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古时期人物 瑶姬

瑶姬资料

国籍:中国

职业:神话人物

主要成就:护佑楚民族,助禹治水;与楚之先王交合以促进楚国繁荣昌盛

代表作品:《高唐赋》、《神女赋》

祭祀场所:神女庙,后改名“凝真观”

人物介绍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王母娘娘之女,本名瑶姬,在消灭十二恶龙之后又帮助大大禹治水,而又更怜惜百姓而化作神女峰守护大地。二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重庆市、湖北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阳台梦”遂成为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付诵。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女诗人舒婷的《神女峰》表达了对神女坚贞传说的哀叹与反思。巫山神女作为女性坚贞的象征进入高中语文教材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瑶姬,她在中国历代诗文中,慢慢积淀为一种排解不开的“巫山神女情结”。

自有此情结以后,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除了“昵”之外,又增添了一分“敬”。比如,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态度便是“昵而敬之”的。神女的梦幻特点,已经超越了女性的本义。此时,原先描写女性的文本,指向了超女性的涵义:如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等。(胡晓明《文选讲读》)

曾为历代文人墨士传颂的巫山的神女,是兴云降雨之神。西王母之女(一说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之女),封号为“妙用真人”,当大禹疏导长江三峡时,她在飞凤山麓一平台,授九卷天书与大禹,井派神丁相助,大禹“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这块平台后人称之为神女授书台,此后她定居巫山,为民造福,日久天长,她的身影化为俊俏的神女峰。巫山人民竖碑立祠,泥塑金身,绘影力文,将神女祀为“佐禹治水”“有功于三峡黎民”的“正神”。毛泽东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借动人的神话传说,展现了新中国大禹传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胆识。 

《毛泽东三峡行》:“毛泽东主席饶有兴趣地考察长江三峡。……神女峰!大家争相观看这座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的山峰。只见那云雾绕绕的山峰上,有一石柱酷似婷婷玉立含情脉脉的古装士女,那衣裙那裙带,似乎被江风吹得飘飘欲飞……看到了神女峰,大家很自然地谈起那些咏叹神女的诗人和他们的华章:从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到唐朝李白、刘禹锡、元稹、薛涛、李贺、李商隐,宋代陆游、范成大,明清黄辉、张问陶等等。 

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此处有误,见注①)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注①【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在《神女赋》中,神女贞亮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欢情未接,将辞而去”,楚襄王在梦中的求爱遭到了神女的拒绝。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在《神女赋》中,神女没有与襄王欢会,故,楚襄王充其量只是梦见了神女,而无其他关系。 此即“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详见本词条“历史渊源--谁梦神女”

汉典释义

巫山神女:相传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宋玉《高唐赋》序及李善注。后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 巫山凝真观,谒 妙用真人 祠。真人,即世所谓 巫山 神女也。” 宋·陈德武 《清平乐·咏雨》词:“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蓝桥,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把南后恭维得无以复加,说她是巫山神女下凡。” 

瑶姬:1、女神名。相传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的小女,即巫山神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有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 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 一说即西王母第二十三女。 

《太平广记》卷五六引《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此传说与恋爱无关)

唐朝李贺《巫山高》诗:“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襄阳耆旧传》云:"楚王游云梦,梦一妇人,名瑶姬,曰:我夏帝之季女,封于 巫山之阳台,精神化而为之也。”后蜀顾夐《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 

2、传说瑶姬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唐朝李商隐《木兰》诗:“ 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唐朝王周《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歧。” 

相关传说

炎帝之女

瑶姬为炎帝(赤帝、南方天帝)之女。世传: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巫山县志》)

朝云暮雨:(神女化身“朝云暮雨”是对巫山气候景观的高度总结)

巫山有十二座峰,峰峰参差错落有致。其中有一座亭亭玉立的秀峰,叫神女峰。它如同一位万古绝代的佳丽,站在高崖上眺望脚下过往的万帆千舸,无限神往,美丽多姿。清晨,它常常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悠闲地浮游在高山和幽谷之间;到了黄昏,它又由轻云变成了飘洒的暮雨,向着翠色的山岚,发出绵绵絮语和心底的哀怨;入夜,它不时地发出深情的呼唤。

