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人物 冯保

冯保资料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

职业:明代太监

主要成就:监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

人物生平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一代贤宦,明朝著名的改革家,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 

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御马监。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兼总内外,权倾一时。

冯保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在司礼监任上刻了许多书,如《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经书音释》等,直至崇祯年间,还在宫中流传。他的书法颇佳,通乐理、擅弹琴,并造了不少琴,“世人咸宝爱之”(《酌中志·卷五》)。

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平反昭雪了许多冤狱(同前引)。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一月,冯保病逝于南京。冯保的弟弟冯佑、侄子冯邦宁削职后死于狱中。

他的政治盟友张居正评价他:“勤诚敏练,早受知于肃祖,(世宗)常听为“大写字”而不名。”(《司礼监太监冯公豫作寿藏记》)

史籍记载

冯保,深州人。

穆宗甫崩,保言于后妃,斥孟冲而夺其位,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及帝登极,保升立宝座旁不下,举朝大骇。保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势益张。拱讽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交章数其奸,而给事中雒遵、陆树德又特疏论列,拱意疏下即拟旨逐保。而保匿其疏,亟与居正定谋,遂逐拱去。

初,穆宗崩,拱于阁中大恸曰:“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保谮于后妃曰:“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后妃大惊,太子闻之亦色变。迨拱去,保憾犹未释。万历元年正月,有王大臣者,伪为内侍服,入乾清宫,被获下东厂。保欲缘此族拱,与居正谋,令家人辛儒饮食之,纳刃其袖中,俾言拱怨望,遣刺帝。大臣许之。逾日,锦衣都督朱希孝等会鞫。大臣疾呼曰:“许我富贵,乃掠治我耶!且我何处识高阁老?”希孝惧,不敢鞫而罢。会廷臣杨博、葛守礼等保待之,居正亦迫众议微讽保。保意稍解,乃以生漆酒喑大臣,移送法司坐斩,拱获免。由是举朝皆恶保,而不肖者多因之以进。

慈圣太后遇帝严。保倚太后势,数挟持帝,帝甚畏之。时与小内竖戏,见保入,辄正襟危坐曰:“大伴来矣。”所昵孙海、客用为乾清宫管事牌子,屡诱帝夜游别宫,小衣窄袖,走马持刀,又数进奇巧之物,帝深宠幸。保白太后,召帝切责。帝长跪受教,惶惧甚。保属居正草帝罪己手诏,令颁示阁臣。词过挹损,帝年已十八,览之内惭,然迫于太后,不得不下。居正乃上疏切谏。又缘保意劾去司礼秉笔孙德秀、温太及掌兵伏局周海,而令诸内侍俱自陈。由是保所不悦者,斥退殆尽,时八年十一月也。

保善琴能书。帝屡赐牙章曰“光明正大”,曰“尔惟盐梅”,曰“汝作舟楫”,曰“鱼水相逢”,曰“风云际会”,所以待之甚隆。后保益横肆,即帝有所赏罚,非出保口,无敢行者。帝积不能堪,而保内倚太后,外倚居正,帝不能去也。然保亦时引大体。内阁产白莲,翰林院有双白燕,居正以进。保使使谓居正曰:“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又能约束其子弟,不敢肆恶,都人亦以是称之。

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为之左右也。然保性贪,其私人锦衣指挥徐爵、内官张大受,为保、居正交关语言。且数用计使两人相疑,旋复相好,两人皆在爵术中。事与筹画,因恃势招权利,大臣亦多与通。爵夜至禁门,守卫者不敢诘,其横如此。居正之夺情及杖吴中行等,保有力焉。已而居正死,其党益结保自固。居正以遗疏荐其座主潘晟入阁,保即遣官召之。御史雷士桢、王国,给事中王继光相继言其不可用,晟中途疏辞。内阁张四维度申时行不肯为晟下,拟旨允之,帝即报可。保时病起,诟曰:“我小恙,遽无我耶?”皇太子生,保欲封伯爵,四维以无故事难之,拟廕弟侄一人都督佥事。保怒曰:“尔由谁得今日,而负我!”御史郭惟贤请召用吴中行等,保责其党护,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罢,保辄用其乡人梁梦龙代。爵、大受等窃权如故。

然是时太后久归政,保失所倚,帝又积怒保。东宫旧阉张鲸、张诚间乘陈其过恶,请令闲住。帝犹畏之,曰:“若大伴上殿来,朕奈何?”鲸曰:“既有旨,安敢复入。”乃从之。会御史李植、江东之弹章入,遂谪保奉御,南京安置,久之乃死。其弟佑、从子邦宁并官都督,削职下狱,瘐死。大受其党周海、何忠等八人,贬小火者,司香孝陵。爵与大受子,烟瘴永戍。尽籍其家,保金银百余万,珠宝瑰异称是。

