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代人物 陈少白

陈少白资料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新会

职业:资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香港西医书院

信仰:三民主义

代表作品:《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

人物生平

读书期间,陈少白的三叔陈麦南常携多种西文译本给他阅读。

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1890年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拜盟为兄弟。每于学课余暇,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聚会于杨耀记,畅谈革命,无所忌讳。1892年辍学与孙中山一起奔走革命。1895年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与孙中山、郑士良逃亡日本,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1897年去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奉孙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与保皇会刊论战。同时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与毕永年等组织兴汉会,推孙为总会长。   1900年在香港策应惠州起义。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1911年任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不久辞职,成立粤航公司,任总司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大本营参议。次年1月任国立中华国民银行监督。陈炯明叛变后辞职回故里,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12月23日在北平病逝。著由《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陈少白六岁入私垫,到少白步人青年时,适产美国教会哈巴牧师来

广东开办广州格致书院(即岭南大学前身)。1888年开始招生,少白第一个报考,并被录取人学。读书期间,陈少白的三叔陈麦南常携多种西文译本给他阅读。

少白从中看到世界局势的变化,并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他常与人说:“革命思想,多得于季父。”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

1889年结识孙中山,以后共同从事革命活动。1895年加入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

光绪十八年辍 学追随孙中山,先后到香港、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和开设药局。

光绪十九年春,孙中山在广州西关冼基开设东西药局,陈少白帮助料理店务

翌年,孙中山奔走革命无暇顾及医务,陈负责处理股本,结束药局。光绪二十一年参与在香港创设兴中会总部,研究攻取广州计划。广州起义失败后辗转英、日、新加坡、越南和港、澳、台地区宣传革命,筹措经费,全力辅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光绪二十五年奉孙中山之命到香港筹资创办.《中国日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创刊,任报社首任社长和总编辑。该社成为策划起义的大本营。

光绪二十六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对走避香港的义士给予安置。

光绪二十九年在《中国日报》并入文裕堂印务公司后,任公司经理,仍负责报务。与此同时曾与程子仪、李纪堂等创办天演公司,开办彩南歌戏班,排演《文天祥殉国》、《六国朝宗》、《儿女英雄》等新戏,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光绪三十一年香港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被选为分会会长,支持并组织粤路股东成立维护路权会。

光绪三十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之职。

光绪三十四年,帮助广州西关的振天声剧社赴南洋演出爱国剧目,受到侨胞的欢

迎。辛亥革命后广东独立,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数月后辞职,首先提出由华人自组航运公司。粤航公司成立,被推举为总司理,购买法商公司哈德安、播宝两轮,航行于广州、香港间,在收回外国人租赁的西堤联兴码头泊靠轮船。

1919年粤航公司停办,陈白沙把公司的船只卖给英国,返还本息。出资购下联兴码头,并在码头旁(今沿江西路)建一楼宇,取名为"塔影楼",作为事务所及家居。 1921年5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受聘为总统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

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辞职回故里,从此专心家乡建设,在新会外海乡曾任民团保甲局长,乡事委员会主席、新会第四区区长兼外海乡乡长等职,热心整理乡政,禁烟禁赌,兴修公路,筹办中小学等,有暇并撰文吟诗。

1930年被任命为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晚年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后为谢绝陈济棠邀请重返政坛而常避居北平(今北京市)。

投身民革

1890年,陈少白赴香港前,经广州传教士区鱼鱼的介绍,认识了当时正在香港西医书院(雅丽氏医院)读书的孙中山,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契。后经孙中山介绍,并得西医书院教务长康德黎批准,陈少白

由广州格致书院转到香港的中医书院就读。从此,他们便朝夕相处,结为知交。与此同时,他们又认识了尢烈(顺德县人)和杨鹤龄(中山县人),彼此志趣相同,抱负一致,立誓“驱除满人,实行大同、四人一心、复国是从、至死不渝、务求成功”。当时清廷称他们为“四大寇”。

1892年,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到广州开设东西药局,一面挂牌行医,一面进行革命活动。这时,陈少白急不可待,未毕业便辍学,随孙中山来往广州与香港之间,协助孙中山宣传革命思想。从这时候起,他为自己改名陈少白(取此名,系出于对家乡先贤陈白沙(献章)的钦仰)。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二年,孙中山返香港与陈少白等建立了兴中会总机关,在省港澳地区秘密串连发动革命志士,为武装起义做准备工作。孙中山与陈少白曾到外海荼庵寺,以民族大义说服曾是洪秀全部下的慧真和尚加人兴中会。