到了第二天,它又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

神话:神女峰屹立于巫山群峰之中,常年翠绿,秀丽挺拔,形状恰如一位妙龄少女,站立在长江岸边,眺望着遥远的天际。终年缭绕在山峰旁的薄雾,仿佛是她华丽的云裳羽衣;巫山清冷的细雨与淡淡的微风,又仿佛是她寂寥的眼泪与轻轻的叹息……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峰的动人传说:说她美丽而善良,帮助巴蜀人民建设家园 ; 说她寂寞而冷清,总是在黑暗的夜里隐隐地啜 (chu ò )泣;说她容颜美艳,环佩作响,浑身异香; 说她因怀念一段往事,从此留在了江边,生生世世,思念无穷无尽…… 

在神话中,神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瑶姬。瑶者,美玉也。她自幼生活在天上,最爱到天庭的后花园去玩耍。她喜欢那里潺 (ch á n) 潺的流水与和煦 (x ù ) 的微风,总是一整天一整天地待在那里,听着鸟儿悦耳的歌声,闻着花儿淡淡的香气。饿了,有翠绿色的小鸟为她衔来香甜美味的水果和佳肴; 渴了,有鲜花绿草为她奉上甘甜可口的露水。那时的瑶姬,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后花园中总是回响着她银铃般的笑声。

在四个女儿中,炎帝最喜欢瑶姬,不仅仅因为她有着如花朵般娇艳的美貌和天真无邪的本性,更因为她对别人能够给以无私的关心。她常常为了人间百姓过着艰辛的生活而伤心落泪。 

未嫁而死

瑶姬渐渐长大了,出落得更加美艳动人。可是,就在她成年的那一年,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她生了一场大病,来势汹汹的病魔很快就将她击倒在地。从此,她就只能躺在病榻上了,显得非常憔悴。渐渐地,瑶姬已经病得站不起来了。

溪流边,没有了瑶姬梳妆的身影,溪流仿佛在呜咽着 ;微风里,没有了瑶姬灵动的身姿,微风仿佛也在呼唤着。渐渐地,瑶姬已经病得站不起来了。炎帝心急如焚,但却束手无策:自己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却不能让人起死回生。

不久,瑶姬就死了,被安葬在巫山上。瑶姬是神仙,她的香魂飘到姑瑶山化作芬芳的瑶草。瑶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果实似菟丝子。女子若服食了瑶草果,便会变得明艳美丽,惹人喜欢。这瑶草在姑瑶山吸收日月精华,修炼成了人形,就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说的巫山神女——瑶姬。 

助禹治水

瑶姬在重生之后,已不能重回天宫了。她生性活泼,不肯老老实实地待在姑瑶山上,就经常化身成各种形态在人间游走。她深切地关爱着人间的百姓,到处为人们排忧解难,救死扶伤。渐渐地,巫山上有神女的消息就流传了开来。人们都很感谢这位美丽善良的女神。

有一年,巴蜀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大禹开始受命治水。他一路凿山通河,来到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不承想触怒了一只在巫山上潜修了多年的蛤蟆精。这只蛤蟆就使用法术阻挠大禹开山。大禹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马翻,在当地人的指点下,他决定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

瑶姬敬佩大禹不求回报但求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就传授给大禹差神役鬼的法术,并赠给他一本能够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助他制伏了蛤蟆精,止住了飓风。之后,瑶姬又派遣侍臣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终于获救了 !神女关爱三峡人民,唯恐长江之水再度泛滥,遂化为神女峰,永驻三峡。

由此,人们对瑶姬更加感激不尽,关于她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而对于她的容貌,人们也都认为是举世无双的美艳。 

梦会楚王

在千年之后的战国时期,关于瑶姬的传说又达到了一个极致( 主要见于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 ) 。故事要从楚怀王游历三峡时说起。

楚怀王到三峡地区狩猎,一路上奔波劳顿,便在临时的行宫高唐馆中小憩(q ì )。睡梦中,他隐约听到有音乐声响起,还闻到不时飘来阵阵奇香。他睁开眼,只见四周祥云弥漫,异彩纷呈。更奇妙的是,他竟看到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袅袅婷婷,款款而来。这女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楚怀王面前,对他说:“我是炎帝的女儿,名叫瑶姬,没有成亲就亡故了,被埋在巫山南坡。今天特地前来与你相会。”楚王见她禀天地阴阳造化之妙,得天独厚,含有天地间一切之美,顿时心生爱慕,遂与她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

次日,楚怀王恍然梦醒时,他怀疑这只是一场梦,可是这时分明又飘来一阵香气,正是昨晚闻到的异香,方才明白。楚怀王不能忘情于瑶姬,便带人到巫山中去寻找她。听当地的人说,山上的云霞正是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苍松,美若姣姬。楚怀王慨叹不已,只好在巫山临江一侧修筑楼阁,命名为“朝云”,以示对瑶姬的怀念。 