保之发南京也,太后问故。帝曰:“老奴为张居正所惑,无他过,行且召还。”时潞王将婚,所需珠宝未备,太后间以为言。帝曰:“年来无耻臣僚,尽货以献张、冯二家,其价骤贵。”太后曰:“已籍矣,必可得。”帝曰:“奴黠猾,先窃而逃,未能尽得也。”而其时,锦衣都督刘守有与僚属张昭、庞清、冯昕等,皆以籍罪人家,多所隐没,得罪。

登上权力舞台

不知何时阉割入宫。嘉靖中。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应由冯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欢他。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掌印司礼监。等到陈洪罢职,高拱又推荐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补缺。按照规定,孟冲是没有资格掌管司礼监的,冯保因此痛恨高拱。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冯保受帝托孤,与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高仪同为神宗顾命大臣。

万历元年(1573年),十岁的神宗皇帝朱翊钧登基以后,冯保进一步受到重用,他由秉笔太监晋升为掌印太监,协理李太后负责小皇帝的教育。神宗称冯保为“大伴”,惧他三分。

神宗登基仪式上,冯保始终站立在御座旁边,满朝文武大为震惊,并心生不满。高拱见冯保权力越来越大,心里不能容忍,授意阁臣提出“还政于内阁”的口号,组织一批大臣上书弹劾他。冯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后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后和皇贵妃告状,高拱因此被革职回家闲住。支持高拱的一批大臣也被查办。

王大臣事件

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神宗皇帝清晨出宫视朝,被一名叫王大臣的男子冲撞。皇帝侍卫将王大臣擒获后,从他身上搜出刀剑各一把,随后由皇帝下旨,押送东厂审问。

冯保借机构陷高拱,暗地里嘱咐王大臣,要他假认是高拱所指使。一时之间,谋刺皇帝的谣言迅速传开,朝廷各科道官员人人自危,不敢贸然上疏替高拱辩冤。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吏部尚书杨博则挺身而出,坚决要求将王大臣案由刑部、督察院与东厂共同审理。张居正迫于压力,只好上疏神宗皇帝,下旨让冯保会同左都御史葛守礼,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会审。高拱因此被洗刷了冤情,王大臣则被处以死刑。

王大臣一案使得冯保惹恼了朝中众多大臣,大家都对他诬陷高拱的险恶行径嗤之以鼻。而张居正却因此牢牢地坐稳了首辅这把交椅。

辅政事绩

张居正成为首辅,在取得太后、皇帝的支持,和内相冯保的配合下,亲政了多年,并推行了“一条鞭”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他裁减冗员,减少支出,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的局面。张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内阁首辅,施展政治报负,是因为有冯保的全力支持。但是,冯保贪财好货,广收贿赂,张居正也曾送给他不少宝物。冯保后来又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了生祠,张居正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他歌颂不已。

神宗曾赐象牙图章与冯保,内刻“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更“直以宰相待之”(《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后来,冯保更加骄横,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冯保不开口,谁也不敢执行。

但冯保也常常做一些识大体的事。如内阁产白莲花、翰林院有双白燕,张居正弄来给皇帝赏玩,冯保派人对张居正说:“皇帝年幼,不应该用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使皇帝贪玩。”又能约束其子弟,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京中百姓也觉得冯保此人不错。

埋下祸根

神宗十八岁时,曾经醉酒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愤怒之余,差点废掉神宗帝位。太后命张居正上疏切谏,并替皇帝起草“罪己诏”,又罚他在慈宁宫罚跪六个小时,皇帝因此对冯保、张居正怀恨在心。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死于任上。临终奏疏,推荐他的主考官潘晟进入内阁。冯保派人把他召来。御史雷士桢、王国,给事中王继光相继说他不可任用,潘晟就中途上疏推辞。内阁张四维估计申时行不肯处在潘晟的下面,就起草意见答应此事,皇帝立即回答可以。冯保当时生病,辱骂道:“我小病,就没有我吗?”

皇太子出生,冯保想封伯爵,张四维用没有先例来责难他,计划给他的弟侄一个做都督佥事的官职。冯保发怒说:“你靠谁得到今日,却背叛我!”