1895年,广州乙未起义前,孙中山、陈少白、黄睐康、何放等在香港卉花酒搂聚会,

筹划发动广州起义事宜,后因谋事不密.起义失败。陈少白随孙中山赴日本避难。他们很快又建立了兴中会日本分会。稍后,孙中山赴檀香山,陈少白则留日本,在此期间,他广交朋友,结识了日本志士曾根俊虎及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等,并取得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后来这些日本友人还到过中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了不少工作。此外、他还向日本华侨继续宣传革命道理。

1897年、陈少白到台湾、在台湾建立了兴中分会。

孙中山在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革命宣传未能深人人心。因此决定在香港办报,利用报纸宣传革命道理。陈少白根据孙中山的意见,马上进行筹备。1899年秋,他从日本购进印刷机器、铅字等设备。

创办日报

1900年元月下旬,陈少白用服部次郎的化名,创办出中国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并亲任该报社长和总编辑、杨少欧、陈春生、冯自由等先后任主笔,胡汉民、章炳麟任特约撰述。在陈少白的主持下,《中国日报》刊登了一批宣传革命的文章,其中《民主主义与中国革命之前途》等文章.对唤醒人民群众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份报纸,成了宣传革命道理的重要阵地。

而该报社址,也成为组织和领导革命的机关。国民党元老邹鲁在他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一书中,曾记述这份报纸的作用。自己到广州一役失败后,中山久在日本重图大举,知创设宣传机关之必要,始于己亥秋问,派陈少白至香港筹办党报,兼为一切党务军务之进行机关……。香港中国日报为革命机关之元袒,自己亥以迄辛亥(1899——1911年)此十三年中、兴中会及同盟会所经历之党务军务,皆藉此报为唯一之喉舌,中间遭遇无数之风潮,及重大阻力,均能独立不挠,奋斗不懈,清、英二国政府,均无如之何……”该报还在排版方法上、首次改变从前中文报纸的直排长行惯例,采用横排短行的版式,为以后报纸所效法。

陈少白在主持《中国日报》的同时,与程子仪等创办天演公司,开办“采南歌剧社”,招收青少年学员加以训练,排演《文天祥殉国》等新戏,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并为香港振天声白话剧社编写《自由花》、《赌世界》、《鸣不平》等具有爱国主义和反封建内容的剧本演出。

按照孙中山的意思,为了更好地园绪各种反封建的革命力量,陈少白加人广东的三合会,被封为“白扇”(即军师),后再加人哥老会,被推为“龙头”(即首领)。旋即会同三合会、哥老会两股势力与兴中会联合,于1900年春,在香港召开联合大会,决定共同组织兴汉会,选孙中山为总会长、陈少白为实际主持人。该组织把带有地方派别观念和江湖习气的会党势力,集结到革命旗帜下,成为民族民主革命早期的武装力量。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陈少白、冯自由等人便在香港以兴中会为基础,进行改组,大量吸收新会员,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广东宣布独立,胡汉民出任都督,陈少白受任外交司司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外交权归中央。陈少白便辞去外交司长职,致力发展交通事业。他组织粤航公司,收回外商所租赁的广州西堤大码头,从法国商处购买两艘轮船,行驶广州、香港之间。

辞官归田

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陈少白被聘为总统府顾问,参与国事。但过了不久,陈少白便辞官归田,回故乡江门市郊外海镇。

陈少白返回故乡后,本无意再为官、但乡亲力推他出任乡事委员会主席、民国保甲局长、乡长兼新会县第四区区长等职,他只好接受了。在任职期间,他重视发展教育和交通公益事业。归乡之初,便亲任乡立第一小学名誉校长,带头捐资建设“梦桥校舍”,后又发动挚友陈英三捐建校舍一座、还动员其他富有乡绅合捐一座,以这三座校舍作为乡立第一小学校址。他还捐资购买校舍附近。余亩土地扩大校园,开辟农场给学生作生产劳动之用。在陈少白的带动下,外海的五禺小学、远贻小学、阿禺小学、敦陆小学等校舍,相继由海内外乡亲捐资或由袒当资助建成,为全乡青少年创造了接受教育的良好条件。 陈少白还为繁荣家乡外海的经济,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在他的提议下,乡亲们拆建、扩宽了外海墟镇街道,修筑了行车公路。他们首先建起了外海市场中心大街,接著建中华路、杏林路,继而修筑外海至江门7公里长的公路。在改建外海墟镇和筑路的工程中,需要微用沿途店铺、房屋和微用农田土地,这遭到了旧势力的阻挠,有人向县府投诉;有人受房长劣绅蒙蔽指使,被苏带孝跪在陈氏门前哭丧房骂,甚至用屎炭秽物掷人其屋,试图阻挠筑路工程的进行。但陈少白丝毫不为所动,他耐心开导群众,联络乡中父老,力陈拆建街道和修路的好处。排除困阻,使各项工程得以完成。这些工程的完成,有效地改善了外海的环境和交通运输。