《高唐赋》中的神女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式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女神。她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性的直接张扬。

多年以后,楚襄王游高唐,而襄王却没有楚怀王那样好的运气了。在襄王的梦里,神女圣洁不可侵犯,贞亮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神女怀着坚贞洁清守身,表现出对襄王实难相从(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她委婉地把襄王规劝一番,高雅的谈吐如嗅兰草(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最终,“欢情未接,将辞而去”;她有意和襄王拉开距离,不让襄王上前与她亲近(“迁延引身,不可亲附”)。

文学吟咏

宋玉之后,关于瑶姬的诗作屡见不鲜。唐·元稹在《离思五首( 其四 ) 》中咏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李白在《感兴》中称颂:“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霄梦,无心向楚君。”唐·孟郊在《巫山曲》中也提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目极横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唐·刘禹锡到巫山游览时有感而发,在《巫山神女庙》中说:“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宋·吴简言在《神女庙》一诗中这样写道:“惆怅巫娥事不平,当年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歌颂神女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宝库中可谓不胜枚举。

通过汉族民间神话传说和历代文人的歌吹弦诵,巫山神女的形象得以完美地再现于我们面前。走出神话,让我们回到今天的三峡大谷。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作的“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的伟大预言已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空中变成了现实。若神女真能感知人间真情,一定会像昔日助大禹治水那样帮助我们实现今天的宏图伟业。 

王母之女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王母娘娘心里烦,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凡心,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母亲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烂衫。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她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亮,原来到处挂着夜明珠,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交椅,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请!”

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门当户对,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儿。王母娘娘让你来,不是明明有意吗?”

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知道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瑶姬看着,心想:这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 瑶姬赶紧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孽龙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它们说:“黄毛丫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的什么事?”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它们的尸体变成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据说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想念小闺女,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姐姐们对她说:“妈妈想念妹妹,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瑶姬说:“女儿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顾受苦的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你怎么不爱天宫、龙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谷里呢?”

“姐姐,你们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开不管呀!” 瑶姬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只见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瑶姬弯腰抓到泥沙,撒过去。泥沙变成几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一会,山脚下有人爬上来,抬脚像登天,病得快死了。瑶姬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撒在他的面前。头发立刻变成了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救了他的命。一会,江里又过来了上水船,纤夫的腰都快弯到了地上。瑶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气。立时刮起了顺帆风。看到这,姐姐们都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眼看着姐姐们都体谅了她,瑶姬很高兴,正要劝她们自己回去,忽见田里的禾苗一片枯黄,不由又皱紧了眉头。瑶姬想,天旱得太厉害了,以后人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瑶姬想着想着,难过得哭了。流下的眼泪,顿时变成了雨,哗啦啦,哗啦啦,下个不停,很快就把塘下满了,把堰下平了。禾苗得了雨水,田里又是一片青。

姐姐们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下来;也有的离不开妈妈,不赞成。瑶姬数了数,一边十一个,正好是对半。她说:“妈妈年纪大了,要照顾;百姓们太苦了,要保佑。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间吧。”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了。留下来的是登龙、圣泉、朝云、松峦、集仙、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和瑶姬自己。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

为了纪念她,人们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神女庙。【提醒】《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瑶姬的部分与重庆市委邀专家编写的《巴渝神话传说》中瑶姬的部分,都和二郎神、三圣母等无关。本编于市图书馆查阅有关瑶姬的神话书籍,均和二郎神等无关古神话中的瑶姬与二郎神等无关,与晒化无关。

十日晒化瑶姬的说法是现代人编造的,不是神话。

历史渊源

谁梦神女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梦神女愿荐枕席之人是“先王”,不是楚襄王!