御史郭惟贤请求召用吴中行等人,冯保责备他同侈相庇护,把他贬谪。

权宦末路

万历十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重点在徐爵与冯保挟诈犯法。其它罪状有:

永宁公主选婚,冯保接受梁国柱万金贿赂,明知其子短寿且确实有病,却曲意庇护。结果成婚之时,梁“鼻血双下,沾湿袍袂”,大婚后一个月,竟一命呜呼,致使公主几年后亦郁郁病死。

二十四宦官中已去世的,凡是钱财多者,冯保都封锁其房屋,搜寻家资一空。只捡其寻常之物献给皇上,而把金珠重宝据有已有。

冯保的宅第店房遍布京中,不可胜数。他在北山口造了坟地。花园的壮丽,可与西苑(嘉靖皇帝曾长期居住并办公的地方)媲美。而盖在原籍的房子有五千多间,连郡跨县,无论规模还是华美程度,都跟王居不相上下。

此时太后还政给皇帝已经很久。冯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又

对冯保积了很多怒气。东宫老太监张鲸,张诚趁机陈述冯保的过错和罪恶,请求皇帝打发冯保去闲住。神宗还是害怕他,说:“如果大伴走上殿来,我如何办?”张鲸说:“既然有了圣旨,哪敢再进宫殿!”神宗就听从了张鲸的话,在圣旨上批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竽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随后展开查抄冯保家产的动作,发配他往南京孝陵种菜。

之后,冯保“谪死于南留都,葬于皇厂。林木森然,巍峨佳城……”(《酌中志·卷五》)。

冯保的弟弟冯佑、侄子冯邦宁都是都督,削职后又遭逮捕,坐了很长时间的牢,死于狱中。

与张居正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北京电视台热播,剧中描绘了万历

万历首辅张居正初年张居正改革、意图中兴的宏大历史场景,万历帝与首辅张居正之间的君臣、师徒关系,让观众感慨不已、扼腕三叹。隆庆皇帝驾崩,万历帝朱翊钧冲龄即位,高拱、张居正、高仪等为顾命大臣。万历帝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登基大典上,司礼监太监冯保始终站在万历帝的宝座旁边,令文武百官大为震惊。人们纷纷猜测冯保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将会给风雨飘摇中的明朝带来怎样的影响? 

冯保是河北深县人,在嘉靖朝入宫,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并兼掌御马监事务。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空缺,按照资历应由冯保担任,但是隆庆帝并不欣赏冯保。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太监陈洪出任该职,冯保从此对高拱产生怨恨。等到陈洪被罢免,高拱又推荐了孟冲,这让冯保更为恼火。孟冲是尚膳监的太监,按规定是不能够担当司礼监职务的。于是冯保开始结交张居正,谋划如何除去高拱。张居正也正有此意,两个人的同盟关系日益紧密。一次隆庆帝生病,冯保秘密通知张居正起草遗诏,这件事情被高拱发现,当面责问张居正:“现在是我主持政局,为什么你独自与内臣草拟遗诏?”高拱也更加厌恶冯保,开始思量如何把他赶出紫禁城。 

隆庆帝驾崩后,冯保找到李太后告状,诉说孟冲如何在高拱的指使下获得的司礼监职位。冯保又将自己也列入顾命大臣之列,在登基大典上有资格站在皇帝宝座旁边。冯保既掌管司礼监,又提督东厂,手握皇宫内外大权,不可一世。在隆庆帝驾崩的时候,高拱曾经在阁中非常悲痛地说:“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冯保利用机会对李太后说:“高拱独掌朝纲,目无天子,曾当着百官的面说,一个10岁的孩子,怎么能够当一国之主呢?”李太后听了很害怕,担心高拱专权,威胁皇位,小皇帝也闻之变色。第二天召文武百官入朝,宣读太后与皇帝的诏令。高拱以为诏书是要驱逐冯保,也急忙入宫。等到宣读诏书的时候,诏书中列出高拱的多项罪名,并责令高拱立即出京,返回原籍。这是高拱从未想到的,他作为顾命大臣、内阁首辅,在先帝驾崩后立即遭到驱逐。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高拱一下子坐倒在朝堂上,不能站起。张居正把他扶起来,送上一辆骡车直出宣武门,离开北京。高拱被驱逐出京城后,冯保的怨恨仍然没有消除,他想置高拱于死地,未能得逞。
   冯保与小皇帝的关系密切,10岁的万历帝称冯保为“大伴”,冯保负责照顾皇帝的教育和日常起居,常把皇帝的一些情况汇报给太后。李太后管教小皇帝十分严格,因此万历帝也十分害怕冯保。有次小皇帝正与小太监们玩,看到冯保来了,急忙停下来、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万历帝夜游西内,歌舞饮酒,纵情享乐,冯保暗中向太后报告此事。李太后一直希望万历帝能有所作为,不想他贪图享乐。急忙召小皇帝前来责问,并罚他长跪,让他下一道罪己诏。小皇帝自知事情做得不对,又看到母亲如此生气,十分害怕。冯保让张居正草拟罪己诏,罪己诏的言辞有些过于严厉,万历帝看后万分羞愧,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是迫于太后的压力,不得不诏告天下。这也为日后冯保被逐出宫廷,埋下伏笔。
   冯保善琴能书,他收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上面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监事司礼监太监”。万历帝屡赐牙章曰“光明正大”,曰“尔惟盐梅”,曰“汝作舟楫”,曰“鱼水相逢”,曰“风云际会”,对待冯保十分尊重。后来冯保更加张扬,皇帝对臣下有所赏罚,如果冯保不点头,其他人就不敢执行。冯保在宫内倚仗太后势力,在朝中倚靠张居正的权势,万历帝也没有办法驱逐他。
   但是冯保也能够积极劝导小皇帝,张居正将内阁盛开的白莲和翰林院的白燕进献给万历帝,冯保派人跟张居正讲:“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冯保还能够约束子弟,不在京城横行为恶,得到京城百姓的认可。
   后来太后归政,万历帝乾纲独断,冯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对他积累的愤怒即将爆发。太监张鲸、张诚常常利用机会向皇帝报告冯保的过失,让皇帝责令冯保回乡养老。万历帝对冯保的畏惧感仍然很强,对他们说:“如果大伴上殿来问这件事,朕该怎么办啊?”张鲸说:“既然下旨将他驱逐,他哪里还敢入宫见您呢?”于是万历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下决心驱逐冯保。此时有御史弹劾冯保,皇帝就让冯保奉旨离开北京,到南京居住。在冯保死后,他的弟弟被削职下狱。冯保的家产被查抄,搜出金银百余万两,各种瑰丽珍宝不计其数。