陈少白主持乡政期间,在整顿乡中治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当时的外海,赌风颇盛,赌场林立,盗窃案件不断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少白欲想禁赌,又碍于当时开赌属合法,他便力劝戒赌。

还命乡公所团练丁勇阻止青少年进人赌馆、他自己则手执藤条,坐在赌场门外,劝阻陈姓子侑不得聚赌,从此,不少赌徒浪子回头,盗窃案也随之减少,乡中风气为之改观。陈少白在乡期间,还办了一些为后人所称颂的事,如建立乡公所,改变借用大祠堂办公旧习;清理田亩赋税,杜绝土豪劣绅凭势舞弊;提倡绿化,美化环境,指定凡公路、住宅、学校旁边和山

地都要种植树木;策划重修茶庵寺;建望月台和红叶桥,修挖丹沙井等。今天,当人们享受著外海镇茶庵公园的片片绿荫时,仍然忘不了少白的功劳。

1934年,陈少白得病易地至北京人德国医院,12月23日,因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5岁。他的灵柩于1935年3月由当时交通、铁路两个部派兵护送,用“坚如号”舰运返外海,沿途各界团体出来公祭,国民政府派代表送殡,灵柩运抵外海后,葬于茶庵寺山腰上。政府当局还拨专欺为其修建坟墓,第二年坟墓建成,墓碑上刻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题字,上书“陈少白先生之墓”宇样。国民党要人居正亲临主祭。并为其题挽诗是:“开济艰难推此老,中山朋友独斯人。我来恭祭无穷感,愿祝英灵枯国民!”

1990年,外海镇政府对陈少白的故居“莎萝坪”进行了重修翻新,供人们参观游览。陈少白生前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

名人故居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占地面积约2余亩。陈少白

(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清末期间,陈少白追随孙中山先生策动辛亥革命,被清政府列为“四大寇”之一。

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白桥连为一体。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

名人事迹

一次梁启超追随康有为逃日本避难,恰孙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拒绝合作,但随着孙中山的反满主张在日本华人中影响日益壮大,康有为拉拢孙中山的部下派梁启超等人前去协商合作,但梁等人要求孙中山放弃原来主张加入他们的勤王运动,梁将孙中山、陈少白等人诓骗到他们的巢穴,忽然摆出香案祭出所谓光绪的衣带诏要孙中山等人叩拜,孙拒绝,梁却指使众人不让他们走,陈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启超的衣领轮起左臂就是一记耳光,打得梁踉跄几步几乎摔倒,接着一脚踢翻香案扯碎衣带,曰“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吓得康党众人皆退。

名人轶事

公元1931年,先生任外海乡长期间,正陈济堂主粤时代。当时广东省公开承包烟、赌,规定那些专营烟、赌业的商人要想在那里开设烟、赌业的,就要先向省财政厅投承那个地方的所谓“防务”和交清饷金、“保护”费等,才可以正式开业。陈少白所在的外海乡也不例外,赌风盛行,赌馆林立,如新横街、旧横街、骑楼街、烧猪巷......。陈少白目睹了这一切,为了当地的治安安稳,他决定在外海乡范围内实行禁赌宣传教育。列举赌博的危害性事例,如果有族中青年进入赌馆进行赌博,待赌完出赌馆后,尾随的便衣乡勇就将他带到“白叔”处进行教育,经过“白叔”教育过的赌徒,再也不敢进入赌馆了,渐渐地,外海乡这四条“赌街”的赌馆由此而关闭。但承包赌馆的商人不甘白白亏蚀本金,联名往江门、广州等地以破坏“防务”罪告发陈少白。广州和江门会同派出专员来外海乡调查了解此事,陈少白却义正词严地回答他们:“我一没进赌馆禁赌,二没派人捉赌徒,他们凭什么证据告我破坏你们的”防务“呢”?一句话,驳得专员目瞪口呆。“白叔”的这一举措,是按照家教之方法对青年嗜赌者进行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所以,省财政厅和当地驻军(陈济堂时代的第二军香翰屏的防地)抓不到“白叔”的把柄,也无可奈何,只有不了了之。