玉(宋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先王”游高唐时,梦巫山之女愿荐枕席,神女临去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这是宋玉对楚襄王讲述的一个过去关于“先王”的故事。楚襄王仅是此故事的听者。由于《高唐赋》在开头写的是“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有人就误以为此故事是楚襄王的,而实际上,做此“白日梦”者是“先王”。

楚襄王听了这个故事后,很感兴趣,也想梦见神女。楚襄王令宋玉作《高唐赋》追述先王之事。

《神女赋》:神女拒绝了楚襄王。

当天夜里,楚襄王真的在梦中见到了神女,其美貌“上古既无,世所未见”。楚襄王就很激动,“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但是神女拒绝了楚襄王的热情,“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圣洁不可侵犯,最终离去。留下楚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此即《神女赋》之内容。

另:《神女赋》中究竟是楚襄王还是宋玉梦见了神女存在争议。因“王”与“玉”互讹。自宋代沈括起,有一种意见认为这篇序中的几个「王」,「玉」弄错了位置。

但不管《神女赋》中是谁梦见了神女,与神女有关系的只有“先王”一人而已。“既则神女但与怀王,而未尝曹植所著《洛神赋》即仿照此赋写成。

炎帝之女

炎帝(南方天帝)之女

襄阳耆旧记》卷第三·山川·巫山

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於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通,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於巫山之南,号为“朝云”。至襄王时,复游高唐。

对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子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为)[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於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 

【梦幸神女者是楚之“先王”,不是楚襄王。详见本词条“历史渊源-谁梦神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王母之女

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云华夫人者,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徊风混合万景练神飞化之道。……复女有石天尊神女坛,坛侧有竹,垂之若簪,有槁叶飞物着坛上者,竹则因风而扫之,终岁莹洁,不为之污,楚世世祀焉。 (《太平广记》卷第五十六(女仙一)引《集仙录》)

文献记载

瑶姬:炎帝女。亦作“姚姬”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

“妾巫山之女也”。注引《襄阳耆旧记》 :“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神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 :“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此与古神话述帝女死尸化为草契。《山海经·中次七经》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yáo)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山海经》中写作草字头)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瑶姬神话又有瑶姬为西王母之女一说。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庙乃在诸峰对岸小冈之上,所谓阳云台,高唐观。……今庙中石刻引《镛城记》 :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 ”此说又见五代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三所记。唐·李白《感兴八首》诗云:“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古籍

上见“历史渊源-赤帝之女、王母之女”

·陆游入蜀记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瑶姬下凡佐禹治水

主要词语解释

[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评价

1.《高唐》、《神女》二赋有如珠联璧合的整体,有着文断而神连的绝妙构思:《高唐》导其先,赋山水游猎之奇厄骇俗;《神女》殿于后,绘美女情态之惊艳神奇。 

2.眞人翳凤驾蛟龙,一念何曾与世同。不为行云求弭谤,那因治水欲论功。翱翔想见虚无里,毁誉谁知溷浊中。读尽旧碑成绝倒,书生惟惯谄王公。(·陆游剑南诗稿》巻二《谒巫山庙,两庑碑版甚众,皆言神佐禹开峡之功,而诋宋玉《高唐赋》之妄。予亦赋诗一首》) 

3.所谓阳台高唐观,人云在来鹤峯上,亦未必是神女之事。据宋玉赋,本以讽襄王,后世不察,一切以儿女事亵之。今庙中石刻引《墉城记》,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神鬼、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眞人。庙额曰凝真观。(·范成大《峩眉山行纪》,明·周复俊编《全蜀艺文志》巻六十三)

4.宋·吴简言经巫山神女庙,题绝句云:“惆怅巫娥事不平,当时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是夜梦神女来见,曰:“君诗雅正,当以顺风为谢。”(·郑方坤《全闽诗话》巻二

5.巫峡中神女庙在箜篌山麓,茅茨三间,而神像幽闲,姽婳(娴静美好的样子)可观。其西即髙唐观也。余壬子过之,赋诗云:“箜篌山下路,遗庙问朝云。冠古才难并,流波日易曛。玉颜空寂寞,山翠日氤氲。西望章华晚,含情尚为君。”(·王士禛《渔洋诗话》巻中

6.宋玉之赋有《高唐》、《神女》。小儒俗吏不通天人,罔识神女主山之由,莫察诗人托喻之心,苟见奇异,肆为诙嘲。山灵清严,固不降惩,然不正其义,而欲守土之虔祠,弗可得已。往者常说朝云之事,其必曰王因幸之者,托先王后长子孙之义,以讥楚后王弃先君之宗庙,去故都、远夔、巫,而乐郢、陈,将不保其妻子。使巫山之女为高唐之客,高塘齐地,朝暮云散,失齐之援,见困于秦。至后作《神女赋》,则不及山川,专以女喻贤人。屈子之徒,义各有取,比兴意显。(清·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文卷六《巫山神女庙碑》) 