历史评价

冯保是明代一个颇有争议的“太监政治家”。他从嘉靖年间入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朝。起先因书法出众受到明世宗赏识,当上秉笔太监;后又凭借与明神宗的特殊关系(大伴)提督东厂;用一身聪明颖悟、通权变达的本事,在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混得风生水起。

自神宗皇帝朱翊钧登基,冯保也攀上了自己一生权力的巅峰。他受遗诏(一说是“矫诏”)为顾命大臣,被神宗皇帝视为“内相”。作为一个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他颇识大体,主动联手张居正,改变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恶斗不断、内外不睦、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张居正政令所至,畅通无阻;全力以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新政“考成法”、“一条鞭法”,成效卓著地开创了万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

冯保学识不凡,颇有文人风骨。他在好友张居正的规劝与引导下,一刻不敢或忘自己的职责。对待神宗皇帝,他既是一名忠仆,又像一位严师。时刻督促着新皇进步(朱翊钧幼年时曾一度醉心于书法,就是受到他的影响)。他混迹深宫数十年,深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知天威不可触犯,但是为了报答李太后的知遇之恩,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他也因此遭到皇帝的忌恨,落得个抄家贬谪,老死江南的下场。

冯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同时也是一名奸诈弄权的大贪官。包括《明史》在内的诸多正史记载:他因泄私忿陷害高拱,还假传圣旨“司礼监与内阁同受顾命”。他“贪财好货”,曾经接受张居正“七张名琴、九颗夜明珠、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等贿赂。他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生圹。在北京和河北深县(今衡水市)的老家,分别建造了两座叫做“双林寺”的家庙。而在他的手上,各种卖官鬻爵的事也时有发生。

除了政治上的表现外,冯保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书法家。根据明代崇祯年间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三朝典礼之臣纪略》记载:冯保书法颇佳,通乐理、擅弹琴。他亲手制作的琴,被当时的人当作宝贝来收藏。

冯保的琴声我们今天是听不到了,他亲手制作的古琴,也不知道为谁所收藏。但我们今天有幸过能看到,他在传世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后的题跋。北京房山兜率寺内的一面石壁上,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刻下的《四十二章经》。据说,北京故宫里的佛家宝贝“须弥山”,原来也是由他供奉的。

“处事忌太洁,智人贵藏辉”。正如这世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一样。冯保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人,甚至不是一个绝对的男人。

冯保是一个老谋深算、颇有见第的政治掮客;又是一个矛盾重重,身上带着浓重文人气息的儒者。(《明史》称赞他颇有“儒者风度”)

能够在史书上留下这样精彩的一笔,冯保足矣!

其他信息

冯保,河北深县人,嘉靖时任司礼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

冯保为人风雅,精于琴艺、书法。万历六年,冯

冯保真迹保收藏《清明上河图》在上面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讲述曾于御前待奉皇帝时见到此画。他对《清明上河图》的画工大加赞赏,视之为“比隋珠和璧还要珍贵的东西”。由于当时

神宗皇帝朱翊钧才十六岁,尚未亲政,宫内大权由冯保操持,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此图是冯保从大内偷得。不仅如此,为了事后不被追究,冯保还杜撰出一个《清明上河图》已毁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