?
个人认为尽孝或许是一方面原因,但应该并非全部原因,他应该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那便是重新确立皇帝权威。
明朝的文官有一个典型特点,那便是不怕打、不怕死,一向以死谏为荣,以挨廷杖为荣,以据死力争为荣。然而,这些大臣喜欢的偏偏就是揪住小事不放,尤其是对皇帝的衣食住行,干涉极多。如此一来,大臣们固然落了个好名声,可皇帝却是难以忍受。
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间,极为善待大臣,也相对较为自律,因而对于大臣们的建议倒还能够听的进去,但到了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这位皇帝本来就是我行我素,再加上重用武将的原因,导致与文臣之间的矛盾极深,而这也是明武宗朱厚照在历史上声名狼藉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厚熜即位之后,为了摆脱傀儡的命运,就必须与朝臣进行抗争。在长达三年的“大礼仪之争”中,包括内阁首辅杨廷和在内的大量重臣被罢免,虽然一定程度激化了君臣矛盾,但皇帝的权威却也一定程度得以确立。在这场长达二十四年的君臣博弈中,朱厚熜不仅成功让父亲升祔太庙,而且也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为了在政治上确立自己的权威,朱厚熜在庙制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借南京太庙火灾推动庙制改革,历经十年于太庙腾出空位;又借北京太庙火灾恢复庙制,历经二十四年终于大功告成。这些庙制的改革,不仅是为了重新确立皇帝权威,更是为了消除政治危机,使朝臣们的目光重新回到朝政大事上。
事实上,在这场长达二十四年的君臣博弈中,朱厚熜不仅成功让父亲升祔太庙,而且也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这点从他后来二十多年不上朝,却仍然能够将朝政掌握在手中,便能够窥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