7.清·张问陶,亦有诗云:“神女佐禹成大功,功与同律庚辰同。不知宋玉是何物,敢造梦呓污天宫!”(《船山诗草》卷八《壬子除夕与亥白兄神女庙祭诗作》 【此诗属于为神女辩诬之作。上段6与本诗意见不同,6认为宋玉作赋是“以女喻贤人”。文段3中也有“后世不察,一切以儿女事亵之。”】

 (以上7段文字摘自胡晓明《文选讲读》)

讹传

·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第25卷独孤生归途闹梦:“相传楚襄王(错误①修正:应为楚先王)曾在观中夜寝(错误②修正:是昼寝),梦见一个美人愿荐枕席。临别之时,自称是伏羲皇帝的爱女(错误③修正:《高唐赋》注称神女瑶姬为赤帝之女),小字瑶姬,未行而死,今为巫山之神。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那襄王醒后(错误④修正:是楚先王梦神女后醒来),还想着神女,教大夫宋玉做《高唐赋》一篇(错误⑤修正:楚先王醒后为神女立庙,但是让宋玉作《高唐赋》的是楚襄王,不懂的请见下文),单形容神女十分的艳色。(错误⑥修正:形容神女艳色的是宋玉的《神女赋》)” 

【此为明代的一本小说中所写文段,错误甚多。这个错误百出的小说本身向我们证明了:神女与楚王间的传说在后世流传中出现了很多错误。详解见本词条“历史渊源-谁梦神女”】

对于屈原(战国·楚)《九歌》中《山鬼一篇,历来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此即是巫山神女瑶姬的早期形象。郭沫若根据“于”字古音读“巫”推断于山即巫山,认为山鬼即巫山神女。

“山鬼”是一位缠绵而深情的女神,对她心中的“公子”是刻骨思念。正因其多情乃复生猜疑:“怨公子兮怅望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君思我兮然疑作”。这亦可谓人之常情。但其可贵之处在于即便内心疑惑迷惘,她对爱情仍坚贞不渝,“在神魂迷惘的绝望境地中,支配她生命的力量,仍然是爱情”。(马茂元《楚辞选》)那末‘采三秀兮於山间’,正所以表现女神缠绵生死、终古不化的心情,决不是一般的叙述了”。见《九歌·山鬼》

文学影响

曲赋

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足见 其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最早是东汉傅毅的《舞赋》,虚设楚襄王游云梦,宴饮之间,以歌舞助兴,使宋玉即舞作赋。其结构方式也刻意模仿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写法。曹魏时曹植的《洛神赋》,序中明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正文中也用“精移神骇”写迷离惝恍的幻想境界,有似梦境一般;铺叙洛神的美丽,更是继承宋玉《神女赋》的艺术技巧而有所发展。以美人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则是承楚辞精神而来,难怪有人视之为“屈灵均之嗣声”。南朝谢跳《七夕赋》:“晒阳云于荆梦,赋洛篇于陈想。”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兮徒芳。”其中“瑶草”即化用巫山神女精魂化为瑶草的典故。李白《惜余春赋》:“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 

诗词

诗词中更是大量运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寄兴抒情。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

直接感咏巫山神女之事而表现艳羡或惆怅的:如南齐王、融《巫山高》:“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梁武帝萧衍《巫山高》:“张乐阳台歌上谒,如寝如兴芳畸暖,容光既艳复还没。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萧诠《巫山高》:“别有仙云起,时向梦王宫。”隋·李孝贞《巫山高》:“枕席无由荐,朝云徒去来。”唐·阎立本《巫山高》:“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王勃《杂曲》诗:“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杨炯《巫峡》:“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刘希夷《巫山怀古》:“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归来高唐夜,金钮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沈俭期《巫山高》:“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何忍啼猿夜,荆王枕席开。”李白《宿巫山下》:“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皇甫冉《巫山峡》:“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李端《巫山高》:“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孟郊《巫山曲》:“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梦滴衣。”李贺《巫山高》:“楚魂寻梦风飕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李群玉《云安》:“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李频《过巫峡》:“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陆龟蒙《巫峡》:“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宋、元、明、清亦续作不绝。 

第二类

借巫山神女讽谕女色祸国或斥子虚乌有之事:如魏阮籍《咏怀》之十一:“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唐陈《感遇》之廿七:“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刘禹锡《巫山神女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李商隐《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又《岳阳楼》:“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人武关。”韦庄《谒巫山庙》:“朝朝暮暮阳台下,为雨为云梦国亡。”袁郊《云》诗:“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宋·陆游《三峡歌》之二:“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第三类

借神女故事寄托男女爱情或身世之感、政治遇合的。如南梁·萧绎《古意》:“妾在成都县,愿作高唐云。”唐·骆宾王《忆蜀地佳人》:“莫怪尝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段云。”李白《寄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又《捣衣篇》:“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片云。”刘禹锡《和乐天题真娘墓》:“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灵风不满旗。”李群玉《赠人》:“曾留宋玉汨衣裳,意得巫山梦里香。”宋·柳永《倾杯》词:“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贺铸《鸳鸯语》词:“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辛弃疾《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金·元好问《芳华怨》:“一片朝云不成雨,被风吹去落谁家?”这类用典比兴最多,不赘举。 

第四类

借神女故事感叹繁荣如梦、人事皆空的。如唐·张九龄《巫山高》:“神女去已久,白云空冥冥。惟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宋·晏殊《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往西东。”黄庭坚《减字木兰花》词:“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春水茫茫,要渡南陵更断肠。”元·马致远[四块玉·巫山庙]散曲:“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漫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握十二峰。” 

戏曲

至于将巫山神女故事写成戏曲的也不少。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金院本有《病襄王》,宋官本杂剧有《楚巫山彩云归》,元明杂剧有杨讷《楚襄王会巫娥女》、王子一《楚阳台》、佚名《巫娥女醉赴阳台梦》、汪道昆《高唐梦》等。遗憾的是,除汪道昆的《高唐梦》今存于《盛明杂剧》中外,其余剧本都全已散佚,具体已不可考。 

传说

此外,当代巫山地区还流行着神女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都赋予神女美丽善良、造福于民的性格,从而丰富了神女的人性内涵。

纵观巫山神女传说的发展演变,我们不难发现:那披着云霞羽衣,伫立在朝云暮雨、迷离惝恍的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 ,是我国漫长封建社会那无爱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片甘霖,滋润着我们这古老民族在礼教现实的干旱中那干渴的心;她那明媚靓丽、脍炙人口的动人形象,宛如那漫漫长夜中一颗璀璨的晨星,昭示着真善美人性复归的黎明。 

相关作品

李白诗

《感兴八首》唐·李白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锦衾抱秋月,绮席空兰芬。茫昧竟谁测?虚传宋玉文。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飒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氲氛。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杜甫诗

《咏怀古迹》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阎立本诗

《巫山高》阎立本(一作阎复本诗)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台上朝云无定所,

此中窕窈神仙女。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mò)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

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苏轼诗

《神女庙》节选 宋·苏轼

……

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

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

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

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

《巫山》原诗过长,下为节选宋·苏轼

……

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
   ……

楚赋亦虚传,神仙安有是。次问扫坛竹,云此今尚尔。
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风来自偃仰,若为神物使。

…… 

陆游诗

《三峡歌》宋·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毛泽东词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y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相关景点

文人与山水相得益彰。神女峰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和诗篇又使神女峰声名远播。

现代学者对宋玉两赋的研究,已不再着眼于琐细的考证,而是着重探讨高唐神女之源流与神性原型,特别是运用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来解读巫山神女传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就推出了他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两赋的成果:《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学者们认为,此文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拓荒之作,为现代的高唐神女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以来,高唐神女的研究一时成为先秦文学与神话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参加了探讨巫山神女之谜的行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神女峰

在巫山县东巫峡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最 。从远处眺望,此峰宛如一位矫健的少女 

神女峰,亭亭玉立,俯视长江。又名望霞峰 。

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历代骚人墨客都慕名而来,为此峰写了许多诗词歌赋。

神女庙

庙名,为巫山神女所立之庙。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从可考的楚怀王于阳台立朝云庙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方圆百里地方,为同一位神多次建造庙宇,这在全国各地都不多见。 

历代有多首以神女庙为题材的诗作。

神女像

2003年下半年,巫山县建138米高(世界最高)的“神女塑像”消息传开,立即引起中国数十家媒体关注。2004年1月,重庆市长王鸿举在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一人造塑像将有损三峡自然景观。他告诫要尊重自然,对这一项目建设要慎重。巫山县旅游局局长龚立说,该项目只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从2004年开始就明显冷了下来,日前县里已正式决定停建该项目。虽然停建这一塑像,但巫山旅游还将围绕神女峰来做“文章”。龚立说,神女峰景区开发包括两方面:一是巫山准备从5月初推出神女溪旅游线,在溪上游客还可漂流。二是徒步攀登神女峰。游客可在不同的高度欣赏高峡平湖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